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秋菜上市市民四問 眾多秋菜是哪兒產的
2009-10-15 17:07:53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15日訊 又是一年秋菜熟。街頭巷尾,滿載白菜、土豆、大蔥的車前,擠滿了正在對比秋菜價格、質量的購買者。據悉,今年哈爾濱市的秋菜總產量比去年減少約10萬噸,價格也高於去年,尤其是土豆和大蔥的價格,比去年約高出30%。記者近日連續在秋菜市場調查中獲悉,今年秋菜供應,總體供需良好,但出現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記者在調查中獲悉,秋菜供應中出現的以下4大疑問讓市民『鬧心』。

  疑問一:眾多秋菜是哪兒產的

  12日、13日早,記者走訪道裡區工程街、道外區北頭道街等部分小巷庭院處看到,許多市民在圍著運菜車挑選秋菜時,紛紛詢問菜農所銷售秋菜是『哪兒產的』。但記者在現場觀察,運菜車上並沒有粘貼銷售蔬菜的產地等標志,菜農說菜是哪兒產的並沒有憑據。

  昨天,市民陳先生反映,他11日在小區外面賣土豆的菜農那裡買了10公斤土豆,買的時候菜農告訴他土豆是訥河產的,又面又好吃。但回家後土豆做好了卻沒有菜農說得那麼面,陳先生懷疑買的土豆產地有問題。對此,記者先後走訪了道裡區、道外區、南崗區的10餘個秋菜銷售點,詢問部分菜農所銷售蔬菜的產地時發現,幾乎所有賣蔥的菜農都稱自己的蔥是呼蘭來的;而賣土豆的則全部稱土豆是訥河、克東產的,記者走訪時沒有聽到有其他產地。

  市農委蔬菜處有關負責人介紹,由於種植面積大,張貼產地標志成本高,現階段沒有統一對秋菜進行張貼產地標志。

  疑問二:秋菜有沒有『健康證』

  昨天,記者在道外區北頭道街采訪時,一購買秋菜的市民對鄰居說:『菜的好壞咱們只能靠肉眼看外觀,菜裡農藥是否超標咱也不知道啊。』記者在調查中看到,菜農的車上除了粘貼『通行證』外,銷售的秋菜幾乎沒有自己的『健康證』,它們都能達到無公害的標准嗎?

  對此,市農委蔬菜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哈爾濱市郊區運進的秋菜各區抽檢後,市裡再進行抽檢,基本可達到無公害,郊區的秋菜從播種施肥、成熟收割到運進城前,由於種植范圍大、數量多,只能對10畝以上、主產村的秋菜進行抽檢,從外地運進哈爾濱市的秋菜就沒有全程檢測了。

  昨天下午,記者在道裡區4處售菜點詢問秋菜是否經過無公害等檢驗時,菜農告訴記者:『沒有人對秋菜進行檢驗。』在道裡區河山街與河松街交叉口處出售土豆的菜農告訴記者,他家住在訥河,家裡共有80畝地種土豆,但沒人對家中的土豆進行檢驗。

  疑問三:哪裡能找個公平秤

  昨天早6時,記者在顧鄉大街附近的部分居民區內看到,10餘位市民圍著一個秋菜車購買成袋裝的土豆。『這袋20公斤左右的30元,這袋25公斤左右的40元……』菜農指著已裝好袋的土豆,吆喝著。幾位市民都是成袋購買。市民張先生在此處詢問價格後,卻嘀咕著:『這樣的袋裝土豆重量能有保證嗎?』

  市民楊先生向記者講了這種銷售土豆的方式讓他吃的虧。前兩天,他買了一袋號稱15公斤的土豆,回家稱重後發現,裡面不僅有擠壞的土豆,而且重量也差了1公斤多。楊先生告訴記者,如果菜農的銷售攤點所在轄區能為市民提供公平秤,自己就不會吃缺斤少兩的虧了。

  據了解,沈陽市的曉春社區等部分社區曾為買秋菜的市民提供公平秤,防止缺斤少兩的現象發生。

  疑問四:誰來收拾菜垃圾

  昨天7時許,記者來到道裡區河鼓街附近的部分小區看到,出門晨練的20餘位市民在菜農車上挑揀著秋菜,賣胡蘿卜、白菜、大蔥等蔬菜的4輛蔬菜車下堆滿了爛菜葉等垃圾,足足20厘米厚。秋菜中散落的泥土滿地都是。記者詢問部分菜農,菜葉垃圾如何處理時,他們告訴記者,大量的爛菜葉是市民買菜時從白菜上扒下的。每天都有專人來收取2元的清理費,但收費人收完錢後就離開,不見有人來清理。

  對此,部分市民提出,大量秋菜進社區雖方便了市民,但每天產生的垃圾卻得不到及時清理,居民庭院環境遭到了破壞。市城管執法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由各街道辦事處和社區負責向菜農征收2元錢的衛生費,同時,由各街道辦事處和社區負責清理秋菜銷售產生的垃圾。對於菜農賣菜、市民購菜產生的垃圾,哈爾濱市相關部門只能對其進行勸導、引導,目前尚無處罰記錄。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