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6日訊 10月14日,牡丹江市陽明區民政局、陽明區殘聯和陽明區低保中心的工作人員拿著蛋糕、鮮花、大米、豆油等物品來到盲人張春芳的家中,在10月15日第二十六個國際盲人節來臨前,看望了這個值得尊敬的母親。
4歲時,今年69歲的張春芳因為一場疾病,雙目失明。27歲那年,經過別人介紹,她嫁給同是雙目失明的丈夫王福論。婚後,夫妻倆有了一雙兒女。丈夫到盲人工廠做工,張春芳在家裡撫養兒女、收拾家務。生活雖然清貧,但也過得有滋有味。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聰明可愛的女兒在6歲時,因為受到一場驚嚇,精神突然變得失常。丈夫上班、兒子還小,照顧患病女兒的擔子就落在張春芳一個人身上。
洗衣、做飯、照顧患病女兒,為她洗澡、梳頭,這對於常人來說都很辛勞的家務事,全由雙目失明的張春芳一個人來做,真是難上加難。
『因為看不見,所以洗衣服時我把每個地方都要仔細清洗。』張春芳說,常人洗衣服有側重,一件衣服,弄髒的地方多洗洗,不太髒的地方少洗幾遍;而她通常是一件衣服從袖口到衣領,每一個地方都要仔細認真地洗上好幾遍。
1984年,丈夫突患腦血栓,經過治療後,勉強能自己照顧自己,不得不病退在家。當時,17歲的兒子已經出外打工養家,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仍然是張春芳一個人來做。那時女兒9歲了,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有時發起火來,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往地上摔。當她發完火後,張春芳就蹲下身軀,默默地摸索著地上的碎片。有的時候一不小心,玻璃碎片就會劃破她的手指。
張春芳說,其實,照顧女兒再辛苦,她都覺得心甘情願。而最讓她擔心的是,女兒長大後總是往外跑——她的年歲越來越大,再加上雙目失明,找起女兒來就別說有多難了。
2004年的一個秋天,女兒突然又叫又笑著跑出了家門,張春芳夫妻倆聽到聲音後,趕緊拿著拐杖追出了家門。可是,他們追不上20多歲的女兒。聽著女兒的聲音漸漸遠去,兩位老人心急如焚。他們拄著拐杖,走一步喊一聲,直到黃昏,老兩口纔拖著疲憊的身影相互攙扶著回到家中。第二天天沒亮,一宿沒睡的張春芳又瞞著丈夫自己一個人走出家門。『英子、英子……』老人的聲音在夜幕裡一遍遍回蕩。兩天後,社區乾部將女兒送回張春芳家中。原來,英子跑出去後,被好心的社區乾部發現,他們收留了英子,並幫她找到了父母。
英子一次次跑,張春芳就一次次地找。而每次,都是一場精神上的折磨。
去年,張春芳的老伴也離開了人世,兒子靠打零工生活,她依然還要照顧自己患病的女兒。她牽著女兒的手說:『女兒是我的希望,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照顧她一天。』
牡丹江市陽明區民政局、殘聯、低保中心的乾部們為盲媽媽張春芳過『世界盲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