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據生活報報道,近日,在我省北部黑龍江邊的小鎮呼瑪,人們一直在傳頌著一位解放軍戰士跳入激流滾滾的黑龍江中,為搶救落水群眾而壯烈犧牲的感人事跡。他那奮不顧身縱身一躍的英雄壯舉,永遠定格在了呼瑪人民的心中。英雄的名字叫邰忠利,23歲,蒙古族,2005年12月從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入伍,生前系黑龍江省軍區邊防某團三連一排代理排長,一級士官。10月13日,記者來到英雄生活、工作和戰斗過的地方,聽到一個又一個英雄生前愛軍、愛兵、愛民、愛家的故事。
做雷鋒 他多次捨己救人
偉大寓於平凡,平凡是偉大的表現。要為自己找到生活和工作的目標,向雷鋒學習,走雷鋒的路。——摘自邰忠利學習筆記
8月9日,這是個讓人心碎的日子。16時40分,執勤歸來的邰忠利猛然聽到江邊傳來急切的呼救聲,他立即奔向事發地點,邊跑邊脫掉上衣和膠鞋,毫不猶豫地跳入江中,奮力向落水人游去,幾次想拉住落水人,但都因江水湍急,沒有拉住。他又游到落水人身後,拼盡全力把落水人推向岸邊。落水者被緊跟而來的戰士救起,而此時滔滔江水中卻沒有了邰忠利的身影。經過七天七夜的連續搜救,8月15日,邰忠利的遺體在距事發地134公裡的黑龍江下游俄方一側被找到。
兩個多月來,被救者張文禮一直沈浸在深深地自責和悲痛中,他逢人便說:『我的命是邰排長給的……我真後悔,那天不該去江邊釣魚。』
張文禮是龍江縣農民,在呼瑪靠打零工謀生。8月9日下午,他和愛人去江邊釣魚,由於水流急,半天沒釣到,便將魚竿放石頭上,下水洗澡。剛洗兩下,他忽然看見魚竿順水向下漂,伸手去夠,結果腳下一滑,被江水淹沒。在岸上的媳婦高呼救人,他恍惚看見有人向江邊跑來,躍入江中……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邰忠利江中救人的壯舉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多年來家庭、社會和部隊培育的結果,更是他自我修養、追尋人生完美目標的集中展現。在邰忠利三年零八個月短暫的軍旅生涯中,曾先後4次救人。2007年8月,邰忠利在羊草溝執勤時,救起因玩耍落入江中的4歲男孩蔣鵬;2008年4月,在察哈彥駐勤時,他衝進失火村民王春水的家,背出王春水臥病在床的妻子,並帶領戰友們撲滅了大火,為王家挽回了3萬多元的損失。
當好兵 練就一身過硬本領
作為邊防軍人,吃得起苦,纔能練就過硬的本領,這是報效國家,履行使命的基礎。——摘自邰忠利學習筆記
在短暫的1300多天裡,這位陽光『80後』士兵給自己的軍旅生涯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2006年、2007年2次被評為優秀士兵,2008年獲軍區『五星連五環知識競賽』一等獎,被團評為『古驛精兵』,2009年被省軍區評為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士官標兵,榮立三等功。
邰忠利的床頭上寫著這樣一句座右銘:『當得起兵,就要練好武』。新兵下連時,邰忠利憑著吃苦精神,以所有科目全優的成績被連隊推薦到團教導隊。2006年12月,他又被抽調參加團特戰比武集訓。他主動增加訓練強度,6公裡負重奔襲,別人負重25公斤,他偷偷加重10公斤;10米攀登抓繩上,他每次要比別人多練10次。5個月過後,邰忠利總成績排進前三,成為讓偵察兵也刮目相看的『特戰尖兵』。
作為新時代的革命軍人,邰忠利是個特別愛琢磨的人,由他發明的『四精』組訓法、『邰氏』訓練法都被推廣到了全團。在連隊,邰忠利帶兵有方是出了名的。孫承波剛入伍時,身單體弱,是全連訓練的幫扶對象。但經過邰忠利四個月的陪練,孫承波成了連隊的訓練尖子,後來還當上了班長。
潛伏是邊防勤務中最艱苦的任務,夏天烈日暴曬,蚊蟲叮咬,冬天爬冰臥雪,寒風刺骨。三年零八個月,他共帶隊潛伏20多次,抓獲非法作業人員12人,防止6起越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