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0月21日訊 齊齊哈爾市今年農業生產遭受了歷史罕見的旱、澇、風、蟲和低溫寡照等自然災害,為了保證糧食收獲後減少損失或不損失,實現糧食收獲後的提質增效,增加農民收入,市糧食局、農委近日聯合制訂了《關於加強農戶玉米收獲後離地棒儲減損工作的意見》,並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糧食品種收獲後的科學存儲、減少損失工作,推廣玉米收獲後的棒儲離地減損技術成為這次活動的重點內容。
齊齊哈爾市是全國20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玉米是齊齊哈爾市的主產作物。市糧食局、農委要求,各縣(市)區要本著因地制宜、因糧而宜,因陋就簡、簡便易行、穩步推進的工作方針,全面抓好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糧食品種收獲後的科學存儲、減少損失工作。在推廣玉米收獲後的棒儲離地減損技術中,他們幫助農民解決糧食收獲、入院儲存和降水提質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齊齊哈爾市根據玉米的儲藏特性,制訂了農戶玉米收獲後離地棒儲減損工作的具體標准,並要求各縣(市)區農委和糧食局要培育1個示范村,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指導2個示范村,玉米收獲後棒儲離地率要求達到20%以上,其中示范村棒儲離地率要求達到40%以上。
為使農戶玉米收獲後離地棒儲減損工作落到實處,齊齊哈爾市除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外,糧食部門機關乾部、專業技術人員將深入鄉鎮、村屯進行現場講解和示范,對農戶的糧食保管、質量檢測、糧食降水、糧食清選等工作進行登門指導,幫助農戶科學儲糧。同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政策性糧食收購中將對示范戶給予優惠政策;有條件的企業在儲糧設施建設上,將對示范戶給予物資或資金上的支持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