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30日訊 哈爾濱市環衛保潔正陸續投入8000萬元增添設備,環衛作業經費標准也將提高,城管部門正在謀劃長效管理機制替代『突擊整治』。市容環衛管理部門有關負責人說,冰城正想招保持乾淨『臉』,因為衛生環境是關系每位市民生存狀態的最基礎條件之一。
據了解,在此次增加投入前,哈爾濱市環衛作業經費是根據清掃作業面積核定的,偏低的經費導致環衛作業機械設備現代科技含量偏低。新設備沒到位的情況下,哈爾濱市有各類垃圾運輸車輛207臺,運力缺口13.23%;現有的91臺舊式自卸車早已過報廢期限,仍在帶病運轉。由於機械化作業面積小,除主要街路靠僅有的45臺大型機械清掃外,其餘大部分城區都需人力完成,環衛工人勞動強度超標,缺口達3000多人。因此,政府加大投入、提高環衛作業經費標准、環衛作業實行績效工資等舉措將大大提高城市保潔的效率。
冰城怎麼纔能真正乾淨?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孫明磊說,這需要打破現有的體制。哈爾濱市的環衛管理現在『婆婆』多,降低了城管部門處理日常工作的權威性和工作效率,導致部門之間合力與管理責任難以形成和落實。據介紹,城市環境衛生不僅包括街道路橋的路面衛生狀況,還包含空間立面、公共設施、小區環境等,這些區域的衛生狀況有多部門負責,但衛生質量卻是緊密關聯的。哈爾濱市除環衛部門外,還有水務、交通、建設、物業、通訊、電力等20餘個部門來管衛生,部門之間各有各的執行標准,無法在市、區、街、社區等各部門層層落實責任。針對這一現狀,哈爾濱市將實行衛生環境一體化管理,將城區出入城口、背街背巷、江河堤岸等納入城市管理范圍。
孫明磊說,環衛保潔人員應該具備『保潔員+宣傳員+勸導員』功能,其中的勸導功能往往能收到奇效。在道外區南坎街一帶密密麻麻有上百個商家,過去很多人亂潑髒水、亂倒垃圾,曾經是出了名的難管地帶。道外區保潔一隊南坎小隊的8名隊員,利用幾個月的時間挨家挨戶登門勸說,幫助他們養成定點扔垃圾的習慣。保潔人員登門勸導,治愈了多年髒亂的頑癥。整潔環境的創造僅依靠環衛保潔人員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每位市民參與維護。為了實現『互動』的目標,勸導是有效可行的『敲門磚』。謀劃中的長效管理機制中,將強調環衛保潔人員的勸導職能。
據市市容環衛管理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增加設備投入、強化勸導引導服務、盡快實現長效管理,冰城的面容有望徹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