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哈爾濱市道外區堅持兩批聯動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2009-11-05 13:59:58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5日訊 哈爾濱市道外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於三批聯動的部署要求,立足區情實際,在思路、發展、民生、環境和黨建等五個方面探索兩個批次學習實踐活動聯動的新途徑、新措施,通過兩批聯動,促進突出問題解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兩批聯動明思路。緊緊圍繞全市『振三氣、進一位』的要求和市委關於『北躍、南拓、中興』的發展戰略,立足超越自我、長遠發展、改革創新,堅持結合區情實際,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在組織兩批學習實踐活動單位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打造工業強項,彰顯商貿特色,拓展農業優勢,提昇文化品位,塑造旅游精品,扮靚城區環境,建設可持續發展和服務民生的新道外』的工作思路,並把這一思路確定為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回頭看的主要內容和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的主題,使學習實踐活動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有效載體和工作過程。

  二是兩批聯動促發展。繼續深化在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區縣合作、小城鎮建設、沿江開發等創新性工作措施,充分發揮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單位的作用,積極支持重點工作和大項目建設,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紮實推進區縣合作,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與賓縣的合作領域,做實合作項目,細化合作程序,真正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錯位發展的格局。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本著『村鎮整合、建補平衡』的原則,高起點建設生態型農民社區、現代化商住新區,加快啟動農副產品加工園區、物流園區和新型工業園區等產業板塊,計劃新建住宅區12.5萬平方米,工業園區24.57萬平方米,物流園區30.74萬平方米,努力把團結鎮建設成為全市統籌城鄉發展的樣板和科學發展的龍江第一鎮。積極探索東風村與團結鍋爐集團村企共建和紅光村村莊整合建設新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打造全省新農村建設樣板村。積極推進城建重點工程,配合全市沿江綜合開發改造,推進堤防加固、景觀建設等工程,啟動景陽街至東江橋佔地120萬米的沿江區域綜合開發,逐步打造沿江經濟帶。圍繞地鐵一期工程建設,加快周邊6平方公裡控制區的整體開發,全力打造地鐵沿線經濟帶。積極推進大項目建設,加快黑龍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意大利收購華能熱電產權、益仁電子與日本合作、愛爾蘭CRH集團注資參股亞泰集團等工業大項目建設,加快南極商貿物流園區、禧龍國際商貿園區、瑪克威商業街、紅旗家具城三期等商貿物流大項目建設,為區域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圍繞全市大項目建設百日攻堅活動,謀劃生成一批、加快推進一批納稅上千萬乃至上億元的大項目,積極培育形成全區發展支橕。

  三是兩批聯動惠民生。組織區直各部門與街道鄉鎮、社區村屯緊密配合,大力實施危房棚戶區改造工程和惠民工程,進一步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水平。在統籌考慮道外區未來發展和現實需求、妥善處理工作推進和社會穩定等各方面關系的基礎上,按照『由內向外,以易帶難』的實施步驟,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危房棚戶區改造,確保全面完成任務,切實改善民生條件,盤活城市資源,提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載體功能。實施低保、再就業、城鄉醫療、城鄉扶貧等十五項惠民行動,集中解決一批群眾最迫切、最急需解決的生產生活難題,讓發展成果惠及群眾。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向社會公共福利延伸,由臨時性、分散性、應急性逐步向體系規范化邁進;落實好國企及國企大集體的工資和債務解欠任務,做好62戶企業近兩萬人爭取1.3億元國家支持資金工作;抓好勞動職介市場建設,積極為勞動者創造就業機會。強化安全穩定工作的機制建設,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建設,確保各類事故次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三項指標大幅下降,絕對數控制在全市較低水平,努力營造安全穩定環境。進一步充實街道、鄉鎮一級信訪工作力量,整合信訪辦、綜治辦、司法所等資源,建立統一的調解中心,形成強有力的大信訪、大調解和綜合治理格局。

  四是兩批聯動優環境。圍繞加強『三個環境』建設,切實抓好當前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的整改落實。組織兩批學習實踐活動單位密切協作,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好衛生、交通、發展環境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並盡快建立起長效機制。全力推進乾淨城市建設,深入實施環境衛生潔淨、環衛設施完善、道路管護、燈飾亮化、立面整飾、街面秩序、市場攤區規范等『七大工程』,營造乾淨整潔的城區環境。將在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打造行政審批、融資服務、信息服務、企業交流合作、法律經濟諮詢服務、行政執法、科技創新服務和人纔服務等『八個平臺』的優化發展環境長效機制,向社區、村、學校等基層單位延伸,形成區直各部門、街鄉鎮、社區村屯上下聯動、服務發展的工作格局,努力營造優良的發展環境。

  五是兩批聯動強黨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突出抓好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健全、落實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各項制度,建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積極開展『三級聯創』工作,組織農村黨支部書記脫產培訓,努力把農村黨員乾部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增強農村黨員乾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建立以社區黨建聯席會議為載體、社區與轄區單位共建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強化下崗失業職工黨員、外出務工流動黨員和離退休黨員的管理,關心困難黨員的生產生活。紮實推進『先鋒工程』,繼續深化以區直機關黨員包崗、社區黨員守崗為主要內容的共產黨員先鋒崗建設活動和『萬名乾部進農村、服務農民促發展』活動,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能,牢固樹立各級黨組織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以考核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安全穩定、黨建工作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科學合理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和乾部考評評價體系,樹立鮮明的選人用人導向,激發領導乾部謀大局、乾大事、創大業的積極性,為區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