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依安縣成立全省首家林業生產專業合作社
2009-11-09 17:52:15 來源:東北網  作者:韓大偉 朱丹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9日訊 (韓大偉 記者 朱丹鈺) 依安縣把改造低產田與造林綠化緊密結合起來,以合作社的方式整合依龍鎮自強村34戶農民1500畝低產田進行連片改造。目前,這個黑龍江省首家林業合作社---依龍明山林業專業合作初具規模,使依安縣林業生產趨於標准化、效益化、規模化、專業化、合作化的方向發展。

  依龍鎮自強村有1.6萬多畝耕地,其中近十分之一的土地屬於典型的低窪易澇低產田,旱不能灌、澇不能排,90年代初曾改造為水田,但由於水源問題遭致失敗又改回旱田,只能連年種植單一的大豆品種,常有棄耕現象。農民王慶華家的36.8畝承包地就在低產田之中,他告訴記者說,這塊地即使是最好年頭,也只能打五十斤到一百斤糧食,收入不足五千元,還常常遇到入不敷出的年景。

  明年作為貫徹省委、省政府三年綠化龍江大地戰略部署的關鍵年,依龍鎮將完成3850畝造林任務,而破解林業用地的難題也成為當務之急。該鎮黨委書記趙德舜提出了將造林綠化與低產田改造結合起來的設想。他對記者說,自強村這塊土地有集體的機動地,也有農戶的承包田,涉及到34戶農民,總面積達1500。如果能夠集中改造,不僅使低產田產生高效益,還可以破解造林用地的難題。為將低產田變為良田,經省、市、縣林業專家論證和各級領導『把脈』,依龍鎮決定成立林業合作社,對1500畝低產田連片改造,發展林果經濟立體開發。

  自強村通過召開低產田承包戶座談會,廣泛宣傳動員,多年來飽受低產田之苦的34戶農民一致同意以地入股,按股分紅,統一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均沾,成立了全省首家林業生產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將改造後的1500畝林業示范園區命名為林業科普園,本著宜果則果、宜楊則楊的原則,進行立體開發,將栽植果樹1000畝,楊樹300畝,松樹及園林綠化100畝,垂柳100畝。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在林下種植草莓、瓜菜,養殖林蛙、魚類和家禽,生產綠色食品。使之成為集科普示范、林果經濟、養殖經濟、園林綠化、觀光旅游於一體的生態園區。

  經過一個秋季的建設,目前,依龍明山林業合作社現已完成水利工程、園區圍欄、魚塘、景觀設施、造林整地等多項基礎工程。據測算,過去這塊地大豆一畝地只能打五、六十斤,通過完善水利工程工程,僅林下經濟一項,就可以達到半畝頂一畝的效果,林下經濟這一部分已經遠遠超過老百姓原來的收入,其他林果收入將成為當地百姓增收的新亮點。而以合作社的方式發展林業生產,也開闢了依安縣造林綠化的新途徑。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