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2日訊 9日,一位車主向有關部門反映:『在地下停車場,停一小時零一分鍾卻要收兩小時的錢,這種收費方式不合理』。記者調查發現,哈爾濱市地下停車場普遍執行的是『不足一小時按一小時計費』的標准,這種收費方式讓很多不小心多停了幾分鍾的車主感到不情願。一些車主建議哈爾濱市停車場應該推行更人性化的計費方式,將計費時間精確到半小時或一刻鍾。
11月7日20時,消費者王先生到大潤發超市購物,把車停在了萬達地下停車場,進門刷了一張停車卡。購物結束後,他回停車場取車,在出口處結算停車費用,收費員告訴他,『停車時間是一小時零一分鍾,按兩小時計費,一共六元。』王先生追問,『只多停了一分鍾,也要按兩小時收費?』收費員回答,『對,就是這麼規定的。』王先生環顧停車場的四周,只看到一個收費牌上寫著『每小時收費3元』的牌匾,沒有更加具體的收費辦法。他認為這種計費方式不合理,『因為多停的一分鍾,就要支付出其餘五十九分鍾沒有停車的費用,錢雖不多,但是有種挨宰的感覺。』
昨天,記者分別來到麥凱樂商場地下停車場和道裡萬達地下停車場走訪發現,這兩處地下停車場的收費也是三元每小時。記者詢問兩處停車場的人員,如果停了一小時零一分鍾怎樣計費?停車場人員回答:『按兩小時收費,多停一秒也按兩小時收,電腦就是這麼計費的,我們改不了。』記者隨後來到道裡地段街的咪表停車位,咪表泊車人員告訴記者:『咪表收費推行的是半小時計費制,一類路段每停半小時收費四元。如果停了一小時零一分鍾,就按照一個半小時收費,共十二元。』
記者采訪多位私家車車主了解到,他們都與王先生有過類似的經歷。車主崔先生說:『這種計費方式有些粗糙,應該把一小時計費時段精確到半小時或一刻鍾,這樣車主比較容易接受』。一位交警向記者表示,『目前哈爾濱市大量地下停車位利用率不高,甚至閑置,很多車主寧可冒險違章停車也不願進地下,這種現象與停車場收費不合理、管理不到位有一定關系,如果能夠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收費方式來吸引車主停車,周圍路段的路上交通壓力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廣州市物價部門規定,如在露天停車場停車15分鍾以內的,免交停車費;地下停車場停車超時5分鍾以內的,不收超時停車費,超時6至15分鍾的,按半小時計收超時停車費。上海市地下停車場推行半小時計費制方式,部分地下停車場第二小時起按一刻鍾計費。北京、寧波、昆明等地的部分地下停車場打出『第一小時免費停車』的宣傳來吸引車主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