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生活報評論員:上漲水價必須首先考慮民意
2009-11-13 09:28:04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劍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13日訊 據黑龍江新聞網報道,11月13日,生活報在第四版刊發了題為《上漲水價必須首先考慮民》的評論員文章,全文如下:

  一段時間以來,各地水價『漲聲』雷動,哈爾濱水價要從每噸兩塊六上翻一倍也有傳聞。這個消息如果屬實,對於哈爾濱的普通市民來說,算得上是當頭一棍。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存與生活的必需品,房子漲價可以窩在舊居,水價漲得再高,市民也得消費。但是,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相當一部分低收入家庭的生存質量已經處在舒適度之下,水價再漲,憑空增添一大筆支出,民生何以為繼?

  有關部門論證水價當漲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節水環保』,二是『水廠虧損』。其實這兩個理由都大有可商榷之處。

  水價上漲就能節水環保了嗎?水價上漲,城市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會受到很大的衝擊,但是,造成水資源浪費和污染的主要渠道恰恰不在民用——在於管網漏失,在於洗車行等高耗水行業,更重要的,在於工業污染。不少地方的領導為了GDP、為了政績,大量盲目上馬高消耗、高污染的工業項目,污染了水源,更增加了自來水處理成本。民用產生的污水與工業用水所造成的污染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污水處理成本正該讓受益的地方政府和污染企業埋單,如今卻強加在居民的生活用水上。只能說,水價的不合理普漲方案,是一種對污染企業的保駕護航,是在以節約的名義掠奪民眾利益。

  供水企業將虧損的理由歸於水價偏低,同樣讓人難以接受。很多供水企業虧損的根本原因,與管理不善、人員大量超編密切相關。據統計,很多城市供水單位人員超編在50%以上。而由於供水企業管理不善,全國城市公共供水系統管網漏損率在20%以上,城市供水每年損失至少在100億立方米。這些都是導致企業成本不合理上昇的直接原因。

  更何況,在當前的機制下,幾乎在所有的城市,供水單位都是壟斷經營,財務不受監督、成本構成不清,誰能認定這些企業虧損的真相?

  即便水企真的虧損,首要之策也該是改革自新。然則水企在商言利,這是本性,提昇水價,恰是逐利的最簡單見效的手段。而政府縱容水價盲目過渡上漲,心甘情願或半遮半掩地把自己捆綁到企業的車輪上,充當企業與民爭利的馬前卒,把企業成本轉變為社會成本和行政成本,卻是完全背離了執政為民的根本。水價的漲幅,首先要從民生考慮——現在的水價已經不算很低,對於普通民眾,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來說,已經足夠提醒他們的節約意識;而一個富裕的家庭,是不會為了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水費而刻意節約用水的。很難想像,當水價高到使浪費成性的高收入者都懂得節約用水的時候,那些低收入者將因此而陷入怎樣的生存窘境?從這層意義,哈爾濱市對水價漲幅的慎重暫停,值得期待。

  事實上,既要高收入者為高消耗水付出高代價,又要保障低收入者喝得起水,並非沒有兩全其美的中間路線:推行階梯水價。即政府在核定居民用水及各類企業營業用水基本用量的基礎上,采取不同的計價標准,標准內水量實行低價,超過標准的水量加倍收費,這樣既能保證低收入家庭用得起水,還能通過高價水制約高收入者浪費水的現象,從而達到整體水價不降低,節約水資源的目的。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