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1月26日電『能住上這樣的新樓房,在過去林場沒有人能相信這是真的,從山溝裡的泥草房,一步跨進城裡的新樓房。』在黑龍江省小興安嶺林區,年近50歲的許智明巡視了新房後興奮地說。
這套新房位於伊春市美溪區鎮內,一室一廳,大約50平方米,上下水齊全,集中供熱。這條件讓許智明和他同在林場生活30年的丈夫李明很滿意,而且擁有這些他們只花3000元,其餘都靠政府補貼。
在離伊春市美溪區鎮大約67公裡的深山,許智明的『老家』--金沙河林場顯得十分冷清,只有兩三個鏟車手在忙碌,他們的工作是盡快拆除這山坳裡破舊低矮的平房,以保證明年春天的造林。『再開春,大山又連成片了。』駐守在這裡的46歲的佟福來說。
這個冬天,金沙河林場的84戶居民全部搬到了鎮上的一棟住宅樓裡,與他們同在一個小區的還有青山口林場、樺皮箱子林場的同事,同樣是每個林場一棟。原金沙河林場場長薛國范笑著對記者說,自己已經變成了街道辦事處主任。
近些天,同樣興高采烈的還有吉林省松江河林業局曙光林場職工王開軍,他經常跑到位於松江河鎮富民小區的新家,琢磨著怎麼進行裝修。每次看到寬敞明亮的新樓房,他的心裡總是美滋滋的。
王開軍原來的家,在偏遠的林場,是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平房。房子低矮、破舊、陰冷,還經常漏雨。一周只有兩趟客車通向松江河鎮,交通不方便,購物、看病、孩子上學等都是困擾他多年的難題。通過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工程,他分到50多平方米的新樓房。王開軍說:『棚戶區改造化解了我多年的心病啊!自己每平方米纔交500元錢,其餘都是補助的。真是太感謝國家的好政策了!』
自2003年中央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老工業基地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以棚戶區改造為代表的重點民生問題在東北地區開展並逐步擴大,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2006年,吉林省啟動實施城市棚戶區改造,拉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序幕。到去年末,共改造城市棚戶區3605萬平方米,有55萬戶、170萬城市居民住上了新房。2005年以來,遼寧省拆除城區連片棚戶房1200萬平方米,建設回遷樓近2000萬平方米,讓34.5萬戶棚戶區居民住進新居。2008年,黑龍江省非煤礦城市棚戶區改造工程啟動,計劃五年內完成4000萬平方米棚戶區的改造任務。
作為國家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長期以來,東北國有林區建設一直是先生產、後生活的模式,生產條件艱苦,生活設施欠賬嚴重,加上林區多是深山老林,重點林場所在位置比較偏僻,形成了一種『不城不鄉、不工不農』的境地,職工收入很低,林區職工已成為現階段困難最為突出的群體之一。
2008年11月,中央安排1.5億元率先在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區的國有林區啟動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工程試點。2009年,國家在擴大內需增加投資中專項安排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投資22億元,在全國9個省區的重點國有森工局全面啟動棚戶區改造,14.67萬戶林區職工將從中受益。
僅僅一年時間,就不斷有好消息傳來。在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受益於國家的兩次投資加之提前建設,62.3萬平方米的新居年底前相繼交付使用;在位於小興安嶺腹地的黑龍江省伊春市,林區棚戶區改造和城區棚戶區改造同時進行,其中,林區棚戶區改造已開工面積197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7.6億元;吉林省18個國有林業局棚改工程也已經全部開工,到今年年底將有9687戶林場職工住進新居。
不久前,在吉林省松江河林業局召開的全國重點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工作會議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說,截至8月底,重點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累計完成投資28.06億元。在未來,更多林區職工將告別泥草房、木板房,住進整潔明亮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