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9日,為遏制日寇侵犯中原,蔣介石秘密下令挖開黃河口,史稱『花園口事件』。
花園口決堤,當時直接淹死和餓死的群眾多達89萬人,共計44縣市被淹,受災面積29000平方公裡,受災人口1000萬以上,黃水所到之處,房倒屋塌,飢民遍野,390萬人背井離鄉……逃荒路上,付政聚與抱著弟弟,領著妹妹的母親失散。誰能想到,骨肉離散71年相見!
![]() |
11月28日,大慶市司法局招待所內熱鬧非凡,偌大的餐廳裡擺著酒席,付氏家族上百位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慶典90歲高齡老人付政聚與同胞弟弟付金來離散71年後團聚。
宴會東道主——大慶市司法局乾部付家敬(付政聚的三兒子)興奮不已,他說:『人都說北京奧運會百年不遇,今天是我們付氏家族的「奧運會」,我家聚齊了60多口人,還有這麼多朋友。』
哥哥付政聚緊緊攥著弟弟付金來的左手,久久貼在胸口,滿眼的幸福;弟弟付金來右手扳著哥哥付政聚的右肩,使勁親吻著哥哥的臉頰,深切地叫著:『二哥!俺找了你71年!』
哥哥潸然淚下,弟弟緊閉雙目,淚水靜靜滑落。
付政聚的長子俯身勸父親:『今天你與三叔團聚,應該高興,咱不哭。』
孫子過來糾正父親的說辭:『爺爺這是樂的,讓爺爺盡情的樂吧,還有比這事值得樂的嘛!』
此情此景,感動了在場所有的親朋好友,大家不住地為這對兒歷盡滄桑的同胞兄弟的重逢欣慰、驚嘆!
付金來起身脫帽,向在場的親朋好友深深地鞠一躬,現場爆發熱烈的掌聲。
付家敬手拿麥克,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他說:『我父親與我叔叔離散71年,今天能骨肉團聚,是一個奇跡。這個奇跡,來自付氏家族三代人永不放棄的尋找,來自國家的改革開放……』
戰亂拆散一家人
付政聚的老家在山東省巨野縣田橋鄉姚店村。
他的家庭背景很特殊,父親是國民黨濟寧市一名官員;姑父是國民黨某師的中將師長。
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父親突發不治之癥離世,母親領著4個孩子回到老家姚店村躲避戰亂。
不成想,花園口決堤,殃及數千平方公裡的百姓,唯一的生路就是逃荒。
當時,4個孩子中,老大老二都已成家,付金來剛三歲,另一個是女孩,叫付鳳雲,7歲。
逃荒的大軍綿延幾十裡,開始的時候,三個家庭,十幾口人在一起相互有個照應。可是,經歷過幾次敵機轟炸,家人就此失散。
母親抱著金來,拽著鳳雲,在一個遠房親戚的幫助下,一直往前走,她想大兒和二兒年輕,身體好,腿腳靈便,興許跑到了前面。
可她哪裡知道,哥倆擔心母親帶著弟弟妹妹走不動,反身往逃荒大軍的後尾找,就這樣,彼此越找越遠。
母親帶著兩個孩子一邊討飯一邊趕路,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最後在一個寺廟裡停下。母親把僅有的一點吃的留給了孩子,自己支橕不住身體昏倒。當地一個姓房的男子,救了他們娘仨。母親醒來一問纔知道,她所在的地方是河南省上蔡縣,一估算從老家走出了1000多裡地。
房姓男子沒有妻室,母親選擇了改嫁。為了報恩,兩個孩子都改了姓,名字沒改。
安頓下來後,母親見到山東逃荒的人就打聽兩個兒子的下落,可是沒有一點消息。
她哪裡知道,兩個兒子為了找他們,卻流落到山東境內。
親人失散飽受磨難
姐姐鳳雲15歲時,被河南洛陽一所難民學校收留,為了照顧她的學習,一家人搬至洛陽,3年之後,她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她先是當文藝兵,後改當軍醫,跟隨部隊來到西藏。在轉戰南北的軍旅生涯中,她認識了彭德懷的司機王文武,兩人相愛並結婚。
1966年,鳳雲和丈夫轉業到西安,工作安置在政府部門。當她回家找母親和弟弟時,眼前的一幕讓她目瞪口呆。
原居住地動遷了,居民分散洛陽各處,找不到母親和弟弟的下落。
她請求公安部門幫忙,逐個派出所查戶籍,但找了一個多月也沒有結果;在幾乎沒有信心的情況下,她突然想起在報紙上刊登尋親啟事。
報紙刊登了一周尋親啟事,沒有讓她驚喜的反饋信息,她不死心,登報尋找老房東,曲線尋找親人。
老房東是洛陽的『坐地戶』,熟悉她的人一定多。
果然有效果,老房東找到了,在老房東的口裡,她得到了母親的住址。
就這樣,娘仨團聚了。
此時,弟弟剛當兵復員,工作在洛陽運輸公司。
看到身邊的兩個孩子,母親流淚不止,她說:『我惦記著你大哥和二哥,他們一定還活著。』
姐弟倆說:『那我們回山東老家去找。』
母親看看姐弟倆,搖搖頭:『現在講成分,你們親生父親曾經做過國民黨的官員,不劃成地主也是富農,一旦露出這樣的家庭背景,耽誤你們的前程啊!』
大兒子活活餓死
河南洛陽距山東巨野1000多裡地,母親獨自去老家尋找逃荒離散的兩個兒子。
老家姚店村一片荒涼,『三年自然災害』的陰影籠罩著人們的心頭,人們仍然處在飢餓之中。
村裡一個認識母親的老人講述了付家兄弟的命運。
逃荒多年後,哥倆領著媳婦和孩子與其他同鄉回到了姚店村。
在解放戰爭中,哥倆參加了擔架隊,老二還擔任了擔架隊隊長,參加了著名的解放『羊山』和『章蓬』戰役,劉伯承和鄧小平指揮作戰的地方緊挨著老二家。戰火紛飛的歲月,哥倆不得不打消了尋找親人的想法,兵荒馬亂的,去哪裡找呀?
新中國成立後,哥倆尋找親人的念頭開始強烈,一見有從外地回來的人,馬上去詢問有沒有母親和弟弟妹妹的消息。
本村打聽遍了,哥倆就去鄰村打聽,後來發展到凡是得知巨野縣有逃荒回來的人,哥倆都不顧一切的去,然而,一次次打聽,一次次失望,哥倆擔心,母親帶著弟弟妹妹,可能沒挨過餓,但能躲過戰亂嗎?他們只有默默為母親和弟弟妹妹祈禱。
『三年自然災害』,老大被活活餓死;老二帶著老婆孩子來到黑龍江省。
白發人送黑發人,母親心如刀絞,她給大兒子燒了一把黃紙,淒涼地離開了老家。
一路上,母親的眼淚流了一次又一次,大兒子不在了,二兒子在東北什麼地方啊?
直到82歲去世時,她還念叨老二付政聚的名字。
二兒子兩次回鄉
二兒子付政聚移民到肇東,後搬遷到綏棱,1960年他的大兒子付家慶參軍轉業後,參加了石油大會戰,1976年全家人來到大慶。
上世紀70年代初,付政聚在肇東務農,那時農村生活極為貧困,全家省吃儉用給他積攢回老家找親人的路費。100元錢,整整攢了3年。
在老家,他經歷了『冰火九重天』,大哥死了,他悲慟欲絕;鄉親們說母親和弟弟妹妹還活著,他又欣喜若狂。
可母親回老家一趟,過於悲痛的原因,沒有留下通信地址。他確信母親和弟弟妹妹一定還會回老家來第二次回家是1984年,他失望了,曾經斷定母親和弟弟妹妹能再次回家,給他留地址,沒能如願。
但他有了一個意外驚喜,他找到了大哥家的兒子。
付政聚在侄子家住了半個多月,拜訪了老鄰舊居好幾十口,他特意買了一個日記本,在每頁紙上寫上自己和子女的名字、地址和電話,分發給大家,寄希望於母親和弟弟妹妹再回家時,轉給他們。
71年後白首相聚
付政聚思念母親和弟弟妹妹,隨著年紀的增大,他經常獨自嘆息。
尤其逢年過節,他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總是情不自禁淚流滿面。
1975年付政聚的三兒子付家敬在部隊當兵,他多次寫信給河南上蔡縣公安部門和民政部門,請求幫助查找付政聚的母親和弟弟妹妹的下落。經過多方努力,查找到了去向洛陽;他又寫信給洛陽的相關部門,由於洛陽城市較大、人口眾多而且付政聚的弟弟妹妹改了房姓,一直沒有結果。
同樣,付金來的子女也始終沒忘尋找父親的二哥,自己的二大爺,只知道移民到黑龍江省,具體地址不詳。
好不容易打聽到在肇東,大兒子跑到肇東,好不容易探聽到下落,趕上二大爺家搬走了。
第二次來東北,趕赴新搬家的住處,不巧,又撲個空,二大爺家又搬走了。
付金來冥冥之中想到,二哥在有生之年能回老家。
今年春天,付金來的子女回山東巨野縣老家,果真發現了二大爺一家人在大慶的消息。
付金來把這一個喜訊告訴給了姐姐付鳳雲,姐倆抱頭痛哭。
洛陽的電話打到大慶,一聲『二哥』,付政聚老人淚如泉湧:『金來嗎……我是二哥呀!』
西安的電話打過來,妹妹哭著喊:『二哥!』
付政聚哽咽著說:『鳳雲……我是二哥啊!』
本來這次鳳雲和金來一起與二哥相見,可臨來時鳳雲發生意外,大腿骨折住進了醫院。
在病床上,鳳雲給二哥和弟弟打來電話,在電話裡分享了哥倆相見的喜悅。
71年尋親傳奇,給記者留下了深深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