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從今年年初開始,哈爾濱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復蘇,房價不斷在漲、房源熱銷……看到市場回暖,一些開發商項目還沒建設便『放號』售房;一些一兩年前簽訂售房合同的開發商在進戶時要求漲價;一些『五證』不全的項目發放『VIP』、搞內部認購;一些小產權房、經適房也開始公開在市場上出售。面對種種違規的售房行為,市民購買的熱情卻沒有消退,對暗藏風險的『問題房』也是來者不拒。
業內人士表示,主要是高房價助長了開發商各種違規操作的行為。專家建議,越是在熱銷的情況下,政府越要加強市場的監管。繼東方莫斯科項目被相關部門予以查處之後,類似的違規售房是否就此收斂?五花八門的違規售房,是否應該有更加及時的監管?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樓市怪象1
進戶前開發商突然漲價
據市民楊女士介紹,2006年,包括她在內的300餘名市民在南崗區某小區購買房子,當時合同中約定為2007年12月31日前進戶,市民均在當年交了全款。然而房子雖然在2007年已經蓋好,但是在將近2年的時間裡,開發商一直不讓進戶。原來開發商要求業主在原來交款的基礎上,每平方米再補交600元錢纔能進戶。業主如『退房』,可在原售價基礎上,按每平方米增加1000元返還業主。
在采訪中,業主們十分氣憤,從2007年至今,房價至少已經翻了一倍多,因此沒有人會願意退房。但是,業主認為在進戶前卻要補交600元錢又不能承受,因為當初交完錢後一直不能進戶,是由於開發商的違規行為造成的,與業主無關,因此這一部分也不應該由業主來『埋單』。
樓市怪象2
經濟適用住房隨便買
今年以來,許多市民反映,不允許在市場上公開出售的經濟適用住房竟都公然出售,而且購買的市民絡繹不絕。對於市民來說,極具誘惑力的,當然是其相對低廉的價格。
在南崗區一個佔地面積極大的經濟適用住房小區,記者在附近的售樓處和二手房中介采訪時了解到,這處經濟適用住房可以隨意買賣,無需經濟適用房購房資格就能輕松買到,價格在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在道裡區的一處經濟適用住房小區,工作人員稱,無需中號也能購買經濟適用住房,也就是說購買十分隨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如果想購買經濟適用住房,首先要提出申請,經有關部門審核,獲得購買經濟適用住房購房資格後,還要通過搖號,只有中號的家庭纔可以購買政府為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而建設的經濟適用住房。
為何經濟適用住房能隨便買?記者了解到,由於近兩年哈爾濱的房價上漲幅度極大,而經濟適用住房的價格也由兩三年前的一千多元每平方米漲到了三千餘元每平方米,而一些有購房資格的市民無力支付這樣的房價,但是與每平方米六七千元的商品房房價比起來,經濟適用住房的價格恰恰符合許多中等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因此很多開發商和購房者就想方設法進行買賣。
樓市怪象3
小產權房公開對外銷售
今年,小產權房引起了眾多市民的關注,記者了解到,每平方米兩千餘元的小產權房雖然購買後會有許多風險,但是其相對低廉的價格仍然極大地吸引了眾多購房人的眼球。
近日,香坊區的一個樓盤公開向社會銷售,價格為每平方米兩千多元,遠遠低於市場價格。售樓員稱該房可以辦理產權。據調查,該棟房子是小產權房,而小產權房只能賣給固定的群體,並且無法正常交易。
在香坊區另一處樓盤售樓中心,工作人員表示,該樓盤將在年底進戶,使用面積在50平方米左右的戶型已經不多,如果有意購買最好抓緊時間。記者詢問,產權什麼時候可以辦理?該工作人員則表示,由於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中,所以產權明年纔能『辦理』。
在位於哈市城鄉接合部的一個樓盤售樓處,據售樓員介紹,該小區的均價在每平方米2500元左右,將在年底前進戶,並且絕大部分房子已經售出。當記者詢問,該小區是否可以順利地辦理正規的產權證時,售樓員稱,該小區是在村集體土地上集資建房,所以購房市民不能辦理正規的產權手續,只有三聯單,不能買賣。
道裡區的一處樓盤正在銷售,記者沒看到任何開發銷售證件,售樓員毫不避諱地稱,該小區是小產權房,是以村民集資建房形式開發的樓盤,誰都可以購買。
樓市怪象4
『五證』不全就先搞內部認購
不久前,由於證件不齊全便對外預售,位於道裡區的東方莫斯科項目叫停。然而,在『五證』不全的情況下就采取內部認購,並公然出售的樓盤在哈市並不光東方莫斯科一家。
近日,在眾多市民的舉報下,記者對一些樓盤進行了走訪。在松北區一家剛剛開盤的樓盤售樓處,記者佯裝購房者,當記者稱想看一下該樓盤的『五證』時,售樓小姐稱,證件正在辦理中,很快就會下來。當記者問起『五證』不齊全不能售房時,一名工作人員稱:『現在許多樓盤都這樣,也不光我們一家。』
還有一些開發商在各種證件沒有辦下來之前,甚至地基還沒打時就開始進行內部認購。以發放『VIP』、選號、交定金等手段來吸引購房人,而一般在內部認購時,其價格都相對便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於要彌補建設資金的不足,許多開發商都熱衷於采取各種手段變相搞無證售房,這已成為房地產行業流行的潛規則。
專家分析
高房價使違規售房屢禁難止
小產權房、經濟適用住房公開對外銷售,沒有『五證』就預售樓盤,先收錢開盤時再漲價……今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許多違規售房行為也開始逐一暴露出來,且愈演愈烈。業內人士分析稱,高漲的房價、火熱的樓市都是背後看不見的推手。正因為房價越來越高,市民想買便宜房的心理越來越強烈,因此不管房子是否有問題,甚至明知有問題仍然去買,這樣就成全了開發商的違規行為。
記者在調查采訪中了解到,這些問題房的賣點就是價格,在低價的誘惑下,市民早已忘記了風險,在遇到二手交易等問題時,一些不受法律保護的房源纔一一地暴露出來。『我買房子就是為了自己住,大房子、好地點的實在是買不起,只要能少花點錢,沒證就沒證吧,出現問題的時候再說。』在采訪時,市民林嵐對記者說。
『只要房價居高不下,這些問題房賴以生存的市場就仍然存在,可能平抑房價纔是根治各種違規售房泛濫的良藥。』哈市房產研究所所長周廣寧說。
同時,業內人士還認為,最為普遍的無證售房現象之所以屢禁不絕,與監管部門處罰力度不夠,開發商違規成本太低有關。其實對於房產違規來說,罰款只是一種手段,等於變相承認既成事實,無論罰多還是罰少都不是目的,更不是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全部。如果政府部門的管理依然沿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不先解決開發商銷售信息不透明等問題,那麼查處無證售房等違規行為將很難落到實處,最終受到侵害的還是廣大消費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