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色的『金豆』
地力下降,大豆告急
『年年種豆,產量上不去不說,以往黃澄澄的「金豆」,變成了灰蒙蒙的。』遜克縣乾岔子鄉東昇村農民苑中彬一臉無奈。
乾岔子鄉黨委書記高尚明說,許多農民『一豆十年』,長年不調茬,不僅地力下降,還導致重迎茬問題嚴重,大豆發育不良、病蟲危害加重,產量逐年減少,品質不斷下降,以前的『金豆』正在褪色。
輪作調茬是化解困局的好辦法。乾岔子鄉乾岔子村老支書林玉蔚說,老百姓知道應該調茬口、搞輪作,前些年也有人調雜糧,但雜糧市場不穩定,種多了銷售就成問題,不適應大面積輪作。
『種小麥也有顧慮。』林玉蔚說,小麥平均每畝效益220元,而大豆畝效益286元,種小麥農民算賬覺得不劃算。另外,小麥易受春旱影響,農民心裡沒底。
遜河鎮二村農民安海春說,20年前曾主動調茬種過一季小麥,不料遭遇嚴重春旱,8袋種子播下去,到秋就收上來8袋,白搭勞力不說,還把肥料錢和機耕費倒貼進去。從此,他再也不敢提『輪作』這檔子事了。
上世紀80年代,全省春小麥種植面積3200多萬畝,佔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近1/3。受比較效益低等因素影響,小麥面積連年下降,大豆面積逐年增加。2003年以後,全省小麥每年不足400萬畝。
黑河市市長張憲軍說,黑河市大豆播種面積1200萬畝,佔全省大豆面積的20%左右。超過10年以上的大豆重迎茬面積已達480萬畝。全市大豆重迎茬地塊單產平均下降30%,每畝減產57公斤,全市每年減產達2.7億公斤,農民收入減少9.7億元。
見效的實招
麥豆輪作,節本增效
『多年沒見這樣的長勢。』遜河一村村支書張憲春說,今年是頭一年種小麥,用的是優質品種,畝產在300公斤左右。
去年,黑龍江省農業開發辦在大豆主產區十個縣實施麥豆輪作項目,修渠道,整農田,建起了10萬多畝示范田。在示范區,對小麥種子實行全額補貼,提高農機購置補貼額度,龍頭企業實行訂單收購。
乾岔子鄉的王世榮和劉棟兩家共種了3000多畝地,每年輪換1/3的地種小麥,其餘的種大豆,實現兩種作物高產穩產的良性循環。
『不用打藥除草,節省人力,兩個人就把60?地伺候得服服帖帖。』劉棟說,種小麥噴的藥殺闊葉草,種黃豆噴的藥殺尖葉草,輪作三年後基本什麼雜草都不長了,用肥量從每?600斤減少到300多斤。
林玉蔚給記者算賬:大豆?產3500斤,刨去成本,淨賺3700元。小麥?產9000斤,淨賺4080元。小麥比大豆收入還略高。
縣農開辦主任倪殿軍說,麥豆輪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大豆的產量和品質,據估計,經過『麥麥豆』輪作後,大豆至少能增產20%。
遜河鎮農民安海春說,看著小麥種植成功了,很多非示范區的農戶急得直拍大腿,今秋紛紛申請加入輪作示范。
推廣的阻力
期盼扶持政策出臺
在遜河鎮一村的一塊地裡,遇到了一支頂著寒風打井的隊伍。『這是我們打的第七眼井,』打井隊隊長老張說,這100多?地明年准備種小麥。
倪殿軍說,將來麥豆輪作全面推開後,以年播種小麥70萬畝計,現有小麥加工規模根本吃不消。據悉,省內一家大型面粉加工企業近期將在鄰縣落戶,這也讓當地小麥種植戶們吃了顆『定心丸』。
『無論是算經濟賬、生態賬,還是眼前賬、長遠賬,都合適。』黑龍江省農開辦常務副主任運連鴻說,保持合理的麥豆輪作體系,已經成為大豆生產安全的重要保障,專家測算,實行麥豆輪作,每年每畝可增產糧食300斤以上。
運連鴻分析,麥豆輪作的不利因素仍不少。由於北部地區多年沒有種過小麥,小麥生產機械多年不用,小麥播種等關鍵機械明顯缺乏。另外,小麥育種、栽培科技人員也缺,制約了小麥生產發展。
運連鴻說,希望國家恢復黑龍江省小麥保護價收購,並對小麥種子、農田基礎設施和農機等進行專項補貼。
明年黑龍江麥豆輪作面積要擴大到23萬畝,同時進行米豆輪作示范約2萬畝,逐步探索出適合北部地區的多種輪作模式,通過建設示范區,發揮帶動作用,建設成穩固、優質、可靠的『大糧倉』。
專家點評
三大因素影響豆農收益
王小語(黑龍江大豆協會產業發展部部長):三大因素影響豆農收益。
農資漲價降低了豆農效益。黑龍江大豆協會調查分析,去年黑龍江農戶家庭人均生產投入1645.64元,同比增長34.2%,比上年多投入419.18元,其中因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導致的投入增加佔到八成。
先進的技術得不到廣泛應用。由於習慣的生產方式未徹底擺脫,先進的農業裝備不足,大豆種植在很多地方還較粗放,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應用的還不普遍,特別是技術的到位率還很低,沒有充分發揮品種和栽培技術的增產作用,致使大豆單產低,公頃產量只有1950公斤,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較美國、巴西、阿根廷公頃產量低700—800公斤。
當前小規模的種植,在大豆水分、雜質等方面難以達到儲備質量要求,很難與市場對接。
因此,建立專業合作社,加快推進規模化、標准化種植,黑龍江大豆產量、品質能大幅度提高。
鏈接
國家出臺政策扶持東北大豆
黑龍江省常年大豆種植面積330萬—400萬公頃,佔全國大豆面積的37%—44%,總產量佔全國的38%—46%,商品率80%以上,是全國大豆的供應基地。
日前,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聯合發布《東北大豆壓榨企業收購加工2009年度國產大豆補貼管理辦法》的通知。通知指出,經國務院批准,2009年新產大豆上市後,對東北地區部分規模較大、信譽較好、統計規范的指定大豆壓榨企業,入市收購並壓榨加工的2009年國產大豆,以及東北地區中央儲備輪入大豆,中央財政將給予一次性定額費用補貼0.08元/斤。補貼期限與收購期限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