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2月22日訊 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接待了一位飽受婚外情困擾的中年女士。『今年年初,我發現丈夫對我越來越冷淡了。』該女士說,因為心情越來越壓抑,她找到一家心理諮詢機構向諮詢師『求助』。諮詢師聽完她講述後,給了她個建議——找個情人緩解心理壓力。但讓這名女士意想不到的是,由於陷入了違背道德的『婚外戀』中,她總覺得對不起丈夫和孩子,壓抑的心情不僅沒得到緩解,反而更糟了。
據信訪辦公室主任王娟介紹,目前心理諮詢市場十分混亂,一些不具備資質的心理諮詢機構打出『心理諮詢專家』招牌,機構從業人員有的不具備從業資格,有的是一兩名『專家』可提供任何諮詢服務。這種『萬能心理諮詢師』不僅會貽誤病情,還會將一些輕度的患者治療成重型精神病。僅今年一年,他們就接到22件關於心理諮詢師的投訴,佔全年投訴的70.97%。
培訓機構名目繁多 假證泛濫難辨真偽
2002年心理諮詢師職業納入國家職業資格大典以來,全省心理諮詢師培訓市場火爆。每小時300元到1000元不等的諮詢費更成了吸引人『入門』的磁鐵。一時間,心理諮詢公司、心理諮詢工作室等諮詢機構遍地開花。據調查,全省目前有近200家心理諮詢機構,其中沒有任何諮詢資質甚至未經工商審核的『黑戶』就佔了六成以上。
為了經濟目的,一些非法培訓機構以『報考保過』或『全省通過率第一』等虛假宣傳欺騙市民報名。
那麼目前全省心理諮詢師的狀況到底是怎樣的呢?據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朱廣雨研究員介紹,目前從事心理諮詢行業的主要有三類:一是教學一線和臨床一線的副高級職稱以上人員;二是心理教師和精神科醫生,多為教學一線和臨床一線的中級職稱以下人員;三是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師又分為二級和三級諮詢師。為提高名氣,一些諮詢機構『自創』了首席諮詢師、主任諮詢師、常任諮詢師、高級諮詢師和國家級諮詢師等稱呼,從而將諮詢價格提到與專家同等的水平。
『心理諮詢師是國家統一考試,由微機閱卷,考試合格後會獲得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朱廣雨說,與高難度的考試相比一本假的《心理諮詢師證書》成本只有十幾元。有了這本證書就意味著可以上崗『賺錢』。
朱廣雨說,由於我國心理諮詢師行業起步晚,尚未建立科學的監管機制,直接導致培訓和諮詢行業魚龍混雜的局面。大批量不具備資質的人員湧向此行業,嚴重損害求助者的利益,甚至成為危害人們身心健康和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的隱患。為此,協會專家們建議,應加快心理行業配套立法進度,制定心理諮詢行業管理條例,規范心理諮詢市場。同時,建立心理諮詢師行業准入制度,完善行業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