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4日訊 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召開後,市科技局緊緊圍繞實現我市發展戰略和目標,針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總量不高、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核心競爭能力不強等現狀,堅持瞄准先進地區定准位,堅持自己出題自己答,通過完善創新服務平臺、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服務水平等措施進一步優化我市科技創新環境建設,為『北躍、南拓、中興、強縣』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橕。
發明專利補貼1000元『變』2000元
針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自主知識產權缺乏的問題,市科技局今年實施了大中型企業知識產權培育工程,以指導和幫助企業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和管理制度。同時,市科技局加大了推進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力度,大幅度提高企業專利申請資金補貼標准:企業發明專利申請補貼由原來的每件1000元,提高到每件2000元;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由原來的每件150元,提高到每件300元;全年累計補貼資助首超100萬元,資助專利申請2300餘項。市科技局還出臺了對運用發明專利給予補助政策,對重點產業、核心技術領域取得並已運用的發明專利,給予3至5萬元的資助。並首次資助運用發明專利項目21項,資助資金69萬元。
四層面構建新型科技計劃機制
為提高科技創新服務水平,市科技局不斷創新工作體制和機制,想方設法實現變『甲方』為『乙方』的服務標准和水平。一方面,科技局堅持24小時『網上申報』、『網上評審』、『網上公示』,使項目第一時間得到支持;另一方面堅持『分段運行』的項目生成機制、『第三方』評審的項目評價機制、高效安全的資金使用機制和監管機制四個層面構成的新型科技計劃機制,使科技經費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發揮出『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此外科技局實行『關口前移』,在科技服務的責任主體、行使依據、辦理程序、責任追究等方面制定22項規范權力運行制度,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高標准、高質量、高效率地做好服務工作。
八條超常規措施吸引高科技企業
針對目前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核心競爭能力不強,高新技術產業存量有限、增量不足的問題,市科技局進一步加強了科技創新環境建設,近期出臺了《關於對新引進高新技術型企業給予重點支持的八條措施》的超常規科技政策措施。
根據『措施』,自2010年起,對於項目投資規模較大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較高產品附加值、廣闊市場前景、新引進的高新技術型企業,給予大力支持。重點是對於新引進高新技術型企業所實施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將根據技術成熟度、預期經濟效益及資本金實際到位情況,從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專項資金中給予200萬-500萬元的資金支持,主要用於解決產業化過程中的技術、工藝等瓶頸問題,促其盡快形成規模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