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佳木斯與農墾建三江分局房連脊、地連邊,具有親密的地緣、親緣、人緣關系。農墾與地方合作共建,可以最大程度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有序流動,發展優勢產業,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
高位謀劃 由『聯合』走向『融合
佳木斯與農墾建三江分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安全戰略儲備基地、最大的農業生態示范區和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加工基地。自2005年以來,佳木斯與農墾建三江分局,按照『區域一體、優勢互補、合作共建、協調發展』的原則,紮實推進場縣合作共建工作,在糧食生產、科技示范、市場開發、農機合作等33個領域開展了廣泛合作,共建區域經濟由初期的『聯合』逐步走向『融合』,『大三江一體化』已形成共識,推動區域經濟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農墾具有耕地資源多、科技貢獻率高、科技成果轉化率高、標准生產程度高、組織化程度高、政策執行能力強等優勢;地方政府也具有執法體系、行政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能夠獨立營造經濟環境的優勢。經過雙方的密切協作,在富錦、同江、撫遠三縣(市)和農墾建三江分局的15個農場,實施十項建設工程,真抓實乾推進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共同完成了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規劃修編工作。項目建成後,先行區2000畝耕地將形成年糧食生產能力100億公斤,新增糧食生產能力41億公斤,種養加各業增加經濟收入近100億元。墾區向有關縣(市)鄉村推廣五大作物優質高產栽培模式803萬畝,培訓農民2.1萬人次,帶動農村良種面積1125萬畝,農業規模化生產面積1838萬畝,佔試驗區建設規劃指標的91.9%,有10萬戶農民進入共建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
場鎮共建 互利共贏協調發展
富錦市宏勝鎮立足鎮情,與臨近的建三江分局七星農場、大興農場開展合作共建,從當初的農機作業深松整地開始,逐步向畜牧業、農業科技推廣、農業社會化服務、勞動力轉移、農業合作項目建設、社會事業等方面拓展和延伸,構建了合作共建、互利共贏的發展局面,實現了場鎮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加快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2007年趕上了旱年頭,該鎮借助場鎮共建的契機,完成深松整地10萬畝。深松後的土壤含水根系發達,當年糧食獲得了大豐收,每畝大豆增收54元。
去年,佳木斯糧食總產預計實現47.61億公斤,比上年增長5.29%,比2004年提高67.5%;農墾建三江分局糧食產量預計達到53.46億公斤,比2004年提高156.4%,創造了大災之年取得農業大豐收的新記錄。
舉措頻出 聯手開發外埠市場
近日,雙方合作共建又有實質性動作。佳木斯與建三江分局簽訂了進一步合作共建框架協議。協議內容包括:建立雙方共建聯席制度。任何一方可根據實際情況,提請召集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定期不定期對合作共建進行檢查指導;近期目標:佳木斯和農墾交叉相連的縣(市)要創造條件發展2—3個村進行整村代耕,在去年跨區作業和代耕172萬畝的基礎上,從2010年開始到2012年每年遞增20%,擴大代耕、代種、代收作業規模,每個縣(市)都要聯手創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帶動和提高全市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和標准化水平;雙方按照『優勢互補、拾遺補缺』的原則,聯手開發外埠市場,共同整合農產品品牌,組建聯合經銷集團,共同培育三江平原馳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