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綏芬河市積極探索構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一體化新格局
2010-01-08 17:02:23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8日訊 學習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綏芬河市委立足對俄口岸城市的定位和非公有制經濟佔GDP比重大的實際,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新途徑,以『整合資源、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一體化』的思路,努力破解非公企業『黨員難找、組織難建、作用難發揮』等問題,有效地強化了工作抓手,增強了黨在非公領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一、把整合資源作為新時期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切入點

  針對企業自身缺乏黨建工作熱情、『內在動力』不足,組織層面抓企業黨建力量薄弱、單打獨斗的問題,確定了『整合部門資源,探索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一體化』的工作方向,提出了改變組織部門抓非公黨建『單兵獨進』的封閉狀態,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追求非公企業黨建資源最大化的多元化格局;整合管理資源與服務資源,把黨建目標與服務企業目標捆綁式設計、一體化管理,以服務目標帶動黨建目標,以黨建目標促進服務目標,在一體化中尋求共同價值取向;讓最合適的職能部門在相應工作環節上發揮最大效能,探索構建『X+1』式的『借力推力』資源共享工作模式(X為各職能部門行政管理工作,1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工作思路,並積極構建趨向『緊密型』的組織構架,努力構建『三位一體』的新格局。成立了由市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協調,對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負有指導責任和對非公企業生產經營具有監督管理職能的有關部門黨組織負責人組成的非公企業黨工委,明確登記審批部門負責建立黨建工作檔案、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所屬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基層黨委統籌推進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工作等職責。實行市級領導建立黨建聯系點,黨工委委員包扶企業,黨工委組成部門選派黨建指導員、聯絡員,包黨組織組建、包黨建活動開展、包黨組織作用發揮、包企業生產經營的『包保聯系』制度;黨工委每月召開會議,及時研究部署工作,變組織部門『獨診』為工委委員共同參與『會診』的月例會制度;對委員在企業開展黨建工作情況進行寫實登記的委員工作臺帳制度。相關部門按照『一個調子喊到底、一個漏斗出政策、部門聯動抓成效』的原則協同作戰,做到指導企業業務時過問黨建,協調解決企業問題時過問黨建,審批辦理企業享受優惠政策時過問黨建的聯動推進制度,以及委員工作目標管理,量化打分,考核結果作為領導乾部績效考核、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雙評比』重要內容的考評機制,形成了非公企業『大黨工委』的一體化領導體制。

  二、把部門聯動作為破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三難』的有效途徑

  堅持由組織部門統籌調控,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優勢,『對癥下藥』,合力破解黨員難找、組織難建、作用難發揮問題。針對非公企業黨員流動性大、黨員主動亮身份的意識不強造成的黨員查找難問題,探索實施了『三步查找法』,即建立職能部門聯動機制,通過工商局實施『年檢年報、登記申報』制度,工會實施『代扣代繳非公企業會費查找黨員制度』,采取宣傳引導、入企校核等方式,進行『漏斗式』查找;借助社區,在計劃生育普查、流動人口普查、入戶調查時,增加查找黨員內容;通過建立社區黨員服務中心,在人纔市場建立黨員服務窗口,制定人纔市場、職業介紹所對黨員進行減半收費,優先向企業推薦黨員,優先推薦黨員進行各種技能培訓等差別服務,引導黨員亮身份。為解決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難問題,開展教育激勵引建,通過舉辦各類報告會、已建企業黨組織『現身說法』等形式,宣傳非公企業黨的基層組織的工作職能,並通過優先推薦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優先安排黨建扶助、優先考慮表彰獎勵等政治激勵手段,增強企業主的政治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共建共育幫建,黨工委委員所在單位與非公企業1+1共建共育,簽訂共建協議,選派了黨建指導員、聯系員,指導企業單獨或聯合建立黨組織;部門合力推建,對具備條件但不組建黨組織的非公企業,不能享受各項優惠政策,延期返還工會會費,並采取依托聯合工會同步建立聯合黨組織,聯合工會主席兼任聯合黨組織書記的辦法,解決規模小、黨員少的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問題。為破解非公企業黨組織『活動難』問題,采取『政府撥一些、企業拿一些、相關部門補一些』的辦法,保障『有錢』開展活動,並采取『以獎代投』的方式,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品牌』創建活動,對被命名的黨建品牌獎勵1萬元,調動非公企業黨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建立非公企業黨組織黨務工作者補貼制度,按工作考核等次給予補貼,不稱職的不獎勵,改變了兼職黨務工作者『乾多乾少一個樣,乾與不乾一個樣』的狀況,保障『有人』組織活動;對因條件所限,暫時沒有活動場所的非公企業黨組織,整合企業和社區資源,將社區文體活動中心和有條件的企業活動室作為企業黨組織活動場所,並充分發揮『黨群工作一體化』優勢,采取『3+3』的新模式,使非公企業黨的工作與工會、共青團的工作結合起來,互相促進。

  三、把助推企業發展作為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一體化的根本落腳點

  堅持企業為本的理念,把助推企業發展作為檢驗非公黨建成效的重要標准,努力做到『三個結合』。一是堅持非公企業黨建與解決實際困難相結合。秉承『企業缺什麼,部門幫什麼;企業需求什麼,部門解決什麼』的理念開展工作。針對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的衝擊,廣泛開展了『一幫一』幫扶企業活動。27名市級領導、89個責任單位與全市113戶重點企業進行了對接,開展服務企業活動300多次,為企業解決各類實際問題150多項,為企業解決貸款4.6億元。市房產局、規劃局、國土資源局等10多個部門,為百豐木業、茂盛公司等8戶重點企業解決了房屋辦照、木材儲存等歷史遺留問題。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人事局與職教中心、承緒俄語技校、新華俄語學校聯合建立了勞動技能培訓基地,為企業免費培訓人纔。市人纔交流中心面向全國為企業招聘高級技工100餘人,並免費進行培訓,共開展木工操作、機床操作、實用俄語等各類培訓班21期,培養各類實用人纔1000餘名。二是堅持非公企業黨建與激發企業內在活力相結合。充分發揮非公企業黨組織在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激發熱情方面的獨特優勢,廣泛開展了創建黨員『先鋒崗』、『責任區』、『黨員三公開』等各具特色的主題實踐活動,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與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體現了黨組織的力量與作用,塑造了黨組織和黨員的新形象,激發了企業的內在活力。強盛百貨公司黨支部結合自身實際,在地下商場建立黨員『先鋒行動超市』,8名黨員業戶懸掛統一制作的印有中俄文的『黨員先鋒崗』標牌,黨員公開承諾,一年來,幫助業戶解決實際問題64個。目前,全市各企業共建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58個,參加黨員達320人。通過開展『為企業獻一策、助企業渡嚴冬』、『企業渡難關、黨員作貢獻』等活動,為非公企業提出合理化建議400餘條,其中30%以上被采納,為企業降低成本達100餘萬元。通過在非公企業普遍實施企業黨員民主聽證會制度,實行會前審核事項內容、會中參與聽證過程、會後監督聽證效果,切實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建立了職工談心室、企業黨組織成員輪值談話室,與職工面對面溝通,深入交流,解疑釋惑。全市黨組織解決員工和業主矛盾問題110多個,協調企業為員工解難事、辦實事186件。三是堅持非公企業黨建與優化企業發展環境相結合。圍繞優化發展環境開展『進門服務』活動,變『執行者』為『服務者』。金融危機以來,全市各部門紛紛立足職能,全面落實服務承諾、限時辦結、首問負責等制度,最大限度地提昇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進一步精減行政審批事項、降費減負,全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6個月為企業和業戶減免各種稅費7000多萬元,最大限度地壓縮企業運行成本。市法院出臺了10項服務企業政策,多次深入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市執法局為百強企業開闢了『綠色通道』,全力支持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宣傳推介活動;檢驗檢疫局出臺了8條支持企業經濟發展的新措施,每年為企業節省千萬元費用。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