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1日訊 立足道裡、道外、南崗、香坊4個老城區現實基礎,針對老城區交通、環境、衛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哈爾濱市將大力度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昇老城區交通承載功能、生態環境質量、城區市容面貌、生活居住水平、日常管理效能和輻射帶動能力,使主城區『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效』,展現和樹立乾淨、文明、有序的現代化大都市形象,再現哈爾濱歐陸風情、濱江親水的獨特魅力。2010年,預計投資500億元,主要實施城市道路交通、棚戶區改造、環境容貌三方面建設。
興者,復興、新興也。實施中興戰略就是要實現中心城區的復興和振興,恢復『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的歐陸風情,重塑臨江濱水、中西合璧的獨特魅力,增強中心城區的經濟、文化、商貿輻射能力,復興哈爾濱歷史傳承中的精華,創造哈爾濱未來發展的神韻,打造一個形象靚麗、功能齊全、別具特色的城市核心,建設大氣、洋氣、神氣的哈爾濱。
哈爾濱千年歷史,百年開埠。老城區既記錄了以往的輝煌,也承載著未來的希望,是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現哈爾濱大氣、洋氣、神氣的窗口。
中興的首要任務就是建設現代化城市設施,增添哈爾濱的大氣。要加強老城區道路交通建設,加快老城區棚戶區改造,改善老城區環境面貌,根治交通擁堵、衛生髒亂等城市沈?,推動基礎設施提檔昇級,增強城市中心區的承載能力。今年市委、市政府要實施打通斷頭路、建設鐵路客站、改造345萬平方米棚戶區、內河水系治理等14項『中興』工程,預計投資500億元,這種大思路、大手筆、大投入在哈爾濱歷史上是罕見的。
中興的關鍵環節是弘揚中西合璧的獨特文化,放大哈爾濱的洋氣。一條中東鐵路帶動哈爾濱由『曬網之村』發展為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這座城市骨子裡就有一種有別於中原古老城市的、獨特的洋氣。這種洋氣交織著關東人的豪爽和闖關東的勤勞,這種洋氣融合著中華文化的含蓄和歐陸風情的豁達,這種洋氣造就了哈爾濱人開放兼容的性格,也造就了哈爾濱城市中西合璧的文化,是我們最鮮明的特色和最寶貴的財富。實施中興戰略就是要做好文化的文章,延續傳承洋氣的歷史文脈,創新發揚洋氣的獨特文化,將它體現在城市規劃中、建築特色上、市民精神裡。
中興的重要基礎是發展高端產業,加強哈爾濱的神氣。一個城市的神氣是經濟實力的表現,沒有經濟實力為基礎的城市只能是空中樓閣、曇花一現。在哈爾濱未來產業布局中工業向南、科技向北,老城區的產業何在、功能何在?出路只能在於走向高端,發展消費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高端產業,承擔為居民消費服務、為企業生產服務的功能。實施中興戰略絕不是建設一個漂亮空殼,而是要『騰籠換鳥』,把老城區的傳統產業轉移出去,高端產業吸引進來,積極發展金融、會展、中介、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大力培育總部經濟,不僅把城市扮靚,而且要強筋壯骨,增強城市經濟實力,讓哈爾濱更加神氣。
未來的哈爾濱——天高地闊,未來的哈爾濱——風韻獨特,未來的哈爾濱——信心十足,我們裝扮著哈爾濱5萬平方公裡上一顆璀璨的珍珠,我們期待著哈爾濱新的大氣、洋氣、神氣……
棚戶區改造建設力爭三年基本完成積極搶抓國家政策性支持棚戶區改造有利契機,進一步加大改造力度,加快改造步伐,把棚戶區改造范圍外延至繞城高速公路以內。該范圍現有棚戶區1134萬平方米,全年計劃拆遷改造345萬平方米,實施棚改項目建設總規模465萬平方米,力爭三年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五年全面達標。具體推進五項重點改造工程。
中華巴洛克街區保護改造在已完成的一期改造工程基礎上,實施二期保護改造,對東起南四道街、西至景陽街,南起南勛街、北至靖宇街,佔地面積10.73萬平方米的圍合區域,分類進行綜合改造,惠及住戶2639戶。
『三馬』地區綜合改造
三馬地區東起景陽街、西至濱洲鐵路線,南起南馬路、北至北環路,佔地約為77.27萬平方米。改造該區域的總體設想是:統籌規劃、分片實施,將三馬地區分成北、中、南三個片區,保留有價值的歷史建築,保存有潛力的商業業態,保持傳統的商業氛圍,利用5年左右時間,把三馬地區建設成為集居住區、商業區、服務區為一體的大型綜合社區。
城建重點項目關聯的棚戶區改造圍繞城市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的實施,對工程關聯的棚戶區同步實施改造,拆遷棚戶區174.47萬平方米。結合出城口建設,改造化工路、先鋒路等4處棚戶區,拆遷面積66.2萬平方米;結合鐵路沿線整治,改造承德街、東棵街、北樹街、鐵東街和通達街5處棚改地段,拆遷面積18.42萬平方米;結合哈大鐵路、地鐵一期和道路交通工程,改造西十四道街、安發街、中民街、前進村、上溝村、王崗鎮藝體街等13個地段棚戶房,拆遷面積89.85萬平方米。
笙棚改項目回遷2010年,預計實施棚改項目建設總規模465萬平方米,年內竣工279萬平方米。回遷房總建設面積164萬平方米,竣工90萬平方米,回遷進戶1萬戶。同步配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活動中心、社區衛生站、警務室、公交首末站、學校等居住區公共設施260餘處。
笙保障性住房建設
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不斷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設品質,新增廉租住房受益戶3000戶。完成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規模120萬平方米,對1000戶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的困難家庭落實貨幣補貼。
環境容貌建設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圍繞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提昇老城區容貌形象,全面落實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工作目標,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實施四項城市環境容貌工程。同時結合內河治理,啟動『三溝』清水水源工程,打造清水常流的內河生態景觀線。
內河水系
形成親水近綠怡人生態環境
重點實施何家溝、信義溝和馬家溝河郊區段3條城市內河水系綜合治理,建設清水河流、生態水岸和規模性綠色廊道,形成親水、近綠、怡人的生態環境新格局。
綠化美化
新增綠地800公頃
加快推進建綠、還綠、護綠等大綠化系列工程,重點實施廊道、街路、小區、出城口綠化建設,新植樹木110萬株,新增綠地800公頃,綠化覆蓋率提高到38%,綠地率達到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平方米。結合老城區空間拓展,建設體育公園、濕地公園、丁香公園、音樂公園和金河公園5個主題公園,改造建設50個市民休閑健身廣場、500個居民小區庭院,對居民庭院周邊零散裸露地實施硬鋪裝。實施友誼路、經緯街等78條主乾街路以及火車站、霽虹廣場等20處主要景觀節點燈飾亮化,形成集中展示城市夜景的游覽觀光線。
污染治理
環境空氣優良天數達標
啟動實施建築垃圾綜合處理場、餐廚廢棄油脂綜合處理廠、糞便無害化處理場3項消納工程建設。全面整治主城區32公裡的鐵路沿線環境,徹底改變鐵路沿線環境髒亂狀況。積極推廣利用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環境空氣優良天數達到國家規定的310天標准。
市容環境
重點治理背街背巷
突出抓好沿江、沿河、城鄉接合部和背街背巷等環境衛生治理,對建築垃圾處置進行全過程執法監管,嚴厲打擊私卸亂倒等違法違規行為;集中清理整頓一二類街路戶外牌匾、廣告,加大集貿市場和佔道攤區的清理取締力度,深化城市環境日常保潔機制和作業方式改革。
道路交通建設重點實施五項工程
鐵路建設配套工程
【圍繞高鐵和城鐵建設,實施兩項綜合性關聯配套工程。】
哈西站配套工程哈西站是黑龍江省第一個集高鐵、地鐵、城市公交、長途客運零換乘於一體的現代化交通樞紐。2010年,啟動哈西站站前東西兩個廣場建設,同步實施長途客運總站、公交換乘中心建設,確保與哈西站主體工程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加快構建哈西站區域交通網絡,建設7條區域道路、5座橋梁。
哈站區域交通組織配套工程結合哈站樞紐站線改造,全面優化火車站地區交通環境,改善窗口部位形象。重點改造建設兩個廣場、7條道路、6座橋涵。新建1.4萬平方米哈站北廣場,雙向疏導進出站客流,緩解交通壓力;打通拓寬一面街、地節街、安寧街、西開原二道街等7條街路,提昇哈站區域道路交通功能;改造霽虹橋,新建一面街與霽虹街立交橋涵、西開原二道街地道橋、3座海城橋分流匝橋,形成哈站南北廣場有序連接。
地鐵建設
繼續推進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完成15座車站主體結構工程,主要區段洞體貫通,5個區間隧道達到鋪軌條件。啟動實施地鐵西部聯絡線工程,實施東起哈醫大二院、西至城鄉路的地鐵西部聯絡線工程。工程全長5.2公裡。
出城口改造
【重點改造5條城市出口道路,同時配合繞城高速互通立交節點建設,如期完成長江路、航天城、運糧河、對青山、世茂大道、群力等6處交口改造相關任務。】
東部通往阿城出口道路起點為南崗區南直路,東跨繞城高速,與阿城區延川大街相連,建設裡程44公裡,形成貫通哈阿的交通新乾道。
老機場路改造起點於機場路零公裡處,2010年主要實施城郊段改造建設,長8公裡,雙向6車道。
伊哈公路松浦大橋至朱家段是通往呼蘭和黑龍江省北部地區的重要通道,建設裡程11.9公裡,雙向8車道。
哈雙北線齒輪路至繞城高速段建設裡程6.9公裡,雙向6車道。2010年,主要實施齒輪路至規劃三環路2.9公裡的道路改造建設。
哈同路韓家窪子至鋼絲繩廠段是哈同高速重要輔線,建設裡程9.35公裡,雙向6車道。
老城區路網改造建設
【打通10條斷頭路、卡脖路,改造5處重要交通節點,新建改造151條低承載道路,維修加固326條段帶有損毀隱患的道路,新建改建57座跨線、跨河及立交橋涵,新建24座人行過街天橋。】
打通長江路起點為南直路,東至四環路,全長10公裡,雙向10車道。同步建設穿越鐵路地道橋兩座、跨河橋1座。
打通征儀路起點為科研路,南至平房開發區興凱路,長5.8公裡,雙向8車道。同步建設跨哈南編組站、規劃三環路高架橋1座。
打通鐵路街起點為哈爾濱火車站,西至工電路,長5.6公裡,同步建設跨越哈牡鐵路、西河溝兩座上跨橋和下穿通達街、和興路兩座地道橋。
打通保健路起點為哈平路,東至通鄉街,長3.6公裡,雙向8車道。主要建設哈平路地道橋和跨馬家溝、植物園高架橋。
省政府廣場交通節點綜合改造局部改造拓寬中山路、民生路、文政街、文昌街、和平路、香濱路『三縱三橫』主乾道路,新建文昌街高架橋、香濱路立交橋和民生路、文政街地道橋等4座橋涵,配套改造18條段區域性一般道路,形成以省政府交通節點為圓心的地域性貫通環路。
城市景觀路改造
中山路景觀道路改造北起紅軍街,南至珠江路,全長約4公裡,依托中山路道路寬闊的獨有優勢,建設連續性片狀綠化帶,將原有8車道拓寬為10車道,新建地下停車場,對沿線重點建築進行立面整飾修繕,優化視覺空間,彰顯建築特色。
機場路景觀道路改造對南起康安路、北至城鄉路零公裡,全長5.13公裡的機場路實行整治改造,拆除沿路危棚房,重新整飾亮化沿街建築立面,昇級改造道路、市政設施和街路綠化,提昇整體品位和形象。
東西軸線景觀道路改造結合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建設,沿地鐵走行線,著手謀劃設計學府路—大直街—南通大街城市東西軸線平立面綜合改造項目,將其建設成為充分展示現代化大都市形象的景觀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