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8日訊 對試點推廣項目地方各相關部門均無研究,乙醇汽油節能減排效果如何在實踐中也並未得到充分的驗證,那麼它是否適用於寒冷地區目前同樣是尚無科學定論。
實驗 一箱乙醇汽油完全燃燒產生80瓶水
1分鍾滴出200毫昇水
目前,哈爾濱路面上的薄冰究竟是不是乙醇汽油所致?
記者先後采訪了中石油吉林銷售公司與哈爾濱銷售分公司、發改委等部門相關人員,他們均表示,『這是強制執行的規定,國家相關學術理論研究材料有沒有,我們不掌握。』記者連線大慶石油學院石油管理學院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沒人專項研究乙醇汽油的學術問題。』
在化學專家的指點下,記者先做了一個簡單的試驗:在一輛本田思域轎車剛剛停下等信號,其排氣管上方向外噴水、下方則水滴成流時,記者用1分鍾時間就接滿了200毫昇容量的水杯。
記者觀察到,有的車排氣管滴出的水多,有的就少。一些車主說,車越好,排氣管淌出的水越多。
45昇乙醇汽油燃燒理論產生42昇水
以前使用的普通汽油是經過脫氧處理的,是一種碳氫化合物,乙醇則是一種碳氫氧化合物。氫和氧相遇,勢必產生水。哈工程大學化學系教授的講解,證實了機動車使用乙醇汽油一定會產生水。
以大多數捷達出租車為例,裝滿油箱需要45昇左右油。乙醇汽油是將乙醇與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即汽油佔90%,乙醇佔10%。哈爾濱第九中學的化學教師通過化學公式計算得出,在完全充分燃燒的條件下,除去化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45昇乙醇汽油會產生42昇水。
也就是說,拿容量500毫昇的普通礦泉水瓶來裝,一箱乙醇汽油完全燃燒後理論上可產生80瓶水。
化學公式得出的結論是否能用在實踐中?化學教師講解,越好的車排氣管滴出的水越多,是因為燃燒得更充分。用這個化學公式來判斷車用乙醇汽油這種物質能產生多少水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在汽車油箱中燃燒的汽油,由於是在狹窄空間內燃燒,一定是不完全燃燒的,因此,汽車油箱中的乙醇汽油實際燃燒時,出水量一定要比這一理論值小,即還有一部分其他氣體會排出,一部分水留在了油箱中。
專家認為,冬季汽車尾氣排放出的水中,還有一部分水蒸汽,最終凝結在排氣管部,水的總量是沒有變化的。
實踐 乙醇汽油節能減排說疑點重重
乙醇汽油反而耗能
回想哈爾濱全面實行乙醇汽油這五年間,很多出租車司機有明顯體會:汽車尾氣排放的黑煙確實少了,但使用乙醇汽油後總覺得『挺費』,一些出租車司機為此還特意算過一筆賬:以前加一箱汽油能跑800公裡,現在加一箱乙醇汽油只能跑600公裡。
經計算,同樣是跑800公裡,普通汽油需要45昇,而用乙醇汽油則需要61昇。由於乙醇汽油中含有10%乙醇,61昇乙醇汽油中含有普通汽油54昇。這比原來需要的45昇普通汽油反而多出9昇。
當然,這個數據只是一個參考。但通過這個數據,在哈爾濱眾多司機的體會中,在實際的實踐中,使用乙醇汽油並沒有達到節省10%普通汽油的目的。
為什麼加入乙醇反而用得更費?專家解釋,就乙醇本身來說,其化學性質比汽油更『活潑』。乙醇的熱值只有汽油的64%,在同等熱效率下,乙醇汽油相比傳統汽油所產生的燃料經濟性要低,這正是出租車司機反復提到的『費油』問題。另外,乙醇汽油的沸點要更低,易產生氣阻。由於具有較強的化學活性,能腐蝕鋅、鋁等金屬,對潤滑膜具有破壞作用。由於乙醇的親水性,油箱中水分長期沈積,也會降低燃燒效率,並影響到發動機的動力,這也就是出租車司機提到的開車時感覺『使不上勁』。
『減排說』尚未有驗證
一些高校的相關學科老師介紹,乙醇是一種生物質能源,乙醇汽油在理論上確實應該比純汽油環保。但記者采訪得知,哈爾濱並無相關科學檢驗。
市環保局尾氣辦工作人員介紹,檢驗尾氣只看合不合格,並不檢測裡面具體含有什麼含有多少。而市環保局宣教中心副處長楊曉娣說,乙醇汽油環保是定論,不需要檢驗。
在去年12月23日,《科技日報》發表文章中稱,美國斯坦福大學最新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乙醇汽油燃燒所產生的臭氧比普通汽油要多,因而會對人們的健康產生更大危害,這種情況在冬季尤其明顯。在低溫環境下,催化轉換器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昇溫後纔能對尾氣進行『轉化』,而這段時間已有大量尾氣排放出來。
這一說法在業內引起反響,哈爾濱第九中學化學教師也介紹,乙醇汽油完全燃燒可以產生二氧化碳與水,但如果不完全燃燒,碳、氫、氧不一定會反應出什麼氣體。
清雪最好一年反而路最難走
狀態:冰面路上的慢生活
13日晚,在經緯街與友誼路交口附近,廣場上的三座冰燈『倒映』在路面上,冰燈的光與路面的倒影交相映照,異常明亮。過往的一些市民在薄冰的路面上踟躇前行,嘴裡抱怨著『路面上全是冰,像鏡子似的。』『天太冷了,想快點到家,可是這路,走不快啊。』
這個冬天,連續幾天最低氣溫降至零下30℃以下。哈爾濱市民感受深切的除了冷,還有慢。由於大多路段被一層薄冰覆蓋,人步行走不快,車行速度也大為降低。交警說,目前車速一般為每小時30至40公裡,在二環路等順暢路段能達到50公裡。
市民的時間大量被浪費在路上。在會展中心附近上班的田女士說,以前上班乘公交車半小時就到,現在至少需要一個小時。一些私家車主放棄了自己駕駛,而改乘公共交通工具。65路車一司機告訴記者,路面太滑了,年輕的司機都怕出事故,不來上班了,現在公交都是老司機在開,但開不快,平均時速也就是三四十公裡。駕駛私家車的市民也介紹,現在都得小心慢行,用在路上的時間要比以前增加一倍。
薄冰覆蓋的路面降低了工作效率、生活效率,最令市民煩惱的是造成的車輛刮碰等事故不斷。交警部門介紹,近期交通事故數量明顯上昇。幾名出租車司機介紹,車輛打滑、剎不住車等問題導致他們這一群體的交通事故數量直線上昇20%—30%。公交車、私家車都在處理交通事故上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眾說:排氣管中滴水成冰
冰面路是怎麼形成的?很多市民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有自己的看法。
出租車司機許師傅和高波師傅都說,今冬哈爾濱清雪清得非常及時,一般都在高峰時段車還沒多的時候就清完了,效果有目共睹。但大多路段都有難清理的薄冰,在公交站臺、上坡路段、十字路口等處路面薄冰更多,一看就是從汽車排氣管滴出水後結成的冰。以前使用的汽油從排氣管噴出的大都是氣體,而乙醇汽油的酒精裡含水,啟車或正常加油時,這些水都從排氣管裡滴出來了,致使平坦的路面上結成一層薄冰。
市公安交警支隊一名交警介紹,今冬路面冰滑可能有融雪劑使用不當的因素,但通過在路面值勤,他們也觀察到,在一些機動車的排氣管裡水珠一滴滴被排出來,滴在路面結成冰。這種現象尤以上坡路特別明顯,因為上坡時車傾斜,正好水都滴出來。
市環衛辦介紹,在路面上,我們清楚地看到成點狀或成片狀的薄冰,很明顯,這些都是機動車排氣管中乙醇汽油燃燒後產生的水。對此,現在沒有什麼好辦法,這種薄冰,機械清不了,必須要靠人工。
背景試點推廣乙醇汽油的理由
試點 9省均是糧食大省
乙醇汽油,是一種由糧食及各種植物纖維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按照國家標准,它是用90%的傳統汽油與10%的燃料乙醇調和而成的。
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2004年10月1日起,哈爾濱地區所有中石油加油站銷售的汽油全部更換為乙醇汽油。乙醇汽油開始正式進入市民生活。至今,已過了5年多時間。
目前,全國乙醇汽油使用的地區有: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五省,以及湖北9個市、山東7個市、河北6個市和江蘇5個市。這9個省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糧食大省。
在糧食大省推廣使用乙醇汽油,專家指出,這裡依據的是『資源就近原則』。乙醇的生產原料主要是淀粉含量高的玉米、甘蔗、小麥、高粱、薯類或植物纖維等。燃料乙醇產業的發展可以有效解決玉米等糧食作物的轉化,促進糧食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循環,並最終維護農民的利益。
乙醇汽油的推廣使用促進了農業生產、消費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隨著燃料乙醇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大宗糧食深加工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糧食使用效率,實現農副產品的增值氣轉化。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逐年豐收,農產品總量基本平衡,目前推廣燃料乙醇每年需用糧食所佔糧食總產量的比例不大。
乙醇汽油作為新型替代能源,符合我國能源替代戰略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緩解了石油短缺的壓力。
節能減排的理論數據
在國家有關部門試點推廣乙醇汽油時,有一些節能減排的數據。中石油哈爾濱分公司相關人士給記者提供了這個數據:40公裡/小時車速下,普通汽油耗油為5.89昇,乙醇汽油為5.08昇;90公裡/小時車速下,普通汽油耗油為7.49昇,乙醇汽油為6.97昇。即乙醇汽油更省油。
推廣的理論理由還有:乙醇汽油的環保則是相對於普通汽油來說的,畢竟乙醇燃燒產生的有害物質相對較少,乙醇燃燒過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含硫氣體均低於傳統汽油燃燒時產生的對應排放物,乙醇在汽油中的添加,增加了汽油中氧的含量,使其燃燒比普通汽油更充分,也更安全。燃燒過程中,一氧化碳排放量能下降30%以上,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能下降10%以上,從而能夠改善汽車尾氣排放,對減少大氣污染、抑制溫室效應及提高大氣環境質量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質疑 乙醇汽油是否適合寒冷城市?
學術界無研究
長春同樣困擾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很多業內人士和相關專家都提出相同的一點:由於使用乙醇汽油是國家政策,他們就沒有做過仔細的研究,因而不一定說得准確,報道中不要提及他們的名字。
一位汽油專家介紹,乙醇汽油是否適用於寒冷地區,目前尚無科學定論。氣溫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燃燒效率,則出水量可能也受到影響。出水量還受到汽車性能的影響。
記者采訪了與哈爾濱同屬東北的省會城市長春和沈陽。長春交警部門介紹,長春也有這種困擾,目前,路面上也有一層明顯是汽車排氣管滴水形成的薄冰。沈陽市交警支隊宣教處民警祝恆源介紹,在最近沒有降雪、陽光照射很好的日子裡,沈陽市區路面並沒有薄冰,車行時速達到60公裡沒什麼問題。雖然普遍使用的93、97號汽油都是乙醇汽油,但車輛排氣管產生的水滴出來後,陽光一照就揮發了,沒有結成薄冰。他認為,主要是因為沈陽溫度比哈爾濱高,路面存不住冰。
哈爾濱使用乙醇汽油也度過了五個冬天。但這一問題在今冬這個九年內最冷的冬季纔最為突顯,說明乙醇汽油通過排氣管會形成汽還是水,水滴到路上能否結成冰,並不能通過天氣預報中的溫度就可以簡單判斷出來。陽光照射、車輪輾壓以至路面上車輛的多少等都影響著路面溫度,也決定著排氣管滴出的水是否會結冰。但究竟在什麼溫度下在路面會結冰,目前哈爾濱乃至全國還沒有相關的研究。
嘗試嚴冬不用乙醇汽油
目前,乙醇汽油與哈爾濱的『矛盾』在於驟降的氣溫所產生的『冰問題』,而非『水問題』:冬季雪後,道路濕滑,汽車由於緩慢前行,排氣管排出的水就會在單位面積內的路面上流下更多,致使在氣溫繼續下降時水結成冰。這並不能說明乙醇汽油在低氣溫環境下能產生更多水,因而不適宜在寒冷地區使用。
使用乙醇汽油是國家為了節約能源推出的政策,並非哪個企業和城市所為,因而使用中市民更多的是希望找到破解『滴水難題』的途徑。
市環衛辦工作人員介紹,對這種薄冰,哈爾濱現有的機械設備清不出來,而國外也沒有好的辦法。現在想嘗試使用在零下30℃以下的溫度條件下不結冰的融雪劑,但這種融雪劑很貴。
一些出租車司機認為,使用乙醇汽油的目的是為了節能減排,然而,在寒冷的冬季,使用乙醇汽油導致路面結冰,減緩了車速,延長了車在路面的時間,不但更加費油,而且增加了有害物質的排放,再加之刮碰等事故不斷,不但沒有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還增加了大量人力、時間和物質成本。這些問題在這個9年來最冷的冬季突顯出來,讓人們對乙醇汽油抱怨增多,說明乙醇汽油不適合嚴寒天氣使用。
哈爾濱冬季可不可以不用乙醇汽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