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9日訊 關於大牡丹江這個詞匯,牡丹江百姓早已耳熟能詳。在此次報告中,再次就大牡丹江進行了定義。
那就是大牡丹江,首先應該是經濟大市,並提出了要通過加快產業布局、工業結構、農業結構、貿易結構四個調整,建設大牡丹江建設,做大做強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如何通過這四個調整,來加快大牡丹江的建設,成了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針對調整布局結構,市政府副秘書長、招商辦主任王志剛表示,產業布局結構的調整,為今後牡丹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招商部門,將結合此次產業結構調整,將招商工作由過去大面積的招商引入到理性招商、有底線招商,下步將重點圍繞結構調整轉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碳經濟、循環經濟,重點選擇可持續發展的項目進行定向招商,借助外力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他說,報告中特別強調的『五不招』,在證明牡丹江招商引資工作已經有了質的跨越的同時,將對今後全市可持續發展攢足更多後勁。
說到工業結構調整,經委主任杜光輝深有感觸。他說,牡丹江市有幾個企業一直都是全市納稅大戶,但因去年以來這些企業所涉足的傳統產業受到多方衝擊,去年這些企業沒能進入納稅大戶行列,這也說明我市調整工業產業結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杜光輝補充道,調整工業結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是說要將原有傳統產業全部拋掉,而是要將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做好結合,特別要做好傳統產業的優化昇級。同時,由於作為新興產業變化較快,我市在發展新興產業中必須要形成支柱型的產業來做支橕。其中,就我市目前的產業來說,應重點抓好生物化工、硬質材料、新能源和新型材料。
市農委主任趙洪生則針對報告中提到的調整農業結構,打造綠色有機食品之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說,去年農委就已經對如何發展『綠色有機食品之都』制定了統一的發展規劃。而且,也引進了一批生產有機食品的企業,比如說『紅星』、『永和』紛紛進駐三道生態食品工業園,食用菌產業也引進了雨潤集團。此次報告為我們今後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們在農業發展上將要做到三個變化。
一是由小農業轉變成大產業,形成產業鏈條,扶持紅星、雨潤等等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為產業做大做強打下基礎。二是特色農業發展成品質農業,圍繞生態環境和區位特點,發揮出品牌效應。三是由無機農業向綠色有機農業轉變,由吃飽發展到吃好,提昇產品的品質,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