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農村老人反映農村養老保險受益小 20年裡沒嘗到甜頭
2010-01-21 13:55:3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近日,一封來自黑龍江省拜泉縣長春鎮德發村農民張維山的來信引起了記者注意,這封信反映了一個有關以往我省農村實行的養老保險制度的問題。

  錢不多 發的領的都挺難

  張維山在信中稱,1995年,他交了200元的農村養老保險,那年他52歲,當時答應過60歲就給發養老錢。現在他已經66歲了,可沒拿到過養老錢。他現在內蒙古打工,他讓記者幫著問問,怎麼能拿到該領到的養老錢。

  記者帶著疑問來到了拜泉縣,在縣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趙懷宇聽了記者的來意,向記者介紹,拜泉縣的農村養老保險金一直按規定發放,並出示了相應文件。

  為了進一步摸清一直在農村實行的養老保險給付脈絡,記者繼續前往張維山老人的戶口所在地長春鎮德發村。

  在德發村村委會的辦公室,記者看到一份德發村社會養老保險發放明細表。明細顯示,截至2007年,張老漢累計養老保險金是50.4元,已經由屯長張振海代領。

  村支書張振波向記者介紹,張老漢的事他們知道,他已經搬離這個村,在內蒙古大楊樹一帶打工。根據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養老金由省市財政部門級級下發,現金由屯長代領,再由屯長發放到村民手中。由於張維山老人常年在外打工,錢還一直在屯長手中。由於屯長在外地,記者電話采訪了該屯與張維山同一年辦理養老保險的李向軍,李向軍老人說他的養老錢屯長已經交給了自己。

  受益小 20年裡沒嘗到甜頭

  盡管最終記者確認,張老漢的養老保險金按時發放了,只是沒到他的手裡,但舊有的農村養老保險的弊端還是凸顯了出來。據了解,像張維山、李向軍老人這樣參加了這種福利低、領錢難的舊式農村養老保險的,整個拜泉一共有48799人,目前到期可領保人數為5850人。如果把這些數字與拜泉縣40多萬的農業人口聯系起來,無疑讓人覺得有些酸澀。

  享受農保的人少,養老保險金的錢更少。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甚至還看到,有的農村參保人員交的啟動金少,每月僅能領到幾毛錢的養老金。

  目前在我省農村,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記者所采訪的拜泉縣是全省舊式農村養老保險問題的一個縮影。根據記者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得到的信息,農村養老保險於1991年開始試點,此後由於農民認可度不高,到1998年處於不停不擴的狀態。截止到2008年底,我省農村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為189.5萬人,僅佔農村人口總數的10.2%。

  從新老農保相關政策對比來看,從社會發展需求和民意的企盼來看,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順應了農民對養老保障的新期待,勢在必行。


 

  新農保 政府補貼一卡解懮

  2009年,在期待中,我省開始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試點,我省14個試點縣得到批復。

  根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部門的初步調查,80%以上的農民願意參保。對於參保的期待,農民們對國家和地方政府能否進行補貼,補貼多少是關注的焦點。

  有關人士介紹,一直實行了差不多20年的老農保,是參照商業保險模式設計的,養老金待遇完全由個人賬戶積累總額確定。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參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模式,實行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基礎養老金由國家財政出資,今後的基礎養老金領取標准將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步遞增。

  目前國家規定的基礎養老金數額是每人每月55元,這意味著試點地區60歲以上的農村參保居民每月最低可領取養老金55元——這相當於張維山以往3年的養老保險金。農村居民參保繳費時,地方財政為參保人給予定額補貼。補貼標准為:年繳費100元補貼30元;年繳費200元補貼35元;年繳費300元補貼40元;年繳費400元補貼45元;年繳費500元補貼50元;超過500元以上的,省級財政不再給予補貼。所需資金,省級財政補助60%,試點縣(市、區)財政補助40%。對農村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由試點縣(市、區)政府為其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准的養老保險費。

  按新的養老保險金領取公式計算,如果一位50歲農民每年繳費200元,國家每年補貼35元,60歲以後他每月將會領取的養老待遇為71.7元。

  按照新農保的政策,像拜泉縣張維山老漢那樣苦於領錢困難的問題,也得到了改變。在養老金領取方面,新農保養老保險金將由經辦機構按月實行社會化發放,領取人員每年需進行領取資格認定,在今後實施中將大力推行社會保障卡,方便參保人持卡繳費、持卡領取、持卡查詢。

  目前我省新農保試點工作處在啟動階段,首批試點地區符合條件的60周歲老人預計將在今年春節前領到基礎養老金。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