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哈爾濱市政協委員熱議食品安全:從農田到市民餐桌全程監管
2010-01-21 15:07:5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初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1日訊 從2007年開始,哈爾濱市政協連續三年將食品安全列為一號提案。去年9月,市政協經濟委、科教文衛體委、農經委、社會和法制委以及研究室又結合國家剛剛頒布的《食品安全法》,聯合召開食品安全評議會,就哈爾濱市如何依法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構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食品安全影響社會和諧與穩定,關乎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今年兩會上,如何讓廣大市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再次成為政協委員們關心和熱議的民生話題。

  熱點關注

  餐飲業

  【現象】因食物放置時間過長,阿城區37人在吃完婚宴後出現中毒癥狀……目前,由於經營者缺乏自律、監管部門職能分散等原因,哈爾濱市餐飲行業仍存在諸多隱患。

  【建議】餐飲業要建立食品加工規程,對關鍵環節有監管措施。經常對大中型餐飲業進行食品安全檢查,對有意制假、售假的不法行為,從嚴、從重打擊。餐飲原材料應建立供應商審核制度,將誠信度高,能保證原材料質量的企業確定為供應商,並做好追溯記錄,保證源頭的食品安全。同時餐飲業要制定完備、有效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過期食品

  【現象】許多企業對過期食品以降價、捆綁、買贈等方式銷售,將這部分食品變相轉移至老百姓手中。對過保質期但未過保存期的食品,許多商家或廠家也出現修改保質日期後,繼續銷售的現象。

  【建議】加強過期食品處理監管,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嚴格執行。處理過期食品時,可進行無公害處理,合理分檢。也可用作牲畜和家禽的飼料,或者集中進行焚燒處理,產生的熱量可用於供熱。

  食品添加劉

  【現象】近年來,從『蘇丹紅一號』到『瘦肉精』,再到『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由不良食品添加劑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致使很多市民談『食』色變,紛紛質疑『現在還能吃什麼?』目前,部分食品企業或小作坊衛生條件差、食品添加劑違規現象嚴重,進而導致產品存在嚴重質量隱患的食品安全問題比比皆是。

  【建議】要加強對包括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在內的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督抽查力度和儀器裝備的配備,特別是要加強對違規使用防腐劑、甜味劑、色素、面粉處理劑的『問題食品』檢查。建議衛生、質量技監部門、科研機構、食品添加劑生產和使用企業聯合起來,對重要食品添加劑的檢測進行攻關。並對豆制品、調味品、醬醃菜、炒貨等各種傳統食品,按照有關國際組織制定的危險性評估方法,進行安全性評價,並以此作為制定相關標准的基礎。

  數說現狀

  食品行業躍居哈市四大支柱產業之首

  2009年,食品行業已躍居哈爾濱市四大支柱產業之首。來自各監管部門的統計顯示,全市共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業戶4500多家,食品批發零售企業和業戶22000多家,餐飲企業和業戶及食堂16000多家。2004年底,哈市制定並開始實施食品放心工程。目前,全市已有1205家生產企業的1243個食品獲得食品安全質量市場准入資格。

  問題調查

  農藥殘留致蔬菜水果不『健康』

  目前,哈爾濱市已對大米、食用植物油、醬油、肉制品、乳制品、調味品、飲料、膨化食品等15類食品實施了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制度,初步構建起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與此同時,食品源頭的污染隱患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食品安全工作。據了解,近年來,哈爾濱市工業污染源急劇增加,城市廢棄物大量排放,部分地區的河流、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同時,每年超萬噸的農藥使用量還在呈增長態勢,使不少地區生產的糧食、蔬菜、水果中的農藥殘留量大大超過安全標准。

  糧食作物處於無標准生產狀態

  委員在調查中發現,哈爾濱市的農業標准化工作仍處於起步階段,與國外及國內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在全市已修訂的近百個農業標准中,存在標准質量低、不全面、不統一、制定修訂不及時的問題,同時,還存在產中技術規程多、質量標准少、優質特色食用農產品的質量標准更少等問題。據了解,哈爾濱市的主要經濟作物米、稻、豆地方標准已過期失效3年,至今沒有及時修訂,造成哈爾濱市糧食作物在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均處於無標生產和缺少管理的狀態。

  平均三萬市民只有一名監管員

  據了解,哈爾濱市食品生產全過程涉及農業、質監、工商、衛生、食品藥品監管等近10個部門,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職責不清、執法機構不順、部門間協調配合不夠,以及上下部門不對口、交叉執法等『政出多門』、重復監管的問題。同時,監管人員編制少,與監督服務人口比例嚴重失調。

  目前全市只有400多名食品安全監管員,遠遠不能滿足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生產、流通全過程監管。據統計,哈市平均3萬名市民只有一名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遠遠低於國內同等城市中萬分之一的標准。由於執法資源有限,哈爾濱市鄉鎮以下的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目前基本為空白。

  檢測『花樣』假劣食品力不從心

  沒有集中的檢驗檢測機構,檢驗檢測資源分散在質監、衛生、商務、糧食、商業、農業、畜牧等相關部門,檢驗檢測同質化傾向明顯,對花樣不斷翻新的假劣食品卻『力不從心』。

  許多機構的主要檢測設備是上世紀90年代購置的,有的甚至是80年代購置的,這些設備對食品質量衛生安全的部分指標無法檢測,或是精度達不到要求,檢不出所含的有毒有害成分;檢測設備不配套,檢測項目設置不合理;檢測人員水平達不到要求,特別是缺乏熟練的色譜分析檢測人員;食品加工企業內部檢測能力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出廠檢測能力普遍低下。以快速檢測為主的內控檢測點不多,農漁畜牧業生產單位、農產品與食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以及超市自有檢測手段嚴重缺乏,產品入市前的質量把關難以進行,百姓飲食安全難以保證。

  委員聲音

  『關口前移』構建長效監管體系

  食品安全監管是一項范圍大、涉及面廣、周期長的社會性工作。保障食品安全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政府德政所在,必須站在戰略全局和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高度負責的高度,創新思路,精心謀劃,紮實推進,高標准、高要求地從法制、體制、機制等方面建立起長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關口前移』,針對哈爾濱市實際情況,明確綜合協調部門,盡快調整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將現各監管、執法部門之間同類別、同性質的職能重新理順歸並,避免部門職能交叉,多頭執法,建立起食品安全法規定的綜合協調與分段監管的新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避免『一次認證,終身受益』

  建議加強有關食品監管的安全標准體系、檢驗檢測體系以及認證體系建設,針對哈爾濱市食品安全標准體系不健全、不配套的現實,加大標准的制(修)訂和體系配套工作力度。對目前相關的地方標准和操作規程進行梳理,沒有的要盡快制訂,已有的要及時修訂和完善,使之形成完善配套的食品監管標准體系。應改變哈爾濱市食品安全認證工作不規范、秩序亂的現狀,由單個職能部門獨自管理,並做大做強產品認證工作,規范秩序,跟蹤問效,實施全程監管,避免出現『一朝認證、一了百了,一次認證、終身受益』的現象,促使哈爾濱市更多的農產品特別是名優特產品獲得國家和省的認證,為哈爾濱市產品打入國內、國際市場創造條件。

  從田間到餐桌全程追溯質量責任

  要加快哈爾濱市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網絡建設步伐,切實解決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把整頓的重點放在『早夜市』及農村和城鄉接合部等食品安全重點監控區域,做到流通領域監管的全覆蓋。同時,建議完善追究體系建設,在流通環節按標簽、標識化的要求,做好標准、標簽、標識『三標』工作,為每一個食品產品制訂『安全身份證』,即標注產品品名、產地、生產者、檢驗結果(含標准對照)檢測者等信息,對主要的食品產品,從田間地頭開始直至商場餐桌,進行全程跟蹤追溯,做到每一環節有源可溯,有責可究。

  進一步推行不合格產品退市制度

  抓農業投入品監管,重點規范農藥的生產經營和使用。大力推進無公害農藥和生物農藥的開發,嚴禁在無公害農藥中添加化學農藥。抓生產過程精細管理,全面推行農業生產標准化。把標准化貫穿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當前,重點要加強對農用水、土、肥、氣的監測、評估和治理;強化對農藥、化肥、農膜及其廢棄物的使用管理,嚴格控制污水灌溉;指導農民科學選種、安全用藥、合理施肥。進一步推行農產品市場准入制度、檢測制度、質量追溯制度以及不合格農產品退市和責任追究制度。

  建言委員:於志平、趙春燕、趙新淮、霍玉夫、杜景祥、魯嘯軍、王宇、張雅清、聶晶、牟學實、齊布熱、張秀芬、張世焱、李榮煥、范華、關光毅、王蠻、馬迎春

責任編輯:強銳

【深度報道】哈爾濱兩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