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1月24日在哈爾濱隆重開幕,圖為大會開幕式全景。東北網記者孫曉銳攝 |
![]() |
政協委員認真審議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東北網記者孫曉銳 攝 |
![]() |
省政協委員分組討論常委會工作報告。東北網見習記者 岳雲雪攝 |
![]() |
省政協委員進行熱烈討論。東北網見習記者 岳雲雪攝 |
提案點擊
委員建議提高園區建設利用效率取消哈爾濱二環收費
東北網1月25日訊 (記者高長利 岳雲雪)出席省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省政協委員在在分組討論時,圍繞尊重民意,改善民生等熱點問題暢所欲言,提出了很多有操作性的建議。
開發區無序競爭
提高園區建設利用效率
『招商引資的政策不統一,不明晰,使很多投資者來投資首先想到的是找靠山,從而使招商和投資洽談的難度和成本大大提高。』
——方嬋玉
我省經濟技術開發區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存在著無序競爭嚴重等突出問題,制約了全省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一現象引起了省政協委員方嬋玉的關注。
方嬋玉委員認為,由於缺乏統一規劃,開發區不能形成集群發展,進而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一些園區由於缺乏建設資金,園區的硬件建設不完善,基礎投入不足導致管理能力滯後。招商項目的投資服務較差,招商政策不明晰,服務質量不高。
方嬋玉建議,應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重新審視園區建設規劃,凡未編制建設詳規的,要盡早編制詳細規劃。園區建設規劃范圍內的土地征用和基礎設施建設,要通過努力爭取政策性資金、提高融資能力等方式盡可能超前安排,保證簽約項目及時入園,及時開工建設。
針對如何解決園區征地難、融資難問題,方嬋玉建議,應按照規劃對園區建設用地實行預留、預征;全省建設用地年度指標要優先考慮園區建設需要,盡可能向園區傾斜;合理確定入園企業佔地規模,提高園區土地的使用效益。引導企業走出『一個老板一家企業』的經營模式,推動企業相互參股、吸納民間資本走股份制改造的道路:爭取金融部門在園區創立中小企業貸款試點;園內企業入股,組織成立擔保公司;把民間資金轉化為民營資本幫助企業構築融資平臺,獲取發展資金。
二環費備受爭議
取消征收二環費
『哈爾濱市收取二環費卻成了檢車的前置要件,不交費不能檢車,甚至改變了公安部編制的檢車程序,把二環收費的程序與交警部門的程序電腦聯網。』
——謝景安
自2001年開始,哈爾濱市收取二環費已連續進行了多年,雖然取消收費的呼聲日高,但收費期限卻一延再延。二環收費是否合理?到底應該如何收取?收費與車輛年檢捆綁是否違法?伴隨著爭議,哈爾濱市二環路收費依舊。
省政協委員謝景安認為,哈爾濱市報廢車回收率創歷史新低,征收二環費是一個重要因素,許多車輛到報廢期後由於各方面原因沒有檢,導致了許多車主采取非正常辦法處理報廢車,造成大量報廢車流失。該項費用給車主帶來負擔,許多當地車輛為逃避收費改換外地牌照,給車輛管理部門增加管理難度。此外,法律中明確規定車輛年檢中不得有任何前置要件,只要車主提供車輛行駛證、保險單公安部門就得進行年檢。二環收費與檢車捆綁收費嚴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
謝景安委員建議,有關部門應研究改變或取消征收二環費。召開聽證會,聽取專家及廣大市民的意見、建議,依法制定新的征收辦法或者取消收費。制定類似的收費方式時,應把社會效應放在第一位,其次纔能考慮收益問題。
農村科技人員匱乏
加強培養農村科技人員
『從農村科技人員的現狀來看,年齡偏大,後續力量不足,斷層、斷檔現象嚴重。多數鄉鎮已10多年沒有進人科技人員,農村科技人員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王香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人纔越來越向城市流動,特別是科技人纔,向城市聚集的程度越來越高,農村科技人纔流失現象日益嚴重。
省政協委員王香為記者舉例:2008年佳木斯市農業推廣專業技術人員619人,而在1998年前,全市每個村屯有1名農業技術人員,給每名技術人員7.5畝耕地作試驗田,試驗成果上報,試驗田的農產品歸技術員所有。僅僅依靠619名科技人員,對全市100多萬農民和40萬農村勞動力而言,培訓工作在鄉村斷層現象相當嚴重。
王香委員建議,要充分重視農村實用人纔培養工作,高起點謀劃農村實用人纔培養工作新格局。加強培訓主陣地建設,高標准打造以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實踐實習基地+村級培訓點的農村實用人纔培養體系。加大師資引進力度,通過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辦法面向省內外招錄專兼職教師,提高培訓效果。加強農業科技人纔隊伍建設,加速造就一支由學術帶頭人和科研骨乾、農業技術推廣人纔、農業科技企業家、高素質農民和農業科技管理人纔共同組成的農業科技隊伍,培養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會經營的科技型農民企業家和經營者。
搭建平臺,高效率發揮人纔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王香為此建議,加快創業載體建設,通過建立專業合作社、扶持龍頭企業和建設農業『三園』等形式,為人纔發揮用武之地搭建舞臺。同時,還要規范管理,為『土專家』、『田秀纔』、『能工巧匠』評定專業技術職務,高品位保證農村實用人纔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