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龍江省第十一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隆重開幕。東北網記者 朱丹鈺 攝 |
![]() |
省長栗戰書作政府工作報告。東北網記者 朱丹鈺 攝 |
摘自省政府工作報告上的統計數字:
8288億元 初步核算2009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288億元,增長11.1%,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2905.5億元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905.5億元,增長12.1%。
13075億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75億元,增長30.5%
5029.1億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29.1億元,增長37.6%。
3401.8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401.8億元,增長19.2%。
641.6億元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641.6億元,增長10.9%。
以上指標的增長除一般預算收入外,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東北網1月25日訊(記者朱丹鈺 印蕾 單志華 岳同明)25日上午,黑龍江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哈爾濱隆重開幕,省長栗戰書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2009年黑龍江省政府工作進行回顧,其中七大關鍵詞引入注目。
關鍵詞一:『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
解讀:2009年,黑龍江省把項目建設作為重要載體,圍繞優化結構、產業昇級、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建設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眾多產業群正在崛起。哈大齊工業走廊已列為國家扶持的重點產業集聚區;東部煤電化基地發展速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推動了糧食產能再上新臺階;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實現了森林面積、森林蓄積和森林覆蓋率『三增長』;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步伐加快;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帶動了全省旅游業快速發展;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建設呈現強勢上揚的良好態勢。『十大工程』穩步推進,一些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已成為我省發展的新亮點,成為我省應對危機保增長的重要支橕,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關鍵詞二:遏下滑、保增長
解讀:2009年,黑龍江省制定了裝備、石化、輕紡、醫藥、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等7個重點產業的振興方案,打出一整套『政策組合拳』,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全省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見》、《關於幫助企業保增長促發展的政策措施》等23個文件,涵蓋了經濟、社會、民生,工業、農業、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對外開放等十幾個領域,涉及財稅、金融、土地、用工、社保、煤電油運等方面上百條政策。這些政策共為企業減負2億元,幫助500多戶企業恢復正常生產,新增產值約1000億元、利稅5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萬個,形成了巨大的政策溢出效應。
關鍵詞三: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解讀:2009年是黑龍江省固定資產投資最多,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最大、成效最為明顯的一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創歷史最好水平:積極爭取到國家96個專項、4748個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135億元,地方政府各類配套資金達到185.2億元,帶動國有企業和民間資本投資超過900億元。高速公路和一、二級公路實際交工和主體交工15項、1791公裡,超出計劃41%,創歷史之最。哈齊客運專線、牡丹江至綏芬河擴能改造、前進鎮至撫遠、古蓮至洛古河一期工程等7個鐵路項目全部按計劃開工建設。伊春、大慶、雞西機場建成並投入使用,全省機場數量居東北地區首位。水利工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新建了尼爾基引嫩擴建一期工程和三江平原9處大型灌區工程,對19處大中型灌區進行了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開工了5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項目,建設了西山、桃山二期等重點水源工程,對167座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
關鍵詞四:現代化大農業
解讀:2009年是黑龍江省『三農』投入和『三農』建設項目最多,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的一年。全年省本級投入『三農』專項金93.4億元,增長31.7%。糧食總產達870.6億斤,比上年增加25.6億斤,越居全國第二位,再創歷史新高。綠色食品認證面積達到5690萬畝,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積極實施三江平原東部地區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新增耕地6300公頃.增加率居全國之首。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34個示范區輻射作用明顯增強。勞務產業逆勢推進,轉移農村勞動力51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07億元,分別增長2.4%和16.7%。農業科技合作共建成果不斷擴大,四大糧食作物生產技術規程推廣面積8100萬畝。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其中東寧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率先超過1萬元。
關鍵詞五:結構調整、產業昇級
解讀:2009年是黑龍江省結構調整步伐較快、科技對產業昇級貢獻較大的一年。實施工業『雙百工程』,重點推進了高新技術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兩大類共100個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建設。積極推動科技進步,引領創新發展。成立了大豆、奶業、動力裝備、生物醫藥等9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其中大豆、奶業聯盟被認定為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繼續推進高教強省建設。組織了全省高校200項科技成果展和校企對接活動,省內14所高校和300餘家民營企業參與;完善了26個校企共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與省內40多家企業建立起長期緊密的科技合作聯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組織開展了重點行業和企業的節能減排達標活動,實施重點節能減排項目417項,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5.2%以上,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64%。加快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1%。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加速發展,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到782戶,10億元以上的達到49戶。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4000億元,增長16%。
關鍵詞六:體制機制創新
解讀:2009年是黑龍江省體制機制創新步伐較快的一年。圓滿完成了省政府機構改革,行政機構精簡了20%,總編制精簡了4.8%,調整職能180項,優化了組織結構,提高了行政效能。深化國企股份制改革,加快企業重組步伐,龍煤股份公司掛牌成立,組建省建設集團,實現了與齊二機床、哈量集團的戰略重組。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穩步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邁出新步伐。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成功組建龍江銀行,九洲電氣成功上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完成了電影體制改革和龍江電影制片廠、省雜技團轉企改制等任務,組建出版集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展開,伊春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取得重大突破,大興安嶺林業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關鍵詞七:民生
解讀:2009年是黑龍江省民生投入最大、建設項目最多、惠及民眾最廣的一年。僅省本級財政用於民生的專項投入就達130.8億元,增加43.1億元,提高了49.2%。就業方面,城鎮新增就業74.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1.03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7%以內。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18.2萬人,就業率達91.7%。培訓下崗失業人員51萬人,增長52.8%。社會保障方面,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全省基本養老、工傷和失業保險參保擴面超額完成計劃,五項社保基金總量達511.7億元,增長18.5%。教育方面,投入資金19.6億元,建成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643所,60.5萬學生受益。投入資金8.7億元,資助貧困學生73萬人。發放助學貸款7.3億元,受益學生8.3萬人。醫療衛生方面,投入資金11.9億元,推進了246個鄉鎮衛生院和29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投入3.05億元,用於83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醫療保險定點率達到80%:投入資金6.26億元,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文體建設方面,投入9000多萬元,新建鄉鎮綜合文化站277個,農家書屋1970個。成功舉辦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在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上,獲金牌23.5塊,列全國第七位,創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最好成績。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條件方面,『三棚一草』改造與建設完成總投資663.5億元,成為我省固定資產投資最多的領域,省級財政投入達到了13.9億元。
栗戰書說,在省人大三次會議上,他曾代表省政府提出:『即使發展遇到更大困難,即使財政增收遇到更大壓力,但對民生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困難群眾的生活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民生工程的覆蓋面只能擴大不能縮小』。今天,他欣慰地向各位代表報告:『我們踐行和兌現了這一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