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希望2010 大手筆謀劃新戰略
2010-01-21 16:15:3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吳天飛 陳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1日訊 題: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希望2010 大手筆謀劃新戰略新發展

  新的10年,我們帶著希望出發

  翻過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日歷,收獲後,我們充滿新期待。

  翻開《政府工作報告》,2010年,一座在松花江兩翼展開的新城市輪廓清晰,一份細致入微的民生清單溫暖人心。

  2010年,我們擁抱著希望———

  我們將按照『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奮起追趕、努力晉位,把哈爾濱建設成為現代大都市』的目標要求,以建設工業大城、科技新城、北國水城、文化名城、商貿都城為發展定位,全面實施『北躍、南拓、中興、強縣』發展戰略。新的發展目標和戰略將掀開哈爾濱大發展的新篇章。

  2010年,我們感受著進步———

  預期哈爾濱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水、氣主要污染物在2005年基礎上累計分別削減16%和11%。公共財政將繼續向民生傾斜,全年安排改善辦學條件、擴大公共服務等10大方面、60個惠民項目。

  這一年,城市將脫胎換骨,民生將日益從容。

  新年之初,我們帶著希望出發。

  2010年新任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委省政府專題會議及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按照『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奮起追趕、努力晉位,把哈爾濱建設成為現代大都市』的要求,實施『北躍、南拓、中興、強縣』戰略,調結構、上項目、靚環境、保民生、促穩定,為實現全市發展的總體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全景數字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左右;

  市屬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

  實際直接利用外資額增長10%;

  國內經濟合作資金實際到位額增長30%以上。

  新戰略展現新希望

  北躍

  以加快建設北國水城、科技創新城為戰略支點,打造集科技、生態、文化於一體的現代新城區

  【關鍵舉措———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帶動工業結構整體優化昇級。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太陽能、天然氣、沼氣、生物質能等綠色能源技術的研發與綜合利用,加快哈空調風電機組、核電常規島國產化、天順化工碳纖維、哈藥集團生物醫藥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新能源裝備產業集群,重點推進核電、風電、水電裝備等產業項目。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提昇裝備制造、食品、醫藥、化工等優勢產業的高端化水平。圍繞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實施企業信息化『百家示范、千家提昇、萬家應用』工程,培育信息化示范企業100戶。

  【關鍵舉措———建設科技創新城】

  以科技創新城為重點,引領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抓住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機遇,強力推進省市科技創新城建設,起步區今年開工達到50%以上,完成創新園起步區6.9平方公裡和產業園起步區2.6平方公裡基礎設施建設,兩園項目建設用地達到150萬平方米。實施科技創新工程,重點突破電站成套裝備、大型燃氣輪機、畜禽重大疫病疫苗、節能減排等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哈飛航空零部件基地等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培育LED照明、混合動力汽車等高新技術產業鏈條,推動鋁鎂合金新材料、發電設備等國家特色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生物產業、民用航空等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集群發展,確保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0%以上。

  南拓

  依托哈南地緣優勢、產業基礎,打造新型工業化集聚區,使之成為哈爾濱市實現跨越晉位的強大引擎

  【關鍵舉措———建工業園區】

  以建設國際現代生態工業新城區為發展方向,高起點、高標准搞好哈南工業新城規劃設計。依托平房和開發區現有工業基礎,優化整合園區資源,完善功能配套,吸引優勢企業和各種要素資源向園區集聚。啟動哈南工業新城20.4平方公裡起步區建設,力促一汽通用輕型車廠等100個在建項目竣工投產、中小企業創業園等100個新建項目開工建設、韓國工業園等100個協議項目盡快簽約。加快哈大齊工業走廊哈爾濱段建設,突出抓好呼蘭河工業核心示范區和賓西開發區建設,新增入區項目40個,完成投資超百億元。

  【關鍵舉措———抓重大工業項目】

  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建立健全領導包保、通報監督、效能監察等項目推進機制,確保大項目建設全面提速。抓緊謀劃和儲備一批產業鏈長、拉動力強、技術含量高的工業大項目。抓好哈飛純電動轎車、小型燃氣輪機、超高壓電力變壓器等一批大項目建設,力促100個投資億元以上、10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加快實施,50個在建項目竣工達產,完成工業投資680億元,新增銷售收入100億元。

  【關鍵舉措———培育龍頭企業】

  著力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帶動作用明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大企業、大集團。支持企業通過兼並、重組、配套等方式加強合作,推進哈飛汽車、輕型車等企業國際合作進程。加大規模企業培育力度,力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0戶。實施品牌戰略,引導省級品牌向中國名牌、國家級馳名商標提昇,引導擁有國家級自主品牌的企業向國際高端市場拓展,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中興

  用三年多時間,搞好老城區路網改造、棚戶區拆遷改造、地下管網和相應基礎設施改造,環境治理和市容市貌建設,力促老城『弱勢變優勢、難點變靚點、舊貌換新顏』

  關鍵舉措——【加快構建大哈爾濱格局】

  【加快跨江交通設施建設】

  【加快北國水城建設】

  【加快群力和哈西新區開發】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生態環境建設】

  【加快乾淨、文明、有序城市建設】

  強縣

  加速提昇縣域經濟發展實力,努力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盡快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關鍵舉措———建農業基礎設施】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推進亞布力等大中型水利樞紐、友誼等大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完成病險水庫加固任務,農田水利設施保障率達到27%。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重點實施水稻玉米雙百萬高產創建、旱作節水農業、中低產田改造、測土施肥、深松整地等工程,糧食產能穩定在220億斤以上。抓好『菜籃子』工程,打造國家蔬菜標准園7個。加快水稻、玉米生產機械化進程,農機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80%。

  【關鍵舉措———實現縣域工業化】

  堅持工業化強縣、產業化興縣,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8家,參與產業化經營農戶達到91萬戶。進一步明確工業園區功能定位,促進縣域工業向特色園區集聚。把食品工業作為縣域工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加強農產品流通網絡建設,增強供銷合作社服務功能。打造綠色食品知名品牌,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加工量和產值分別達到400萬噸和120億元。

  【關鍵舉措———城鎮化】

  重點支持40個縣城和中心鎮道路、給排水、垃圾處理等配套工程和新型農民居住社區建設,打造一批輻射能力強、各具特色的工業強鎮、商貿大鎮、旅游名鎮、文化古鎮。

  新數字勾畫新發展

  100戶———培育信息化示范企業100戶

  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帶動工業結構整體優化昇級。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太陽能、天然氣、沼氣、生物質能等綠色能源技術的研發與綜合利用,加快哈空調風電機組、核電常規島國產化、天順化工碳纖維、哈藥集團生物醫藥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新能源裝備產業集群,重點推進核電、風電、水電裝備等產業項目。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提昇裝備制造、食品、醫藥、化工等優勢產業的高端化水平。圍繞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實施企業信息化『百家示范、千家提昇、萬家應用』工程,培育信息化示范企業100戶。

  60家———小額貸款公司力爭達60家以上

  以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促進現代服務業提檔昇級。發展壯大現代金融業。推進哈爾濱銀行等金融機構增資擴股、擴大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再融資,與天津股權交易所合作籌建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深化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小額貸款公司數量力爭達到60家以上。發展壯大現代物流業。發展壯大旅游業。發展壯大商貿流通業。繼續落實促進消費的各項政策,保持汽車、農機、家電等大宗商品的旺銷勢頭。

  5個———推進5個循環經濟示范項目

  以節能減排為重點,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培育低碳產業,倡導低碳生活,探索開展碳交易、編制碳預算、追蹤碳足跡。推進節能減排,著力抓好哈三電廠60萬噸機組脫硫等8個減排項目,啟動重點用能企業能源審計試點工作,加快建設龍能燃氣公司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等10個項目,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5%以上。推進5個循環經濟示范項目、2個示范園區建設。

  30%———軟件服務外包收入增長30%以上

  著力調整出口商品結構,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大范圍開拓國際市場,重點發展與中東、非洲、東盟等新興市場的貿易。大規模培育骨乾出口企業,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重點發展大宗貿易。完成服務外包核心園區建設,力爭軟件服務外包收入增長30%以上。圍繞對俄經貿適應性戰略調整,加快對俄出口加工區建設,鼓勵技術引進和雙向投資,打造全省對俄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