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在省長栗戰書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今年黑龍江省要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方針,把實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把中央提出的『五個更加注重』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要求,把調整結構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基調,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我省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
2010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4.8%,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1%,二氧化硫排放量略有削減,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關鍵詞
三年跨越式發展
到2012年縣域經濟總量達到5500億元。
百鎮建設工程
建設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大鎮、邊貿強鎮、旅游名鎮,提高對人口和產業的集聚能力。
中小企業成長工程
梯次扶持微型和小型企業發展壯大,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00戶,扶持200戶成長型中小企業迅速做大,新增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50戶。
對俄園區建設
推進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和黑瞎子島對俄合作示范區建設,推動黑河、綏芬河、東寧三個互市貿易區向跨境經濟合作區轉變,采取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模式,推進烏蘇裡斯克、華宇等經貿合作區建設。
對俄物流通道建設
推進納霍德卡國際物流集散港建設,推動同江鐵路大橋、洛古河界江大橋盡早開工,加快撫遠等深水碼頭改造,積極發展江海聯運,加快綏芬河至東寧口岸連接線公路建設。
『省外即外』的開放戰略
加強與外省、區、市合作,積極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
低碳、綠色經濟
突出抓好鋼鐵、電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推廣和應用節能技術、節能裝備,建設節能建築,努力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率;深入開展公共機構節能活動,發揮公共機構在全省節能減排中的表率作用。
循環經濟
推行清潔生產,搞好可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
一河一策
逐步消除劣五類水體,促進支流水體改善。
大項目今年我省投資6790億元
今年我省以300個省重點大項目為帶動,抓好大項目的建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要實現6790億元。
交通:建設重點公路工程35項
建設重點公路工程35項、4659公裡,確保訥河至嫩江等3項高速公路、加格達奇至白樺等7項一、二級公路交工和主體交工745公裡,續建和新開工23項、3735公裡,爭取開工2項、179公裡。完成農村公路1.1萬公裡,鄉鎮通暢達到96%,行政村通暢率達到96.7%。加快哈大和哈齊客運專線、牡丹江至綏芬河鐵路擴能改造等大中型在建鐵路項目建設,力爭開工哈牡、哈佳客運南線等項目。推進撫遠、五大連池、加格達奇三個機場和哈爾濱機場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力爭開工建設黑河港、撫遠港擴建工程等重點航運項目和松花江依蘭航電樞紐工程。
水利:加快建設民生水利工程
加快建設千億斤糧食產能水利工程、防洪工程、水利樞紐工程、民生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重點建設三江平原等灌區工程,加快推進西部旱區節水灌溉工程,完成列入國家專項規劃內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開工建設撫遠三角洲國土防護工程。
能源:
推進111個電網項目
推進華電牡丹江第二發電廠擴建、大唐雞西第二發電廠煤矸石熱電聯產新建等11個電源項目;加強電網建設,推進建設111個電網項目。
重點產業項目:新開工建設20個項目
繼續實施工業『雙百工程』,重點加強100個投資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建設,新開工建設中藍哈石化年產10萬噸粗苯加氫、西鋼工藝優化昇級改造工程等20個項目,復工續建哈爾濱玉米深加工一期工程、東安汽車發動機自動變速器、華鶴煤化工30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等46個項目,竣工投產哈動股份核電主泵電機制造基地/電站閥門技改二期、大慶石化120萬噸柴油加氫精制等34個項目。
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新能源
大力推進水電、風電、太陽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發電項目,積極開展核電站項目前期工作,盡快提昇新能源開發、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衍生產業的規模和水平。
▲新材料
新材料產業要大力強化新材料研發、新材料制造和產業化、新材料應用,集中打造鎂合金材料、鈦合金材料、新型合金鋼、新型高強高效焊接材料、人工晶體、聚烯烴及改性材料等『六個優勢特色基地』,建設高檔石墨制品、大直徑單晶及新型半導體材料、新型陶瓷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特種銅合金材料、新型建築材料等『七個優勢特色產業群』。
▲節能環保
節能環保產業要積極推動重大節能、節水、綜合利用技術改造項目和節能產業化項目,發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
▲生物
生物產業要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尤其要重點推進基因工程藥、現代中藥、抗生素、動物疫苗、新藥開發以及生物育種等領域,努力實現率先突破。通過大力發展生物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使我省成為生物產業先進省份,今年生物產業產值要超過800億元。
▲信息
信息產業要積極推進通信服務、信息服務和數據處理服務,推進數字集群通信產學研基地、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產業園建設。
▲現代裝備制造
現代裝備制造產業要加快電站裝備、石油石化裝備、大型鑄件生產、民用航空、重型機床的信息化改造,提昇核心競爭力和規模水平。同時,要大力開發食品裝備、農機裝備等產業,大力推進支線飛機、直昇機、新能源汽車及新能源動力裝備的生產制造,搞好大飛機配套的項目建設。
八大技術創新行動
★產業技術創新行動
制定產業技術路線圖,頂層設計30項重大科技項目。
★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行動
構建15個面向重點產業振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
★科技成果轉化行動
優選出50項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廣闊的高新技術成果進行重點推廣和產業化,組織實施10項重點科技新產品項目。
★科技園區提檔昇級行動
開展省市科技共商共建,加快『一帶兩區四基地』建設,支持哈爾濱市打造科技創新城,大慶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園區、齊齊哈爾高新區晉昇國家級高新區。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行動
構建農機、先進復合材料等5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整合產業技術創新資源,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昇級。
★創新型企業建設行動
培育和認定創新型企業300家,引導更多企業走創新發展的道路,逐步培育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群。
★民生科技工程行動
圍繞安全、健康、環保和富民等四個民生領域,每年組織20項關鍵技術的開發應用、集成示范和培訓推廣等項目,同時針對新農村建設、科技扶貧等工作,每年組織實施10個科技富民強縣、科技扶貧示范和新農村試點建設項目。
★對外科技合作行動
圍繞能源裝備、新材料、現代農業和生物醫藥等領域,每年引進20項國外先進技術成果,加快消化吸收再創新。每年引進20名出國留學和海外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