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7個『1年』兌現承諾贏得發展主動權
2010-01-27 14:37:0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7日訊 27日,黑龍江日報在第四版推出了兩會特別報道『政府工作報告解讀——7個『1年』兌現承諾贏得發展主動權』,全文如下:

  認真落實省委總體戰略部署,去年是『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實現良好開端、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

  加強產業指導,打出『政策組合拳』,去年是應危機、遏下滑、保增長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

  搶抓機遇上項目、擴內需,去年是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最多,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最大、成效最為明顯的一年。

  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去年是全省『三農』投入和『三農』建設項目最多,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的一年。

  積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去年是全省結構調整步伐較快、科技對產業昇級貢獻較大的一年。

  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去年是全省體制機制創新步伐較快的一年。

  全力推進『十大民生工程』建設,去年是全省民生投入最大、建設項目最多、惠及民眾最廣的一年。

 


 

  關鍵詞1、『八大經濟區』

  『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已成為我省發展的新亮點,成為我省應對危機保增長的重要支橕,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圍繞優化結構、產業昇級、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建設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眾多產業群正在崛起。

  哈大齊工業走廊已列為國家扶持的重點產業集聚區;東部煤電化基地發展速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推動了糧食產能再上新臺階;大小興安嶺生態區實現了森林面積、森林蓄積和森林覆蓋率『三增長』;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步伐加快;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帶動了全省旅游業快速發展;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建設呈現強勢上揚的良好態勢。

  關鍵詞2、百項政策增值千億元

  制定了裝備、石化、輕紡、醫藥、冶金、建材、電子信息等7個重點產業的振興方案,有效地指導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從實際出發,打出了一整套『政策組合拳』,省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全省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意見》、《關於幫助企業保增長促發展的政策措施》、《關於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實施意見》、《關於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穩定就業局勢的意見》等23個文件,涵蓋了經濟、社會、民生、工業、農業、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對外開放等十幾個領域,涉及財稅、金融、土地、用工、社保、煤電油運等方面上百條政策。共為企業減負2億元,幫助500多戶企業恢復正常生產,新增產值約1000億元、利稅5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萬個,形成了巨大的政策溢出效應。

  關鍵詞3、14個新經濟增長點

  針對金融危機對我省關鍵領域的衝擊,去年年初我們果斷提出,力保可能下滑的石油、石化、煤炭、裝備制造四大骨乾產業不下滑、少下滑;大力培育和扶持潛力大、成長性好的高新技術、旅游、物流、房地產、國內貿易、對外貿易、醫藥、食品、冶金、建材、建築、礦產、節能環保、文化等14個行業、產業。實際運行中,四大骨乾產業『遏下滑』和14個重點行業、產業『保增長』成效顯著。全年石油天然氣開采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15.2億元,下降38.4%,四個季度同比降幅連續收窄;石化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69.8億元,下降0.5%,降幅控制在既定范圍內;裝備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31.4億元,增長7.3%;煤炭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3.4億元,增長9.7%。重點企業也實現了企穩回昇,全省100戶重點監測企業開工率達到100%。14個新經濟增長點在保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除礦價款收入、對外貿易額、冶金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物流運輸業產值下降外,其它均實現了正增長,且增幅都在10%以上。其中,旅游業總收入增長16%,建築業產值增長28%,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增長16.3%,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6.9%,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0.9%,內貿增長19.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2%,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3.3%,建材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9.6%,房地產業產值增長54%。

  關鍵詞4、交通『三年決戰』成果豐碩

  充分發掘生產性內需潛力,千方百計保障項目建設用地,重點推進的300個大項目進展順利。交通『三年決戰』的關鍵之年成果豐碩。哈齊客運專線、牡丹江至綏芬河擴能改造、前進鎮至撫遠、古蓮至洛古河一期工程等7個鐵路項目全部按計劃開工建設。伊春、大慶、雞西機場建成並投入使用。新建了尼爾基引嫩擴建一期工程和三江平原9處大型灌區工程,對19處大中型灌區進行了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開工了5處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項目,建設了西山、桃山二期等重點水源工程,對167座病險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續建了牡丹江第二發電廠熱電聯產擴建項目,建成了佳木斯發電廠熱電聯產等項目,在建風電項目規模達到104萬千瓦,重點推進哈爾濱供電區輸變電等城市電網建設、改造項目和農村電網完善項目。據測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吃配省內鋼鐵、水泥等建材行業產品,折合產值超過290億元。

  充分挖掘生活性內需潛力,緊緊圍繞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完善消費政策,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培育消費熱點。組織開展了引導城市連鎖經營和超市向農村延伸發展的『農家店』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便利消費進社區和便民服務進家庭的『社區雙進』工程和『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活動,城鄉市場購銷兩旺。內需擴大拉動了生產,生產增長促進了增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566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06.8元,增長7.2%。


 

  關鍵詞5、新農村示范帶基本形成

  全年省本級投入『三農』專項資金93.4億元,增長31.7%。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獲國家批准。綠色食品認證面積達到5690萬畝,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積極實施三江平原東部地區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新增耕地6300公頃,增加率居全國之首。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34個示范區輻射作用明顯增強。畜牧業穩步發展,產值達到870億元,增長9.2%。奶牛存欄248萬頭,增加26.4萬頭,奶產量650萬噸,增加64.5萬噸。轉移農村勞動力51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07億元。新購置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9.7萬臺(套),農機作業合作社發展到1318個,農業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6%。四大糧食作物生產技術規程推廣面積8100萬畝。新農村建設第二批試點深入推進,新農村示范帶基本形成。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57%。新建大中型沼氣工程86處、聯戶和養殖小區沼氣工程120處、新建秸稈固體成型燃料項目30個。

  關鍵詞6、謀劃『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堅持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搶佔『後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發展制高點的突破口,組織展開了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信息、現代裝備制造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調研,出臺了相應的發展規劃。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實施了工業『雙百工程』,重點推進了高新技術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兩大類共100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建設,已有建龍化工160萬噸焦炭、海倫南華糖業日處理6000噸制糖生產線、哈藥同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產業化等16個項目建成投產;大慶石化120萬噸乙烯改擴建、魯能寶清煤電化工程一期等84個項目開工建設。新型哈飛賽馬乘用車產業化、一重大型半組合式船用曲軸鍛件國產化等100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技改項目全部建成投產。成立了大豆、奶業、動力裝備、生物醫藥等9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全面啟動了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一帶兩區四基地』建設,大慶高新區國家創新型園區成為東北三省唯一的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哈爾濱理工大學科技園被批准為國家大學科技園並正式掛牌,成為我省第三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哈爾濱市鋁鎂合金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上昇為我省首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齊齊哈爾重型機械裝備、哈爾濱汽車制造、大慶石油石化裝備制造、哈爾濱新媒體成為國家級科技特色產業基地。繼續推進高教強省建設。依托哈工大組建了服務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黑龍江工業技術研究院,組裝裝備制造、煤電化、現代化農業與加工、新藥和中藥5個技術研發平臺。

  關鍵詞7、推動綠色增長

  開展了七臺河市、望奎縣等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大力發展替代接續產業,資源型城市轉型邁出新步伐。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包括碳匯交易、生態農業、林下特色經濟等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經濟形態,推動了綠色增長。頒布實施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建成水污染防治項目92個,水質達標率為54.6%,提高了9.1個百分點。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平原綠化工程和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改良天然草原16萬公頃,建設濕地保護項目387萬公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6.6萬公頃。

  關鍵詞8、九洲電氣成功上市

  圓滿完成了省政府機構改革,行政機構精簡了20%,總編制精簡了4.8%,調整職能180項,優化了組織結構,提高了行政效能。省直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深化國企股份制改革,加快企業重組步伐,龍煤股份公司掛牌成立,整合重組省建工集團和省路橋集團,組建省建設集團,打造全省首家『雙超百億』的建築業龍頭骨乾企業;引進了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實現了與齊二機床、哈量集團的戰略重組。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穩步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邁出新步伐。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成功組建龍江銀行,九洲電氣成功上市,中國一重新股發行通過國家證監會發審委審核,啟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已開業74家,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設立了5家村鎮銀行。積極穩妥地進行了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作為第一批列入國家取消二級收費公路試點的省份,取消二級公路收費站點169個,全省單位和群眾年受益10多億元。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完成了電影體制改革和龍江電影制片廠、省雜技團轉企改制等項任務。出版系統整體改制,組建了出版集團。非時政類報刊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整合省市兩級報刊資源,跨地域組建了生活報傳媒集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展開,已完成了主體改革任務量的50%,伊春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取得重大突破,大興安嶺林業體制改革穩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深入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7702個,增加2381個,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5000萬畝,增長20%。


 

  2009之『最』

  ●全省金融機構貸款發放創歷史最高,2009年底貸款餘額6145.7億元,增長24.1%。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創歷史最好水平。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135億元,地方政府各類配套資金達到185.2億元,帶動國有企業和民間資本投資超過900億元。

  ●民生投入最大、建設項目最多、惠及民眾最廣。僅省本級財政用於民生的專項投入就達130.8億元,增加43.1億元,提高了49.2%。

  ●高速公路和一、二級公路實際交工和主體交工15項、1791公裡,超出計劃41%,創歷史之最。

  ●全省機場數量居東北地區首位。

  ●糧食總產達870.6億斤,躍居全國第二位,再創歷史新高。

  ●三江平原東部地區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新增耕地6300公頃,增加率居全國之首。

  ●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其中東寧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率先超過1萬元。

  ●新農合參合率提高到95.7%,居全國前列。

  ●『三棚一草』改造與建設完成總投資663.5億元,成為我省固定資產投資最多的領域,為城鄉50萬戶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體改善住房條件,改造面積與投資規模創歷史最好水平。

  ●廉租住房開工面積50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97.6萬平方米,為31萬戶困難家庭發放租賃補貼4.3億元,居全國前列。

  ●成功舉辦了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在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上,獲金牌23.5塊,列全國第七位,創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最好成績。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