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11%『十大措施』蓄能量攢後勁
2010-01-27 14:37:0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7日訊 27日,黑龍江日報在第五版推出了兩會特別報道『政府工作報告解讀——11%『十大措施』為目標蓄能量攢後勁』,全文如下:

  總方針——轉變發展方式

  總目標——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總要求——中央提出的『五個更加注重』

  主基調——調整結構

  強基礎:根基和重要前提

  加大交通、水利、生態、城鄉生產生活方面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

  調結構:重要抓手

  調整優化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區域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

  提效益:必然要求

  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向資源精深加工要效益,向產業昇級要效益,向科技進步要效益,向低碳發展、綠色增長要效益,向現代經營管理要效益,向品牌塑造要效益。

  惠民生:根本目的和強大動力

  大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促和諧:重要保障

  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加快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大生態和環境保護力度,推進『平安龍江』、『和諧龍江』建設


 

  措施1、基礎設施和大項目建設

  今年投資6790億元

  以300個省重點大項目為帶動,抓好大項目的建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要實現6790億元。建設重點公路工程35項、4659公裡,確保訥河至嫩江等3項高速公路、加格達奇至白樺等7項一、二級公路交工和主體交工745公裡,續建和新開工23項、3735公裡,爭取開工2項、179公裡。完成農村公路1.1萬公裡,鄉鎮通暢率達到96%,行政村通暢率達到96.7%。加快哈大和哈齊客運專線、牡丹江至綏芬河鐵路擴能改造等大中型在建鐵路項目建設,力爭開工哈牡、哈佳客運專線等項目。

  爭取再建三個機場

  推進撫遠、五大連池、加格達奇三個機場和哈爾濱機場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力爭開工建設黑河港、撫遠港擴建工程等重點航運項目和松花江依蘭航電樞紐工程。在現代水利體系建設上,加快建設千億斤糧食產能水利工程、防洪工程、水利樞紐工程、民生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重點建設三江平原等灌區工程,加快推進西部旱區節水灌溉工程,完成列入國家專項規劃內的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開工建設撫遠三角洲國土防護工程。推進華電牡丹江第二發電廠擴建、大唐雞西第二發電廠煤矸石熱電聯產新建等11個電源項目;加強電網建設,推進建設111個電網項目。在重點產業項目建設上,繼續實施工業『雙百工程』,重點加強100個投資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建設,新開工建設中藍哈石化年產10萬噸粗苯加氫、西鋼工藝優化昇級改造工程等20個項目,復工續建哈爾濱大成玉米深加工一期工程、東安汽車發動機自動變速器、華鶴煤化工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等46個項目,竣工投產哈動股份核電主泵電機制造基地/電站閥門技改二期、大慶石化120萬噸柴油加氫精制等34個項目。

  措施2、發展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開展核電站項目前期工作

  下大氣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信息、現代裝備制造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指標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長水平。新能源產業要大力推進水電、風電、太陽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發電項目,積極開展核電站項目前期工作,盡快提昇新能源開發、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衍生產業的規模與水平。新材料產業要大力強化新材料研發、新材料制造和產業化、新材料應用,集中打造鎂合金材料、鈦合金材料、新型合金鋼、新型高強高效焊接材料、人工晶體、聚烯烴及改性材料等『六個優勢特色基地』,建設高檔石墨制品、大直徑單晶及新型半導體材料、新型陶瓷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特種銅合金材料、新型建築材料等『七個優勢特色產業群』。節能環保產業要積極推動重大節能、節水、綜合利用技術改造項目和節能產業化項目,發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

  生物產業產值要超800億

  生物產業要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尤其要重點推進基因工程藥、現代中藥、抗生素、動物疫苗、新藥開發,以及生物育種等領域,努力實現率先突破。通過大力發展生物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使我省成為生物產業先進省份,今年生物產業產值要超過800億元。信息產業要推進數字集群通信產學研基地、敏感元件與傳感器產業園建設。現代裝備制造產業要加快電站裝備、石油石化裝備、大型鑄鍛件生產、民用航空、重型機床的信息化改造,大力開發食品裝備、農機裝備等產業,大力推進支線飛機、直昇機、新能源汽車及新能源動力裝備的生產制造,搞好大飛機配套的項目建設。

  建設食品工業大省

  重點發展糧食、乳品、肉類、馬鈴薯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建設具有競爭力的綠色健康食品產業基地,進一步壯大北大荒米業、飛鶴乳業、完達山乳業、九三油脂、中糧生化能源(肇東)、龍鳳玉米、佳木斯益海嘉裡糧油等一批龍頭企業,新增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5家,確保實現銷售收入2000億元以上。擴大第三產業規模。重點發展旅游、會展、物流、金融、創意、動漫、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娛樂、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強化哈爾濱、大慶兩個國家首批服務外包示范市作用,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和服務外包產業,不斷促進服務業拓寬領域、增強功能、優化結構,提高供給能力和水平。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幅要達到11%以上。


 

  措施3、發展現代化大農業

  糧食總產瞄准900億斤新臺階

  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加快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加強土地整理和基本農田保護,全省農作物播種面積穩定在2億畝以上,糧食總產量力爭登上900億斤新臺階;推進國家級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區建設,在農機跨區作業、良種推廣、農業保險等方面合作共建面積要達到1億畝;以北大荒糧食集團為龍頭,加快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建設。加強20個國家級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全省新增旱澇保收農田500萬畝;今年要購置2.7萬臺(套)大中型農機具,組建330個農機合作社,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以上。

  啟動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

  繼續實施『千萬噸奶』和『五千萬頭生豬』工程,積極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啟動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推進畜牧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全省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43%。

  通村公路全部硬化

  基本實現全省行政村通村公路全部

  硬化,30%的村實現村內主街硬化;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60%以上;積極探索農村集中供熱,全面啟動農村電網改造;建成35個省級重點示范村、19個整鄉和150個新村(新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突破1萬個;加快土地經營權流轉,規模經營面積達到6000萬畝以上;積極發展農村新型金融機構,辦好重點面向『三農』和中小企業的龍江銀行,再建一批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貸款擔保公司。

  措施4、提昇創新能力加快成果轉化

  一是產業技術創新行動,圍繞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制定產業技術路線圖,頂層設計30項重大科技項目。二是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行動,構建15個面向重點產業振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三是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優選出50項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廣闊的高新技術成果,組織實施10項重點科技新產品項目。四是科技園區提檔昇級行動,加快『一帶兩區四基地』建設,支持哈爾濱市打造科技創新城、大慶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園區、齊齊哈爾高新區晉昇國家級高新區。五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行動,構建農機、先進復合材料等5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六是創新型企業建設行動,培育和認定創新型企業300家,逐步培育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群。七是民生科技工程行動,圍繞安全、健康、環保和富民等四個民生領域,每年組織20項關鍵技術的開發應用、集成示范和培訓推廣等項目,每年組織實施10個科技富民強縣、科技扶貧示范和新農村試點建設項目,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和財政增收。八是對外科技合作行動,以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和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對接為契機,每年引進20項國外先進技術成果,每年引進20名出國留學和海外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纔。

  措施5、發展壯大區域經濟

  縣域經濟三年跨越

  突出農業產業化、農區工業化、農村城鎮化三項重點任務,到2012年縣域經濟總量達到5500億元。堅持實施工業強縣戰略,重點推進食品、亞麻、北藥、食用菌、皮革、林木等資源精深加工,主動承擋城市產業轉移,加快縣域開發區、工業集中區建設,推進裝備、石化、醫藥、生物、新能源等各類產業項目向園區集聚。今年縣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15%以上。

  百鎮建設

  加快推進城鎮化,實施『百鎮建設工程』,建設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大鎮、邊貿強鎮、旅游名鎮,提高對人口和產業的集聚能力。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創意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完善各類園區、開發區建設,促進經濟集群發展。


 

  措施6、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非禁即入』鼓勵全民創業

  今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18%以上。積極鼓勵全民創業,降低准入門檻,實行國家法律、法規『非禁即入』。加強創業培訓和輔導,加快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拓寬創業領域,形成百姓興家業、能人辦企業、乾部創事業的全民創業氛圍。

  扶持200戶成長型中小企業

  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梯次扶持微型和小型企業發展壯大,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00戶,扶持200戶成長型中小企業迅速做大,新增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50戶。清理和整頓涉及中小企業的收費,全面實行繳費登記卡制度。

 

  措施7、提高外向型經濟水平

  推進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和黑瞎子島對俄合作示范區建設

  推動黑河、綏芬河、東寧三個互市貿易區向跨境經濟合作區轉變,采取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模式,推進烏蘇裡斯克、華宇等經貿合作區建設。進一步加強對俄物流通道建設,推進納霍德卡國際物流集散港建設,推動同江鐵路大橋、洛古河界江大橋盡早開工,加快撫遠等深水碼頭改造,積極發展江海聯運,加快綏芬河至東寧口岸連接線公路建設。進一步強化對俄科技合作,進一步加大對俄遠東、西伯利亞地區開發項目和資源能源合作利用項目的投資。

  拓展新興市場支持跨國經營

  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進一步擴大與歐、美、日、韓等發達經濟體的經貿合作,積極拓展中東、拉美、非洲、西亞、東盟、臺灣等新興市場,不斷擴大這些地區在我省的投資、貿易比重。支持有條件的國企和大型民企擴大對外直接投資,開展跨國經營。抓住港澳地區產業轉移和資金『西進』、『北上』的機遇,深化與港澳投資者的合作。

  『省外即外』利用外資

  加強與外省、區、市合作,積極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抓住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戰略重組的機遇,主動加強與央企的對接合作,吸引央企資本入駐龍江。創新思路,辦好第21屆哈洽會。提高利用外資規模和水平,力爭實際利用外資實現恢復性增長。

  措施8、發展低碳綠色經濟

  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繼續推進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突出抓好鋼鐵、電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推廣和應用節能技術、節能裝備,建設節能建築,努力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率;深入開展公共機構節能活動,發揮公共機構在全省節能減排中的表率作用,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搞好可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繼續抓好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工作。強力推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加快發展接續產業。加強項目儲備包裝,積極發展碳匯交易。

  『一河一策』改善水體

  確保116個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建設項目基本建成並投入運行;推行『一河一策』綜合整治方案,逐步消除劣五類水體,促進支流水體改善。加快環境設施建設,減少城市揚塵、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排放,提高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積極推進鄉村環境綜合整治,減少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嚴格執行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加強環境監管,嚴厲打擊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加強草原、濕地、森林和礦產資源的保護,繼續抓好黑土地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加快嫩江上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在黑龍江流域實施界江護岸、堤防工程和界江防護林項目。推進平原、半平原地區綠化,確保完成三年1000萬畝造林綠化任務。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抓好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實現林區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措施9、繼續實施『十大民生工程』

  新增就業60萬人

  繼續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程。新增就業6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萬人。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和援助工作,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以上。擴大基本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覆蓋面,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提高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和城鄉低保對象保障水平。

  推進公平教育

  落實國家關於中等職業學校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的免費政策,全力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大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培養中高級技能型人纔18萬人,培訓農村勞動力80萬人次、企業在崗職工50萬人次、下崗職工25萬人次。力爭創建標准化學校500所。

  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

  加大醫療衛生投入力度,建設19個縣級醫院、20個中心鄉鎮衛生院、200個村衛生室。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劃建設,全省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85%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推進30所三級醫院與66個縣級醫院的對口協作,完成省和13個市(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平臺建設。創建10個縣級示范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00個鄉級示范站,完成65個中心鄉鎮服務站的建設任務。

  省博物館新館開工建設

  推進66個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標,建設列入國家規劃的257個鄉鎮文化站和428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服務點。建設一批公益性的開放體育場館和設施。

  『三棚一草』改造64.3萬戶

  非煤城市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1500萬平方米,改造13.4萬戶;林區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590萬平方米,改造11.8萬戶;煤礦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321萬平方米,改造5.2萬戶;墾區危舊房改造開工建設725萬平方米,改造11.9萬戶;改造農村泥草房22萬戶,約2000萬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10萬戶。

  三年改造完供熱老化管網

  加快齊齊哈爾、雞西、伊春等市(地)供水管網工程建設。我省現有急需改造的老化供熱管網5772.5公裡,每年漏失率高達10%,浪費煤炭折合標准煤128萬噸。要全面啟動供熱管網改造工程,力爭用三年時間完成現有的老化管網改造任務。今年重點推進哈爾濱第一熱電廠、佳木斯等市縣供熱續建項目。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40萬噸、集中供熱能力6000萬平方米、燃氣用戶40萬戶、污水處理能力100萬噸、垃圾處理能力4000噸。

  20萬農村人口脫貧

  高標准啟動實施第五批75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計劃,實現20萬農村人口脫貧目標。進一步優化農村能源結構,全年新建大中型農村能源項目139個,戶用沼氣、聯戶和養殖小區沼氣項目1.1萬個,沼氣鄉村服務網點110個。

  施措10、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大興安嶺精神等艱苦創業精神,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防止說大話、搞虛誇、不乾事,集中精力抓推進、抓落實,多乾事、乾成事。要建立健全抓落實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嚴格執行政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制度。堅持廉潔從政、從嚴治政,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進一步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領域。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黨政領導乾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強化財政預算管理,加強財政和審計監督,增強理財意識,繼續壓縮政府部門經常性項目支出,厲行節約,勤儉辦事,保證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合規性、有效性,切實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於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