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7日訊 27日,黑龍江日報在第三版推出了兩會特別報道『一諾千金的「民生答卷」』,全文如下: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重要體現,向來為群眾所期冀。
當省長栗戰書說到踐行和兌現千方百計保障民生這一莊嚴承諾時,那鏗鏘的話語引來全體代表委員的熱烈掌聲。
掌聲送給政府對民生所付出的努力,掌聲獻給一系列惠民政策帶來的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動力,我省堅持實行『民生財政』,落實『民生預算』對民生的投入前所未有,僅省本級財政用於民生的專項投入就達130.8億元,增加43.1億元。
今年『兩會』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民生工程』,代表、委員們建言獻策,熱議如何進一步把『十大民生工程』推向加快建設的新階段,如何讓全省人民分享更多的發展成果。
就業篇
2009年,我省城鎮新增就業74.9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1.03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7%以內。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18.2萬人,就業率達91.7%,成績不俗。今年,我省將繼續推進就業和再就業工程
激活民間資金進入創業領域
周佳委員認為,民間資金是全民創業的主要資本,推進全民創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激活民間資金進入創業領域。民間資金具有巨大的潛力,如果有20%~30%的民間資金進入創業領域轉化為創業資本,對於推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擴大就業將會起到巨大的作用。他建議省政府和省有關部門大打『政策組合拳』,盡快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吸納民間資金進入創業領域。
放寬創業領域,撬動民間資本。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投資有收費機制或回報比較穩定的能源、交通等領域;對民間資金投資以社會效益為主,投資回報率低的基礎設施項目以及教育、文化、衛生、旅游、體育等社會事業項目,可以通過財政貼息和建立合理的價格、稅費機制等辦法,即按補償投資成本加合理盈利的原則,確定收費標准,讓民間投資有利可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城市供水、供氣、污水及垃圾處理,道路、橋梁等公共設施建設;引導民營企業通過股份制、合資合作等形式,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資源開發領域。要全力打造項目平臺,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采取創辦創業項目開發推介公司,采取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開發推介項目,通過做實創業項目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創業領域。
建立就業+創業教育模式
莊嚴代表說,大學畢業生完全可以先創業再就業。可以把實習目標定在民企,從基層做起,建立就業+創業的教育模式。
馬成果代表說,就業難的主體不是缺少就業平臺,而是大學生不願意放下身段到基層工作。大學生從基層一線做起,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纔是創造人生輝煌的最佳途徑。
衛生篇
2009年,我省投入資金11.9億元,推進了246個鄉鎮衛生院和29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投入3.05億元,用於83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投入資金6.26億元,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今年,將引導優質衛生資源向基層轉移,加大醫療衛生投入。
大醫院『低下身子』參辦社區醫療
田家瑋委員說,近年來社區醫療穩步發展,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建議我省要盡快建立社區衛生機構與二三級醫院的雙向轉診制和互相支援制度,動員和提倡大醫院『低下身子』參辦社區醫療,建立大醫院醫生定期到社區醫院巡診的機制,改善社區醫療水平差的局面,通過建立以大醫院為技術支橕的『雙向轉診』制,實現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轉診,康復回社區。
馮偉委員建議,招聘省、市、區各級醫院離、退休醫護專家到社區醫院擔當學科帶頭人,傳、幫、帶以提高社區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各級醫院輪換向社區醫院派出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醫護人員指導培訓工作,社區醫院輪換向各級醫院派出醫護人員接受免費進修學習,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招收醫科院校的畢業生到社區醫院工作,還能解決部分就業問題;各級醫院的閑置和更新替換下來的設備可經相關主管部門協調給社區醫院,和社區醫院實現設備資源共享。
醫療資源走進基層帶動整體發展
周晉代表認為,我省醫療資源足夠,但是存在優質資源分布不均、優秀人纔和先進設備集中大醫院的問題。如何引導優質衛生資源向基層轉移,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投入力度是當前我省應該唱的重頭戲。我省醫院的中堅力量都集中在哈爾濱,可以采取將我省十三個地市分區域劃分,把幾個相鄰地市的醫療資源整合起來,建立夠規模、有設備和有人纔的綜合醫療中心。把哈醫大附屬幾個大醫院的現有資源成橫向和縱向劃分,使其與基層醫院形成對接,讓大醫院的醫生直接到鄉裡給老百姓看病是不切實際的,也是浪費的,應該逐級把專家派送下去,帶動基層醫院醫生的行醫水平。
教育篇
2009年,我省投入資金19.6億元,建成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643所。投入資金8.7億元,資助貧困學生73萬人,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資金2.1億元。今年,將以促進城鄉、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為目標,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動員大學生到鄉村學校頂崗置換
莊嚴代表說,大學畢業生實習到鄉村中小學直接頂到崗位上去,替換鄉村老師到上一級學校免費培訓,利用正規本科畢業生的實習時間到鄉村中小學解決短期師資交流問題,動員全省師范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到鄉村中小學頂崗置換,使其形成接力式頂崗支教。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相應政策督促鄉村教師離崗『充電』。
金偉代表認為,教育發展不均衡是個客觀現實。當前,農村教育發展最薄弱,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首要任務是大力發展農村教育,要在辦學條件、經費投入等方面向農村學校傾斜,進一步優化教師待遇。
建立優秀教師資源共享制度
劉忠臣委員說,我省應盡早探索本省的教育均衡發展的規劃和措施,建立我省的優秀教師資源共享制度是目前較為可行的辦法之一。他建議我省按照統籌考慮、分步安排、先易後難的指導思想,規劃我省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和現階段任務。建立優秀教育資源共享的指導性意見和辦法,可先通過遠程教學、送教、支教等措施,讓存在於少數學校中的優秀教師在跨學校、跨區域范圍內發揮作用,使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學生直接或間接受惠。建立優秀教師支教送教的實施和保障制度,對各級名師的支教送教責任、待遇、考核、條件保障做出規定,形成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