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人大代表龐達接受東北網記者采訪 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
![]() |
省人大代表龐達 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
東北網1月27日訊 (見習記者王蕊 記者印蕾 單志華 朱國良) 醫療衛生事業是保民生的重要社會事業,也是人代會上很多代表關注的熱點話題。出席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的省人大代表、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龐達建議,政府要統籌醫療資源,增加投入,讓更多的城鄉基層群眾看得了病,看得起病。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去年全省投入資金11.9億元,推進了246個鄉鎮衛生院和29個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投入3.05億元,用於83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來我們醫院就診的患者中,農村患者佔有很大一部分,在和這些基層群眾的接觸中,大家都覺得去年政府的民生工程做得很紮實,很實在,群眾真的得到了實惠』,龐達說,『但是統籌醫療資源配置的問題仍然不容忽視,比如很多鄉一級的衛生院確實建起來了,但更基層的單位,比如城市中的社區醫療中心、農村的村衛生所建設的力度還不夠,政府還需要加大投入力度。這樣,很多基層群眾再有感冒發燒、頭疼腦熱等癥狀時,也就不用直接奔著大醫院來,造成大醫院負擔過重,床位緊張、人滿為患的局面。對於廣大基層群眾特別是困難群體來說,到大醫院就醫負擔也很重。』
龐達說,有了硬件設施,還需要有『軟件』——醫生行醫水平的支橕。比如可以通過給予一定待遇的辦法引導醫科院校的畢業生紮根基層,這個待遇不單單指的是物質待遇,還包括晉昇職稱時給予優惠政策等方面的『精神』待遇,幫助基層單位留得住人纔。這樣就可以實現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解決一般的醫療問題。如果患者確需轉院的,可以通過基層醫療單位的診斷再向上級醫院轉診。
『統籌配置城鄉醫療資源,可以解決群眾看得了病的問題』,龐達說,『同時,政府還應該擴大醫保的覆蓋面,提高醫保待遇水平。讓基層群眾不但能看得了病,還能看得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