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最近,北安市海星鎮治安村村民劉艷坤一家高興地搬進了中心村屯,住上了60多平方米標准化磚瓦房。與劉艷坤一同搬進中心村屯新居的,還有35戶農民。這是北安市著力打造我省北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先導區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一個縮影。
為更好地把區位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徹底扭轉農民多土地少、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局面,北安市明確提出,到2015年把北安打造成為我省北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先導區,城市建設突出產業優勢,使之具有較強的集聚輻射帶動能力;小城鎮建設突出主業,對農村具有帶動作用,具備小城市功能;中心村建設強調居住相對集聚、公共服務配套完善,實現農區工業化、工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城市都市化。
為盡快實現這一目標,北安市把解決好農民土地轉移、村屯轉移和健全完善社會事業作為前提工作抓好抓實。
通過引導農民自主流轉、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立土地流轉市場、各級政府扶持和政策激勵等方式,加快把土地集中連片流轉給大型現代化農機作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組織、種田大戶、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場。僅去年,這個市就流轉土地53.4萬畝,佔全市耕地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今年土地流轉面積將達到全市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該市還通過宣傳引導、整合政策資金、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提供土地優惠政策等措施,采取整屯遷移、建設農民住宅新區、鼓勵農民自願轉移等方式,推進小型村屯整體轉移,力求把目前28個50戶以下的小型屯農民全部向城市、小城鎮、中心村、農場場部和林業局所在地轉移。去年在趙光鎮東豐村和海星鎮治安村進行試點,近200戶農民實現了從農民到居民的轉變。同時,組織富餘勞動力學習應用技術,進城務工。下大力度解決農民子女就學、看病就醫、社會保障等問題,在教育方面,集中力量打造城區和通北兩大教育基地,各鄉鎮辦好一所寄宿制中心小學,目前已經完成了30所學校的撤並工作。在醫療衛生方面,重點打造北安醫療衛生中心,抓好鄉鎮和村級醫療衛生設施體系建設,將農民全部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體系,使農民能夠就近看上病、大病治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