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1日訊 (記者 顧碩)外面,白雪皚皚,滴水成冰。室內,溫暖如春,其樂融融。我們一到杜蒙縣一心鄉勝利村衛生所,看到整潔的大院,嶄新的房子,門診、藥房、輸液大廳、注射室、觀察室等一應俱全。而且每一房間都是雪白的牆壁、明亮的玻璃、潔淨的地板……,據介紹,這個鄉所轄八村四場的衛生院都這樣寬敞、舒適、標准劃一。
據該衛生所所長鄒海波介紹,前幾年,她開的衛生所還是三四十年前修的低矮的土坯房,牆體掉灰不說,一到下雨下雪天,屋裡直漏水,桌椅也很破舊,前來看病的村民非常少。去年鄉衛生院領導通過與村裡溝通,為她特批的地號,自家經過多方籌資,建起了這麼大的衛生所。以前,村民大病小病都進縣城,現在,該衛生所每天接診量有三、四十人,每天上午都會有一二十個村民來此輸液,衛生所可熱鬧了。
一心鄉衛生院承擔著全鄉8個行政村、42個自然屯、4個農林牧場近1.9萬人口的基本醫療及公共衛生服務。全院在崗職工10人,設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B超、心電、檢驗科、X線科、手術室、醫保科、預防保健科等常規科室。全鄉村級衛生所(室) 14個,衛生技術人員20人。
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他們將學習實踐活動與一心鄉衛生工作全面發展的實踐相結合,緊緊圍繞『打造群眾滿意誠信的衛生院』的總體目標,紮實做好學習實踐活動的各項工作,受到當地群眾好評。他們通過召開群眾代表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書,職工入戶征求患者意見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明確,改善民生是衛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鄉、村兩級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是落實醫改惠民政策的基礎性保障;以人為本,人人爭做做群眾最貼心的『健康衛士』。
去年,他們投資60萬元對衛生院進行重新改建。新建面積800平方米。醫院面貌煥然一新,改變過去夏漏雨、冬進風、藥架櫃上藥空空的醫療環境。
自籌資金15萬元,對庭院綠化和樹牆帶在規劃後進行載植,並對外牆給以粉刷,還維修房屋護坡50延長米,硬化庭院地面200平方米,完成了房頂防水處理、室內牆壁粉刷、病房吊頂改造、牆壁磁磚粘貼等項維護維修。通過多方籌措還新增多功能生命體征監護儀、高頻電刀、微量元素檢測儀、空氣消毒機、藥品冷藏櫃、空調、電腦等設備,使衛生院的就診環境和綜合業務能力邁上一個新臺階,醫療診斷和救治能力不斷提高,為更好服務於廣大農牧民創造了良好就醫環境。
他們全面推行『親情式溝通』為主要載體活動的人性化服務,堅持親情溝通,與患者做朋友,主動對病人溝通思想,交流感情,減少醫患糾紛,強化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注重溝通藝術與積極聽取病人的意見和建議。結合國家醫改政策,拓展服務群體,一心鄉衛生院對全鄉65歲以上老的人健康體檢,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醫院派出醫務人員上門服務做所需各項檢查;35-56歲婦女『宮頸癌、乳腺癌』兩癌的篩查摸底;對全鄉8-15周歲兒童乙肝疫苗的查漏補種、孕婦口服葉酸等項重點公共衛生工作均得到全面較好開展,變以往過去患者上門看病為醫務人員主動巡回就診。鄉衛生院采取實行藥品集中配送制度,從鄉到村衛生所(室),統一配送確保藥品質量與價格,對藥品銷售從不突破國家最高限價到現在全部順價銷售15%,僅此一項,讓利於百姓每年達20萬元。
針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他們對村級衛生所(室)實行規范化管理。人員資質、業務水平、房屋建設、醫療設備和藥品質量等方面得到極大改善。去年,全鄉參合率達到98%以上,對困難戶、五保戶、低保戶全部實行參合,切實解決群眾醫療的後顧之懮,為百姓搭建起醫療保障網絡。勇敢村衛生所的紀冠軍所長是名老中醫,他的『紀大膏藥』在我省西部、內蒙古、吉林地區很有名。在鄉衛生院院長張慶國的動員下,他舉家遷到勇敢村安家,父子倆中、西醫各管一灘,衛生所管理的井井有條。到衛生所來看病的張大娘說,原來老百姓看病不方便,村裡缺藥、缺大夫、沒有好的就醫環境,進城看病求人費錢,群眾意見大。現在要是有個疾病,我們坐在家裡打個電話大夫就到,太方便了。
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一心鄉衛生院走上科學發展、快速發展的軌道上。該院先後榮獲『全縣防治結核病計劃免疫工作、婦幼保健工作先進集體』、『全市衛生防治結核病工作先進單位』、梁艷菊、單祥林、張春梅被評為『全省優秀農村衛生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