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0日訊 2月6日,一位老人在雪地裡拾到一名先天畸形的棄嬰,並及時送往醫院搶救。市文明辦得知此事,第一時間組織『綠絲帶』行動志願者們趕到醫院,不分晝夜地護理孩子。在好心人的努力下,體溫已降至25攝氏度的女嬰起死回生。
2月8日,記者來到哈醫大五院,看到這名棄嬰和時刻守護在她身旁的志願者們。
-雪地拾到棄嬰
記者找到拾棄嬰的姚大爺,他走進病房後,愛惜地撫摸著嬰兒的小手,向記者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2月6日清早,在哈醫大五院打掃衛生的姚大爺,像往常一樣開始工作。在清掃醫院周圍積雪時,他看見停車場有一個藍色的包裹。姚大爺走近發現,包裹裡是一個嬰兒。孩子的臉已凍得發紫,眼睛微睜,身上裹著藍色小被,臉上的淚水結成冰滴。
『當時,這孩子就要不行了,連哭聲都很微弱。我趕緊把孩子從雪堆裡抱了起來,把孩子交到兒科值班護士長手中。』姚大爺說。
-爭分奪秒搶救
『孩子都凍透了,如果再晚兩個小時,肯定會被凍死。』當天值班的陳醫生說。她從護士長手中接過孩子後,便把她抱到輻射臺做保溫復蘇,並不停地給她按摩。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孩子的體溫上昇到了35攝氏度。
一位護士說:『這孩子凍成這樣,只是輕微的凍傷,真是奇跡。』
經過保溫復蘇,孩子的體溫終於恢復,輸液後,醫生給孩子做了初步檢查,除了腹脹,並未發現異常。
醫生根據孩子的胎糞和變黑的臍帶推算,孩子出生3至5天。
雖然嬰兒都是蛙腹,但她的肚子脹得厲害。為她做進一步檢查時,陳醫生發現孩子患有肛門閉鎖,直腸陰道漏,是排尿困難導致腹脹。當日,該院泌尿外科的專家與兒科的專家給她進行了匯診,並為她做了膀胱穿刺導尿手術。
-愛心縈繞女嬰
隨後,哈醫大五院領導與市兒童福利院取得聯系。得知這一消息後,市民政部門訊速行動起來,馬主任帶著衣物、奶粉來到病房看望女嬰。
得知女嬰患有重病,該院無法做手術後,馬主任立即與哈醫大二院負責人進行了溝通。哈醫大二院同意為孩子做手術,但手術費需2萬多元。民政部門決定,年後帶女嬰去哈醫大二院做手術,兒童救助基金可以幫助解決手術費用。但春節前後十幾天的時間,大慶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抽不開身,僱月嫂又不放心,誰來照顧女嬰成了最大的難題。
8日,市民政局兒童救助科的劉科長,撥通了市文明辦的電話。市文明辦梁華主任得知此事後非常重視,第一時間與參加『綠絲帶』行動的大慶義工聯盟的志願者取得聯系,並親自到醫院看望這名女嬰。
梁主任說:『志願者十分踴躍,女嬰手術前這段時間就由她們照顧。』
記者推開哈醫大五院兒科病房的門,看到志願者吳紅和她的同伴正守候在女嬰的床邊。看著女嬰酣睡的小臉蛋,吳紅說:『孩子特別懂事兒,一點都不鬧,吃飽就睡,很堅強。』
吳紅今年36歲,是一個13歲孩子的媽媽,照顧孩子很有經驗。當天,她接到市文明辦的電話時,絲毫沒有猶豫,放下手頭工作就趕到了醫院。
臨行前,吳紅的丈夫告訴她:『家裡的一切就交給我,你安心在醫院照顧好那個孩子吧,晚上我給你送飯。』
上初中的孩子拉著她的手說:『媽媽,你去吧,我支持你。』
喂水、衝奶粉、換尿布、擦糞便,吳紅和另一名志願者小心翼翼地照顧著女嬰,寸步不離地守候著,生怕有一點兒閃失。在她們的照料下,女嬰睡得很香,睡夢中不時露出微笑。
-女嬰取名小年
哈醫大五院兒科的趙主任給女嬰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黨小年。而兒科的護士們卻喜歡叫她『小美人兒』。『別看小年出生沒幾天,但非常懂事,我們忙時她從來不哭。你看她的小臉白白淨淨,長得眉清目秀,長大以後肯定是個美人兒。』一名護士一邊給小年量體溫,一邊笑著說。
截至8日,小年已經在哈醫大五院呆了3天。在志願者沒來之前,她是怎麼度過的?
陳醫生說:『兒科一共有15個護士,每個護士都照顧過小年。那天早晨,許多病人家屬知道我們搶救一名女嬰,很多人都趕來看望小年。』
采訪結束時,記者得知,經過3天的治療,小年腹脹的毛病已經康復,現在她可以正常排尿了。
相信在志願者和好心人的照顧關心下,小年的身體會逐漸康復,而她的手術也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