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手機預置軟件成話費陷阱 消費者不知不覺『被欠費』
2010-03-01 11:33:0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馬添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日訊 如今,手機的預置軟件功能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趨勢,無論是品牌機還是山寨機,都會預先安裝一些軟件,如手機報、天氣預報定制、股市行情、各種游戲等等。不過,這些預置軟件很可能成為『消費陷阱』,讓消費者不知不覺『欠費』。

  玩5分鍾游戲被『騙』20元

  近日,市民張先生因玩了一會手機上的預置游戲,被套入了連環消費陷阱。張先生說,他購買的是一款帶手寫觸摸屏的國產直版手機,該手機裡面內置了很多軟件,其中包括各種小游戲等。一次張先生出於好奇,想玩一下手機裡的象棋游戲,直接點擊後,手機立即顯示『撥號中心,正在緩衝……』、『恭喜您,下載已完成,注冊信息正在發送』。游戲是可以玩了,但張先生的手機隨即收到了這樣的短信:『感謝您使用XX專區業務,本業務2元/條,不含通信費……』

  隨後,張先生在下棋中,每當完成一局,再開始下一局時,屏幕上就會顯示出讓張先生以每個2元的價格,去購買上局被吃掉的棋子。張先生覺得購買棋子有點虧,就直接進入了下一局。沒想到,上局被吃掉的棋子,卻變成了黑棋子。無奈下,張先生只好花錢購買棋子,結果不到5分鍾的時間,就消費了20多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很多同張先生遭遇一樣的手機用戶都在根本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扣除了話費。市民楊先生自從購買了一部山寨手機後,發現自己的通話費用『突飛猛漲』,楊先生到通信公司打了一份話費詳單後纔知道,自己的話費都被這部山寨手機中的各種定制軟件『吃』掉了。

  楊先生說,原來他使用的是一部直板手機,因為是手寫觸摸屏,『如果忘記鎖鍵盤,比如放在包裡或者兜裡,稍不注意就會點擊到那些定制的軟件按鍵,然後就給他發來定制的體育新聞什麼的。』這種不小心的點擊定制,並沒有給楊先生『確認』的告知。


 

  用戶話費被莫名扣除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些『吸錢』的內置業務五花八門。比如,短信選項中,就有每日一簽、娛樂快報、笑話精選等欄目;多媒體選項中,有MP3鈴聲下載、待機圖片下載等;工具箱選項中,有在線地圖、黃頁、股票在線交易、號碼歸屬地查詢等。這些手機內置業務使用後的共同特點是,在機主沒有任何提前提示的情況下,『先斬後奏』擅扣話費。記者隨後采訪了哈市兩家無線運營商,運營商普遍表示,對於內置在手機內的服務,如果是短信點播業務,只要用戶上行信息後,運營商的短信業務系統一般都會使用專門的端口提醒用戶業務廠家、業務名稱、資費標准等;如果用戶定制包月業務,會使用專門端口進行業務定制的二次確認,經過再次確認後纔會扣取費用;如果是WAP業務,用戶在進入業務前,會彈出專門的資費確認頁面,用戶必須選擇確認相應的資費模式後纔可以使用,而這些『話費陷阱』,主要就發生在暫時不需要『二次確認』的點播業務中。

  多是手機生產商『搞鬼』

  某運營商一位相關負責人透露,這些『話費陷阱』其實是手機生產商和SP商私下合作『搞的鬼』。業內人士表示,SP商與手機廠商合作內置業務早在2003年便已出現,不過大品牌國產手機一般不會做得太『過火』,而山寨機由於『本身就不在被監管之列』,因此與SP商合伙設置陷阱便有些『明目張膽』。記者就此事諮詢了工商局和消協的有關負責人,負責人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有關規定,廠家首先應當有『告知』的義務。現在很多廠家和軟件公司在手機內預置軟件,這種行為並非不可,但是應當讓消費者享有知情權。比如在說明書或者具體操作過程中有說明和提示,尤其在出現扣費時需要提示消費者,經過『確認』方可生效。如果消費者已經知道了這項服務,但不接受這項服務,提出刪除軟件的請求,廠家也有義務進行刪除。

  【名詞解釋】SP商:移動互聯網服務內容應用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負責根據用戶的要求開發和提供適合手機用戶使用的服務。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