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三千多大學生棄領檔案 專家:與利益相關應重視
2010-03-05 10:33:13 來源:牡丹江晨報  作者:郭愛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5日訊 小靜是牡丹江市某高校2004屆畢業生,畢業後她一直從事私立學校的英語教學工作,接連換過兩所學校。由於工作單位都沒有向她要過檔案,時間久了,她便把檔案的事兒忘到腦後。不久前,她應聘到南方一所學校,學校承諾給教職工辦理『三險』,同時評定職稱與工資掛鉤,但要求應聘教師從原單位將檔案關系轉過來。焦急地小靜向畢業的學校打聽檔案的下落,被告知由於已經過了兩年的擇業期,學校不再保管學生檔案。記者近日在對牡丹江市大學生棄檔情況進行調查時了解到,像小靜這種情況還有很多。

  我市有3千多份大學生檔案棄領

  采訪中,市人纔服務局人事代理服務中心主任黃振興告訴記者,像小靜這樣棄檔多年的高校畢業生不在少數。目前該中心保存的檔案達11600餘份,其中高校畢業生的檔案為5000餘份,而目前有3318份學生檔案無人認領和繳費,保存最長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轉來的檔案。

  像小靜這種情況,可以到人纔服務局來查詢自己的檔案,但由於『人檔分離』多年,尤其是檔案在自己手裡的畢業生,檔案工資和組織關系都很難補上,導致幾年後仍是學生身份,影響轉正定級、職稱評定、工齡及退休金的計算。

  隨意棄檔麻煩多

  檔案,曾被人視為『身份證明』,是一個人一生的生命軌跡縮寫,是對自己終生經歷的忠實記錄。然而就有不少人忽視了檔案的重要性,從而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等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據黃主任講,有了檔案,就可以享受到相關的人事、勞動、社會保障等優惠政策,在辦理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領取失業金時,個人檔案記錄的工齡、工資、待遇、職務、社保參保年限等都是主要依據。而一旦放棄或自揣個人檔案,則會造成記錄斷檔,從而使個人利益遭受很大損失。

  市人纔服務局工作人員介紹,學生在校期間的檔案稱為學籍檔案,一旦從高校畢業,持《就業報到證》到就業單位或人纔服務機構報到起,學籍檔案纔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事檔案。人事檔案是證明一個人身份、學歷、資歷最基本、最可靠的依據。檔案材料包括初高中畢業登記表、高考志願表、高校學籍、學習情況表、實習鑒定表等,此外還有學歷證書復印件、轉正手續、考核表、職稱評定(報考)表、獎懲記錄、出國記錄及各種鑒定材料。還涉及黨團關系、政審、調函等一系列材料。一個人退休後,其檔案也不會被銷毀,而是繼續保存於所在單位或人纔服務機構,直到死亡。

  一旦想要報考公務員,進入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工作,及開具出國、考研等有關證明,都要用到檔案。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