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們要全面適應國際形勢變化和國內發展要求,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就此,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我省代表呼吁,國家應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發揮黑龍江省對俄經貿合作的前沿優勢,構建我國對俄經貿合作戰略前導區,提昇對俄合作水平。
李繼純代表
賦予我省邊境市縣西部大開發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省政協副主席、省財政廳廳長李繼純認為,國家應賦予我省邊境市縣西部大開發政策,構建我國對俄經貿合作戰略前導區。多年來,我省邊境市縣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滯後,自身實力薄弱,基本上依賴國家轉移支付過日子,各項建設的投入嚴重不足,鐵路、公路、供熱、供水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社會事業發展落後,成為全省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焦點和難點。邊境市縣發展緩慢,也直接影響了各項民族政策的落實和少數民族事業的發展。
加快發展對俄經貿合作是國家戰略需要,國家高度重視對俄經貿合作,對我省發揮『橋頭堡』和前沿陣地作用寄予厚望。近兩年,國家相繼規劃並批復了我省的四大戰略舉措,即同江鐵路界河橋、綏芬河綜合保稅區、黑瞎子島對俄合作示范區和漠河至大慶俄油管道,期望我省加大對俄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國家對俄經貿合作戰略的實施,需要18個邊境市縣充分發揮對俄經貿科技合作的前導區和大通道作用,擔當橋梁和紐帶的重任,從目前邊境市縣發展現狀看,根本不能適應這種戰略要求,亟待提昇承接能力。
李繼純代表說,我省邊境市縣雖然屬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政策輻射范圍,但這些政策側重於工業方面,如,分離企業辦社會、政策性破產及歷史欠稅豁免等政策,邊境市縣的產業結構以一產和三產為主,基本上享受不到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優惠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邊境市縣的發展,出臺了沿邊開放帶建設規劃,提出了舉全省之力,把沿邊市縣建設成立足龍江、服務全國、聯結歐洲、通往世界的大通道的發展目標,為此還專門出臺了支持沿邊開放帶建設的財政政策,加大對邊境市縣資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但我省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是享受國家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省份,僅依靠自身財力難以完成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的任務,需要國家的大力扶持。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與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有所不同,更加側重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目前,全國內陸共有141個邊境市縣,除我省15個縣和吉林2個縣外,均享受了西部大開發政策。為支持內陸省份邊境地區改革開放與和諧發展,建立服務於全國的對俄經貿合作大通道,建議國家對我省邊境市縣給予西部大開發政策,在基礎設施建設、稅收、礦產資源開發、金融信貸、對外貿易、吸引人纔、科技教育等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傾斜,促進邊境市縣更好更快發展,真正成為對俄經濟合作的前導區。
張憲軍代表
從國家層面打造中俄合作新平臺
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是我省建設『八大經濟區』的戰略構想中一個重要的經濟區。一年多來,開發區取得明顯成效,俄電加工區、國際航空港、綜合保稅區等都在加快建設,資源性合作項目包括原油輸入、礦產品合作開發、出口加工基地都有實質性進展。全國人大代表、黑河市長張憲軍認為,把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建設上昇到國家層面,打造中俄合作新平臺,探索我國沿邊開放新模式,對促進我國對外經貿合作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強化在東北亞地區的經濟地位具有戰略意義。
張憲軍代表說,實踐證明,凡是納入國家戰略支持的經濟區不但自身發展迅速,而且成為輻射帶動相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將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建設上昇到國家層面,有利於優化區域發展布局。2003年國家就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之後給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東北三省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在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的2009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GDP分別以兩位數增長,正在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從國家層面打造中俄合作新平臺,將使黑龍江省與遼寧和吉林形成呼應態勢,實現由沿海開發向沿海開發與沿邊開發並重轉變,形成沿海、沿邊、中部和西部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張憲軍代表認為,打造沿邊開放帶的構想及目標、范圍功能、協作分工黑龍江省都在實踐當中,建議國家把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建設上昇到國家層面戰略,把這個區域建成發展迅速、經濟規模較大、經濟效益最好和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進出口商品加工中心、資源進口基地和國際物流中心。(黑龍江新聞網北京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