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政協委員劉迎霞。東北網記者孫曉銳 攝 |
東北網3月10日訊 (記者 孫曉銳)『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我國實施了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這一過程中,政府和企業的債務融資對推動經濟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劉迎霞建議,規范並控制地方政府的債務融資行為時,要合理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劉迎霞說,目前,有關部門正在采取措施,規范並控制地方政府的債務融資行為。考慮到地方政府債務的形成原因復雜,規模巨大,很多債務還與目前正在實施經濟刺激政策相關,在規范和控制地方政府債務性融資行為時,要特別注意對癥下藥,區別對待,防止一刀切的過頭措施。使地方政府性債務融資既發揮對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的推動作用,又防止出現債務融資的不可持續,導致債務危機的發生。
劉迎霞指出,一方面,我們要采取措施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另一方面,我們仍然要為地方投融資平臺的正常融資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通道。在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規范投融資平臺融資行為工作中,我們要注意防止出現地方基礎設施投資需求發生大波動,否則對正在進行的大量基礎設施項目續建,對正在經歷的經濟復蘇,對宏觀經濟的穩定等,都可能產生不利的影響。
劉迎霞建議:
一、要客觀合理看待地方政府債務的形成以及地方投融資平臺的作用。
二、要客觀合理地分析判斷地方投融資平臺的債務風險。
三、盡快摸清地方政府債務底數,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套用以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指標體系。為了防止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演變為現實風險,確實需要采取措施積極予以化解。關鍵在於確立適合我國國情和體制特征的政府債務管理辦法。
1、是加強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控制,規范政府舉債行為。
2、是有區別地采取措施規范地方投融資平臺的債務融資行為。
3、是盡快推行各級地方政府編制資產負債表,修訂《預算法》,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專門用於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地方政府債券,使地方政府的舉債行為納入正常的法制化軌道,實行公開透明的債務風險管理。
4、是不能將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與投融資平臺融資完全對立。
5、是在規范管理地方政府債務性融資時,要特別注意防止矯枉過正,導致地方投融資平臺資金鏈斷裂,使潛在風險的顯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