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3月12日訊(記者 孫曉銳)『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逐漸上昇成為國人首要死因,在我國每13秒就有一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是中國人的首位死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已經佔我國人口總死因的40%。』全國政協委員李文志表示,鑒於我國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極大落後於發達國家,為改變當今心血管疾病高發的嚴峻現實,切實加強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已經成為我國疾病防控、保障國民身體素質及生活質量、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課題之一。為此,建議設立中國『愛心日』。
李文志說,目前,我國已經確定了多個以某一疾病或某一器官為主題的紀念日活動,唯獨沒有以關注心髒健康為主題的紀念日。設立『愛心日』,與我國『愛眼日』、『愛牙日』一樣,皆針對國家發展的某段時期,相應對國民生活質量產生重大影響、與發達國家產生巨大差距的特定疾病,加強宣傳教育、增加對其診療技術進步的投入,從而在若乾年後,達到降低該疾病發病率、提高國民生活質量的目的。
李文志說,『愛心日』的設立,首要目的是『關愛我們的心髒』,心髒的健康是人類文明的最重要標志之一,倡議設立中國『愛心日』的宗旨是通過愛心日活動,廣泛動員社會的力量,在群眾中進行心髒疾病的科普知識及防治措施的宣傳,提高廣大群眾對心髒疾病的知曉率,提高患病群體的自我保健意識,真正達到保衛心髒、關愛健康、無病防病,有病早醫的普及教育目的,建立心髒保健行為和體系,從而提高全民族的心髒健康水平。通過設立紀念日的方式加大宣傳,不但可以提高國民對心血管疾病的重視水平,規范社會整體對心髒疾病的正確理解、普及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知識,還可以用預防投入代替疾病後期巨大的治療成本,節約巨大的醫療投入。
其次,友愛精神一直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愛心日』另有『關懷』之意,可借『愛心日』之機,鼓勵人們向社會、友人、親人傳遞『愛心』,弘揚奉獻精神、提倡關愛他人、傳承我國自古『友愛之邦』的傳統美德,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深刻的社會道德意義。
之所以選擇4月26日作為中國『愛心日』,李文志介紹說,1992年的4月26日,哈醫大二院心外科專家為患者楊玉民成功完成了心髒移植手術,迄今已存活十八年,他是目前亞洲地區存活時間最長的『換心人』,『換心人』心髒的每一次跳動,都刷新著亞洲心髒移植的記錄,同時也撰寫著我國心髒移植技術在醫學歷史上的新篇章,從此心髒移植等高難心髒外科手術,如雨後春筍在我國全面開展。因此,4月26日,也成為我國心髒疾病治療史上的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