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消協公布2009年消費投訴熱點 家用電器佔首位
2010-03-13 16:18:47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蕊 吳萌 顧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3日訊 (見習記者王蕊 吳萌 記者顧碩)2009年全省各級消費者協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9,352件,解決9,023件,解決率為96.4%。其中,按投訴類別劃分,消費者投訴共分十大熱點。

  熱點一:對消費賬單服務的投訴

  近年來,我省因消費者知情權遭到公用服務企業的侵犯而產生的投訴呈上昇趨勢, 而其中消費賬單服務問題尤為突出。消費者在沒有收到消費賬單而未能事先預知的情況下,有時會遭遇電話停機、停電、停水、停氣,交滯納金,透支超額,醫保卡、銀行信用卡消費詳情不明等令人懊惱的事情。 

  消協提示:一是建議公用服務企業和有關單位要增強消費賬單服務意識和法律意識,積極履行提供消費賬單這一法定義務;二是建議消費者增強維權意識主動索要消費賬單;三是建議改進消費賬單提供方式,擴大消費賬單提供范圍;四是建議完善有關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禁止經營者在不及時送達消費賬單的情況下擅自『處罰』消費者。  

  熱點二:對商品房的投訴 

  2009年全省消協共受理商品房投訴155件,投訴的主要問題是:一是建築質量差。問題大到房屋下沈、牆面開裂、樓板滲水,小到門窗關不嚴、暖氣漏水、地面和牆面不平;二是虛假承諾,如承諾交通便捷實際走出小區很遠一段路纔能到公交車站,承諾封閉式小區管理實際根本就沒有圍牆和保安,承諾小區綠化像花園實際綠地和植物的面積少得可憐;三是逾期辦不了房產證,說是入戶當年就可以辦理房產證,可有的業主已經入住幾年了,也沒辦下房產證;四是有的開發商將經濟適用住房當商品房銷售,欺騙消費者。 

  消協提示:購買商品房一是查看開發商是否具有『五證』、『兩書』、『一照』;二是確定購買並簽訂購房協議後再交定金,否則一旦改變主意,開發商以消費者違約為由不予退還定金;三是不要輕信開發商的廣告宣傳,要理性審視廣告內容,並要求開發商把廣告宣傳的承諾寫入合同約定條款;四是簽定合同的同時一定要認真審驗房屋質量、房屋面積、價格、交付使用時間、違約責任、物業管理等條款,對自己的合法權益要據理力爭。  

  熱點三:對手機商品的投訴 

  全年共受理移動電話機的投訴1150件。投訴的主要問題是:一是質量問題多。主要表現為,通話質量差、斷線、自動關機、按鍵失靈、屏幕無顯示、外殼裂損、翻蓋斷裂、電池充電後待機時間短等;二是水貨、組裝機、翻新機充斥市場;三是虛假宣傳,誇大手機功能,說明書與實際使用功能不符;四是售後服務不到位,不明示故障原因亂收費,小毛病竟能修成大毛病,在維修過程中偷換零配件等;五是故意為退換手機設置障礙,手機維修不作記錄,不按規定提供備用機,有的經營者無論大小問題都要求消費者檢測,真正目的是讓消費者知難而退。  

  消協提示:購買手機一是待機狀態下輸入*﹟06﹟,將顯示的數字與機身後面的主機機身串號對比,如果兩組數字一致便是正品,否則請不要購買;二是看進網許可標志。用驗鈔機驗一下進網許可標志,真的裡面 

 會呈現藍色CMII圖案,而假的則模糊不清或者根本沒有;三是看外殼間的縫隙,按鍵周圍的空隙等處,如果手機的這些地方有污垢,任憑經營者如何解釋也不要購買;四是看手機中的游戲、短信、電話本、通話記錄、自編鈴聲等項目有沒有使用過的記錄,如果有的話則很可能是翻新機。 

  熱點四:對家用轎車商品的投訴 

  2009年全省消協共受理家用轎車的投訴80件,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是內在質量差,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儀表盤等主要部件在三包期內出現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二是售後服務質量差、難保障,明明是消費者應該享有免費修理、更換、退貨的權利,經營者卻常常以消費者使用不當為由讓消費者承擔昂貴的售後服務費用;三是汽車三包規定遲遲沒有正式出臺,而各汽車生產廠家『自發地』向消費者承諾的『三包』不盡相同,給消費者維權和消協的調解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四是鑒定難、費用高,國家指定的汽車檢測機構少且路途遠,省級鑒定機構的權威性常常不被經營者所認可,廠家自身的鑒定結論又顯失公平,每當遇到需要鑒定後纔能明確責任的情況,消費者都會感到既郁悶又無奈;五是折舊費高,即使出現的問題符合退貨、換貨的條件,消費者也必須向銷售商支付折舊費,有些廠商規定的折舊費高達每公裡1.5元,消費者很難接受。 

 消協提示:購買汽車一是消費者購車時要把品牌、價格、適用性結合起來綜合考慮;二要選擇售後服務完善、保養及零配件費用適當的品牌車;三要嚴格按著產品說明書規定的方法使用,定期保養,不隨意改動線路、私接電器等,發現問題到指定的售後服務部門處理;四要保管好購車的憑證及每次維修的記錄。 


  熱點五:對電視購物的投訴 

  2009年全省消協共受理電視購物方面的投訴231件。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是消費者只能通過電視廣告畫面了解商品,難以對商品的真假好壞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消費者只有交完貨款後纔能開箱驗貨,實物和廣告宣傳的往往不一致;二是對商品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在電視廣告中,以『三日美白』、『七日減肥』、『無效退款』等虛假說明欺騙消費者;三是很多經營者在地方臺做廣告,而發貨地和售後服務卻在全國不同的城市,個別電視購物經營者故意隱瞞經營地址,在電視上廣告只留個訂購電話,商品出現問題後很難找到他們。 

  消協提示:選擇電視購物一是盡量選購在本地有代理商或銷售網點的產品,一旦發生糾紛,可方便解決;二是保存好購貨憑證,索要經銷商對商品質量和售後服務的承諾協議。  

  熱點六:對食品安全的投訴 

  全年共受理食品方面的投訴258件。投訴的主要問題:一是食品標簽、標示、說明書不符合要求,有的擅自更改生產日期,致使食品在保質期內出現腐爛、變質的問題;二是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不符合國家標准,有些食品濫用國家禁止的添加劑;三是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 

  消協提示:購買食品一是看產品標志,是否有QS質量認證標識,QS是英文『質量安全』的縮寫,是食品質量安全市場准入標志;二是看包裝有無破損或外漏;進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標識、檢驗檢疫證明等;三是不要忘記索要購物憑證,購買食品,一定要索取並保留好發票或收據,以便發生消費糾紛時舉證。  

  熱點七:對物流和快遞服務的投訴 

  全年共受理物流、快遞方面的投訴105件,投訴的主要問題有:一是未征得顧客同意擅自改變合同約定的運輸方式;二是未寄達目的地,物品被冒名簽收;三是物品遲延交付、毀損、丟失;四是送貨上門後要求消費者先簽收後驗貨,一旦簽收後發現貨物損壞,經營者則以已消費者簽收為由推卸責任。 

  消協提示:一是應先了解物流、快遞公司的相關資質和信譽,是否經過工商部門或運輸管理部門核准登記,在該行業內是否有較高的信譽,不能只看價格不看服務質量和售後服務;二是詳細填寫《快遞詳情單》和《貨物運單》,對重要物品或易損物品托運人要盡量采用保價的方式,只有這樣,在物品出現損壞、丟失、延遲時消費者的損失纔能降到最低。  

  熱點八:對藥品和醫療服務的投訴 

  全省受理藥品投訴為116件。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部分醫院醫生為拿回扣,向患者推薦新藥、貴藥、特效藥、進口藥,並宣傳只有這些藥纔是好藥;二是對中藥的副作用存在誤解,認為中藥無副作用,而事實並非如此,一些排毒養顏藥品有毒副作用,不宜長期服用;三是消費者濫用、亂服抗生素、抗感染、減肥、排毒或滋補類藥物,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四是虛假藥品廣告大量存在,『包治』、『簽約治療』、『不愈退款』等虛假廣告詞屢見不鮮,消費者輕信廣告宣傳,往往非但沒有治好病,還貽誤了病情。 

  消協提示:一是就醫、用藥要到正規醫院;二是不要輕信廣告宣傳,避免落入廣告陷阱;三是用藥前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謹慎用藥;四是不要將保健品當做藥品使用;五是就醫、購藥要索取憑證,作為消費憑證和維權證據。    

  熱點九:對家用電器商品的投訴 

  全年共受理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2116件。投訴的主要問題是:一是有的商家巧立名目搞促銷,結果會出現送貨和安裝時間拖延;二是商品出現質量問題後商家和廠家相互推諉;三是維修質量差,同一故障反復維修,當消費者提出退、換貨要求時,還以各種理由拒絕消費者的請求。 

  消協提示:購買家用電器一是盡量選擇在規模大、信譽好的家電商場購買商品,因為他們商品的質量和售後服務有保障;二是切莫貪圖便宜。購買家電貪圖便宜,是不少消費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商家搞促銷活動時要看清商家的促銷本質,不要盲目購買。  

  熱點十:對農資產品和農業服務的投訴 

  全年種子、苗木、農藥、化肥的投訴為186件。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劣質種子、農藥、化肥、飼料大量存在,造成農作物大面積減產;二是產品使用說明書不規范。有的只寫產品功效,對產品禁用范圍、可能造成的危害、限用條件等含糊其辭;三是銷售渠道問題多,有經營者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問題,有經營者更換包裝問題,還有經營者更改廠名、商品原材料含量和商品生產日期等問題;四是發布虛假廣告和利用合同進行詐騙,例如利用農民急於脫貧致富的心理,大肆發布專利技術轉讓、快速養殖獲利、產品保證回收等虛假廣告,有的甚至通過與農民簽定這類欺騙性合同進行詐騙。 

  消協提示:購買農資產品一是要選擇有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商家購買農資產品,不要從無經營資格的商販和私人手中購買;二是查看包裝是否規范,標簽是否齊全,有無合格證、廠名廠址、商標標識、生產日期、保質期和使用說明書,不要購買標識不全的產品;三是購買時一定要索取購貨憑證,同時要將一定數量的產品和包裝物妥善保存,以便發生問題時能夠提供原樣品到質檢部門檢測和作鑒定。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