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5日訊 3月13日,來自我市及哈爾濱等地的113名驢友從三道關出發,循著當年抗聯英雄的足跡,歷時7個多小時穿行20餘公裡,最終抵達柴河。這是由哈爾濱徒步愛好者發起的『使命』尋跡東北抗聯路團隊舉行的第十八次大型戶外穿越活動。
當天,參加活動的外地驢友共有68名,分別來自哈爾濱、大慶、佳木斯、七臺河、雞西、雙鴨山、香港等地。此外,我市的45名驢友也參加了活動。這些驢友中,年齡最大的67歲。雖然現在已經進入春季,但深山裡依然白雪皚皚,寒風刺骨,很多地方的積雪能沒到膝蓋。對此,驢友們已經提前做好了准備。他們身穿防寒衣褲和登山鞋,一路艱難穿行,從三道關出發途經霧?谷、一線天、北蛤蟆塘、牡丹江邊牆遺址、雞冠山等處,最終到達目的地柴河。次日上午,驢友們還登上柴河東山,去探尋那裡的抗聯密營。
哈爾濱驢友周玉濱是黑龍江工程學院的一名教師,也是尋跡東北抗聯路活動的發起者及組織者之一。他告訴記者,這項活動起始於2006年,從湯旺河谷到燕窩山下,從茫茫冰雪鏡泊湖到千裡東方馬其諾防線,從林海雪原到松嫩平原,從小興安嶺到大興安嶺,從中東鐵路到三江流域,他們累計徒步數萬裡,足跡遍布東北三省。行程中,他們在耳聞目睹當年抗聯戰斗故事和遺跡的同時,也感受著各地的資源特色和地理風貌。除了我省的驢友外,這一紅色之旅還吸引了吉林、北京、廣東、浙江、香港等地的徒步愛好者。其中,還有抗聯名將李兆麟將軍的孫女李海英,以及抗聯後代五月、劉德娜等。對於牡丹江,周玉濱說,這是一座有著紅色歷史的城市,是抗日名將周保中、陳翰章、李延祿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他們此前曾來這裡開展過活動,並被牡丹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吸引。
此次活動中,還有一位遠道而來的參與者??來自香港的驢友『大熊』。他是一名自由撰稿人,通過朋友介紹加入了尋跡東北抗聯路的活動,目前已經先後參加過4次大型戶外穿越活動。每一次徒步穿越,都讓他對抗聯歷史和東北地區的人文風貌有了更深入、更直接的了解,為將來的創作積累了寶貴的素材。
重走抗聯路,也讓我市的驢友們感觸頗多。驢友『四翼天使』說,抗聯精神在東北人心中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抵御外寇的圖騰。舉行這樣一個活動,對弘揚抗聯精神、陶冶我們的心靈有很好的作用。驢友田歌表示,參加這次活動不僅僅是為了健身,而是讓自己的身心都得到淨化,從而更加了解家鄉,熱愛家鄉。我們不能忘卻那段歷史,更應珍惜現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