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會雖然人頭攢動,但由於不對『胃口』,許多企業仍招不到人。
東北網3月16日訊 10年前,進城務工的人四處碰壁,找不到一份合適的『活』,10年後的今天,他們已經成了『香餑餑』。
記者調查得知,年年春季都會發生的用工難今年尤甚,各企業紛紛以漲工資等手段網羅人手,招聘廣告貼出多日應者寥寥……特別是餐飲行業,主城區4000家飯店處於缺人狀態,而各行業的服務員也至少缺一萬人。
一場比以往都強烈的用工難正在大慶上演。
記者調查:
今年招工比哪年都要難 工資一漲再漲仍沒人『理』
當王園長為了留住寥寥的應聘者,把做飯阿姨的工資提到1000元的時候,園內其他老師的工資也水漲船高。
同樣,借著這個『招工難』的光兒,在慶客隆某分店工作的陳女士,每個月工資也漲了300元。在乘風莊慶客隆分店工作的陳女士透露:『這家店已經將工資由原來的830元,提高至1130元,而且還取消了試用期,仍然很難招到人。』
龍鳳區一企業負責人栗先生最近也在為招人著急,廣告貼出去10多天了,卻幾乎沒有人來應聘。每年都負責招人的栗先生說:『今年比哪年都難招,臨時工一天都得100塊錢了。』
因招不到人,很多單位不得不加大招聘信息投入,某媒體的廣告部工作人員說,就在幾天前,做招聘廣告的商家得排隊,今年招聘廣告與往年同期相比,最為火爆。
每年春季都要上演的用工難,今年要更為嚴重。
-服務員至少缺萬人
進入3月份,我市步入了求職與招工的高峰期。上百家企業、公司和餐飲機構需要大量崗位,而在所有崗位中,服務類行業似乎最為『緊俏』。
媒體的用工廣告中,接近半數以上是招聘服務員的。業內人士分析,我市現在最少缺1萬名服務員。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我市主城區的飯店超過5000家,其中80%以上都處於『缺人』狀態。
康創勞務公司的葛女士告訴記者,自進入3月份以來,到他們公司招人的單位或個人不少,其中有50%以上是找服務員和保姆的。
-就業難與用工缺並存
但是,與我市用工難同時存在的,卻是就業難。小劉是正月初七從綏化來大慶找工作的。10多天裡,她至少走了20家幼兒園,但都沒找到合意的。
小劉說:『現在的崗位很多,但適合大學生的很少。』
據市勞動部門發布,我市今年為就業人群提供的崗位大多適合低端體力型、低技能等就業困難群體,再扣除外來就業人群的衝擊,可供高校畢業生選擇的空間較小。
從事了近10年職業介紹的葛女士也說:『大學生對工作要求特別挑剔,現在用工單位提供的崗位不對大學生的胃口。』
為啥呆在家裡就是不就業
-窩在家裡為謀高就
在招聘會現場,有這樣一群『有一搭沒一搭』的人,他們來招聘會只想來試試,碰到滿意的工作就乾著,碰不到就算了。
2008年畢業的劉春雨就是這其中的一員。他去年辭掉山西的工作,在大慶找了半年工作,至今仍沒碰到合適的。
按小劉的說法,學自動化專業的他想趁著年輕,努努力把注冊電氣工程師的證考下來,以後發展的路也更寬點。
劉春雨說,他的一個女同學畢業就回家了,家裡就讓她專心考公務員,先考兩年考不上再出來找工作。
-『寧可擺攤也要給自己乾』
張倩是2009年畢業的,現在已經在家呆了幾個月了。
當在招聘會上看到,『招聘文員、打字員,月薪800元』的時候,張倩徹底死了找工作的心。她說:『我發現,現在用工單位就不缺大學生,找一份工作還不如刮大白的掙得多。』
張倩有自己的想法:『我打算做點兒買賣,資金自己掏一部分,讓家裡籌一部分,擺地攤也比上班掙得要多點吧。』
現在,找不到滿意工作的大學生們,紛紛把目光投向創業,創業已經成為承載大學生夢想的一個選擇。-『家裡不缺那點兒錢』
今年22歲的劉思亮是林甸縣某鄉的小伙子,每年都出來打工。他說:『這幾年,家裡的年輕人都不太願意出來打工了,工資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另外待遇和保障成了更多人考慮的問題。』
的確,近幾年像他一樣的年輕人,出來打工的人越來越少,就是想打工一般也要等到種完地纔外出。
小劉說:『雖然在餐飲業打工工資也不算低,但是待遇很不穩定,現在農村的生活水平也挺高,我們老家很多人,寧願在家裡養個小車、搞養殖也不願意出來。』
用工難使企業『邁不開步』
招人難,直接阻礙著企業的發展。大慶市飯店協會副秘書長白曉亮說:『「企」字去掉「人」字就會變成「止」。這表示,一個企業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手來運作,那它就會靜止不前。』
位於我市東風新村的某家飯店印證了他的說法。該飯店原本經營面積是兩層樓,但近期因為人手不夠,被迫把樓上關閉。酒店規模小了一倍,不但使飯店的營業額下滑,更限制了飯店的發展。雖然經營者每天都在對外招人,給出的工資也不少,但還是找不到人手。
白曉亮還分析說,整個社會的生產消費都是一個大循環,每個行業都在這個大循環裡。這個大循環在不停地進行著優勝劣汰,上面提到的那家酒店,如果任其發展,不但它自己的發展之路會越走越窄,還會對整個餐飲行業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白曉亮建議,各餐飲機構不要相互跟風,要客觀、理智地制定工資標准。另外,還要對員工進行人性化培育,增強員工的歸屬感,進而留住人纔。
針對全市各類企業缺人的狀況,市勞動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企業缺人,直接影響企業生產效率,對企業的效益和發展都將起到一種消極影響。』
為了緩解企業招人難帶來的不良影響,我市勞動部門積極搭建就業、用工平臺,組織了多場招聘會。
勞動部門的這位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我市將舉辦大小招聘會約110場,全市各縣區有的月月有招聘會,有的則每個禮拜都有,其中,薩爾圖區人力資源市場每個周五都有。』
在搭建用人、就業平臺的同時,全市各人力資源市場還根據需要,提供招聘用人指導、代理招聘、跨地區人員招聘等服務,以解決我市的用工難題。
權威聲音:
廉價用工時代即將遠去
在用工高峰,各工種的工資也在節節攀昇,保姆市場價已經達到1200元/月,服務員也在1200—1500元之間,建築工地的力工日工資也在80—100元。
我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濟學專家分析說:『雖然這些行業工資的提高,不能完全歸功於「人力搶灘」,但也不能說完全和「人力搶灘」無關,按照市場規律來講,供求關系決定商品價值。』
可以肯定的是,曾一度以廉價為優勢的打工者已不『廉價』。每月1200元的工資,與一般文員工資『扯平』了,但高工資為何仍舊『拴不住』打工者的腿呢?
專家分析,雖說該群體工資較過去有大幅提昇,但是在勞動強度相同的情況下,與其他工種比工資仍舊較低,而且相應福利待遇也較低,穩定性較差,很難留住人。從某種程度上,在中國發展的路上,一直沒凸顯的勞動力『權利荒』已經若隱若現了。
這種情況下,一些個體老板都忍不住感嘆:『廉價勞動力時代即將遠去。』
當我國某些沿海城市企業的老板們正為『用工荒』急得團團轉的時候,我市經濟學家們也正在思考,難道『劉易斯拐點』真的即將到來?
在經濟學中有一種理論叫『劉易斯拐點』,即勞動力過剩向短缺的轉折點。
對於劉易斯拐點是否這樣快就到來,我市經濟學家分析:『以我市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農業、商業、飲食、服務業還是「主打」,第二產業的發展程度與沿海城市尚有差距,用工市場還是以勞動密集型需求為主,在大慶談劉易斯拐點尚早。』
但是,該專家表示,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向前邁進,『劉易斯拐點』遲早會來,大慶應該趁早做好迎接的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