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市場生豬和蔬菜價格拉近 散戶無奈集中拋售生豬
2010-03-26 10:51:2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桑蕾 申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隨著市場上生豬和蔬菜價格拉近,大起大落的價格導致散戶集中拋售生豬。養豬,成了風險行業——

  每公斤生豬收購價只有8元,一頭出欄生豬要賠130元以上,養豬戶叫苦連天。由2007年波峰時的每公斤16元,到現今和蔬菜一個價,對於養豬戶來說,養豬竟然成了一種風險行業。雖然目前業內已經確認生豬供應供大於求是導致收購價格『跌跌不休』的主因,但是我省專家和業內人士稱,現在全國『散戶』與『大戶』並重,調控供需難以達到有效平衡,纔是導致生豬價格大漲大跌的罪魁禍首。

  價格下跌意料之中

  此輪生豬收購價格下跌,早在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的意料之中。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養豬研究室主任何鑫淼對記者說,2009年我國全年生豬的存欄量在4.5億頭到4.7億頭之間徘徊,能繁母豬同生豬存欄量比值始終略高於10%,而正常比值為8%~10%,如果突破10%那麼仔豬供應量迅速增加,生豬規模隨之擴大,豬肉供應供大於求,從經濟角度說價格必然降低。而2009年我國生豬出口受國際形勢金融危機及甲流的影響,出口量銳減,部分省份出口量減少30%左右,這也是導致生豬存欄量過高的原因。今年春節後市場需求量下降,消費市場減少,屠宰行業對生豬需求量減少,直接造成生豬價格一路回落。

  散戶拋售齊湧市場

  豬價下跌在專家的意料之中,對於養豬戶來說卻是個意外。

  回想起2007年生豬收購價高漲時,賓縣的養殖戶李廣亮對記者說:『那時國家實行能繁母豬補貼、能繁母豬保險,養豬利潤很高,不少農民抱著賺錢的心裡預期,懵懵懂懂的闖進了生豬養殖市場。』然而時隔一年多,生豬價格降了一半。按照以往的經驗,不少養豬戶猜測春節價格大漲,因而將『寶』一起押上。然而春節成了生豬價格的滑鐵盧——『我在春節前賣了30多頭,每公斤9.6元。過完年,一打聽已經降了1.4元。』李廣亮說:『養殖戶賣賤不賣貴,一窩蜂似的把能出欄的豬都賣掉了。雖然大家也知道現在養豬可能賺錢,但是很多人堅持不到下一個出欄期了。』


  『春季是疫情多發期,飼料價格又不斷上漲,養殖信息不暢,多種因素導致散戶對生豬價格判斷不准,集中於春節前後將大量生豬集中銷售。』何鑫淼道出了個中原因。豬價高,吸引更多人入市,供應量增多並導致生豬價格下跌;隨著豬價下跌,散養戶宰殺能繁母豬,甚至退出行業,導致供應減少,繼而生豬價格回昇,生豬供需平衡難以得到有效調控,行業始終處於顯著的波動周期之中。

  調控政策須有提前量

  雖然發改委已經發布消息說將於近日出臺《防止豬價過度下跌調控預案》,為能繁母豬提供補貼,啟動豬肉儲備機制。但是有業內人士提醒說,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的預案有待完善,要增強供求信息的服務和指導,調控政策一定要打出提前量。因為農產品的生長周期性特別明顯,『把多變少』『把少變多』必須要經過半年,所以調控政策應該在豬價高的時候適當減少『利好政策』,在豬價低的時候增加『利好政策』。

  生豬的養殖和價格的波動有一個周期性,一般是三到五年,利潤的高峰期一般六個月。按時間推算,大概在2007年10月到2008年的6月,是利潤高峰期,價格比較高;從2008年下半年一直到現在,波動周期處於下滑期。

  生豬養殖從源頭監測開始

  由於散養戶集中拋售生豬對市場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一些提倡散戶退市的說法又熱了起來。但賓縣的養豬大戶肖立國說,養殖業是致富的手段,只要有利潤就有農民投身其中。想要讓散戶退市,短時間內恐怕難以實現。肖立國還說,目前政府對於生豬價格往往只關注銷售終端肉價是漲還是跌,反而忽略了對養豬戶的飼養數量的監管。在龐大的消費市場中,消費者有話語權,但對於養豬戶來說,大多時候都是在盲人摸象。這種說法得到不少業內人士和專家的贊同。專家們表示,雖然在畜牧業發達國家都是大型牧場集中養殖,按照市場監測數據生產,畜牧產品價格很少大起大落。但這種方式在我國短期內還難以實現。何鑫淼建議,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建立完善的生豬生產預警防范機制和生豬養殖系統,綜合原料、疫病、能繁母豬存欄量、豬糧比價等豬生產中的各個環節的影響,作出正確的分析決策,及時發出預警信號,讓養豬戶,尤其是散戶及時了解信息,作出應對,以免他們高價入市,低價退市。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