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30日訊 記者29日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中華巴洛克保護街區二期改造拆遷工作已於日前正式啟動,絕大多數居民已順利搬遷,預計,將於今年上半年開工建設。據介紹,二期工程改造范圍內的3條百年老胡同將得到『原汁原味』的保留。
記者昨天在道外區中華巴洛克保護街區二期工程拆遷現場看到,改造范圍內絕大多數居民已經搬遷,工人們正在對一些近年來私搭亂建的棚廈進行拆除,而建於上世紀初的一些老建築都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記者注意到,在拆遷區域內一共有3條老胡同(巷),標志牌還高高地掛在胡同口的牆上。
據介紹,在道外現存的近20條胡同中,形成於哈爾濱開埠之初的百歲胡同如今僅剩下5條。5條胡同中,『張包鋪胡同』和『魚市胡同』位於靖宇街以北,不在此次拆遷改造范圍內,另3條胡同———『染坊胡同』和『仁義巷』、『新市巷』位於靖宇街以南,是連接南頭道街和純化街的小巷子,這3條胡同均在此次改造范圍內。
據介紹,道外區是哈爾濱市的開埠區,有100多年歷史。由於開埠之初老道外居住的多是普通百姓,房子大都破舊、簡陋,形成了許多小胡同。有資料顯示,建國初期,道外的街道不到200條,其中約有六分之一是胡同或小巷。
據了解,道外早期比較有名的街道還有延爽街和平原巷,修建於1870年,一街一巷相互平行。大約10年後,緊挨著延爽街北邊形成一條與之平行的街,起名『桃花巷』。後來又有了被稱為『褲襠街』的天一街,再後來出現了染坊胡同、張包鋪胡同、仁義巷、新市巷等,算起來這些胡同都有上百年了。
在老道外居住了60多年的劉大爺家此次也在搬遷范圍內。提起道外的老胡同,劉大爺感觸很深。劉大爺說,他從小就在道外的大雜院裡生活,雖然這裡的老胡同看上去都很破舊,但他和住在這裡的居民對這些小胡同都有很深的感情。這些小胡同、小街巷是老道外、老哈爾濱的見證,是原汁原味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