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7日訊 大學馬上面臨畢業了,有人想去大城市,有人誓言考進機關,有人盤算月薪咋過3000元……在一個個現實問題前,該用一把怎樣的尺來丈量自身的競爭力?11日,2010年科技人纔公益招聘會前夕,記者就此采訪了哈理工大學招生與就業工作處指導教師。
踩點定方向
『滿腔熱情地去參加招聘會,回來卻是身心疲憊,甚至心灰意冷。』哈理工大學招生與就業工作處周長群認為,應屆畢業生在招聘會上受到打擊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和學生心理准備不足、對現實缺乏估計有關。他建議,找工作要有計劃、講策略。
趕場有訣竅
周長群分析,畢業生由於找工心切,招聘會一來就爭先恐後地趕場,到頭來有可能收獲不大卻身心俱疲。他提醒大學生『赴會』要有所選擇,如果所招的和自己專業不搭邊就不用去。據介紹,一次大型招聘會求職者往往超過萬人,在現場合理安排時間很主要。有人一進場就一頭紮在展臺前,卻不知整個到會單位的整體情況。『最好是在進場後先把整個會場瀏覽一遍,大致知道要與什麼樣的單位接洽,然後做簡單的計劃,將去各展臺的時間作適當分配。』
盯緊信息源
『進入大四,就得隨時打探招聘信息,哪裡有適合你的招聘會、哪家單位有招人的「風聲'……』據介紹,學校就業中心的公告欄、校園網站,還是媒體上登出的招聘廣告,都應是學生實時關注的信息源頭。各高校每天都會出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不少『大四生』竟然不知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在哪、網址是什麼。正是由於這樣的疏漏,往年有不少畢業生發現自己辛苦尋覓到的信息,原來『家門口』早就張貼了。
丈量競爭力
周長群講,就業是一個巨大戰場,在不同的層次都有競爭,在掌握『趕場』訣竅後,准確定位自己,是取勝的關鍵。是爭相擠入熱門行業還是到急需人纔的艱苦行業,不同的選擇對人生發展起著不同作用,大學生心裡應該有個譜兒。『廣撒網、多捕魚』的心態在畢業生中佔了很大部分,周長群認為,這種碰運氣的想法其實是沒主見的表現,明智的做法是在投出簡歷前根據自身情況圈定一個選擇范圍有的放矢,提高求職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