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黑龍江省兩名南極科考隊員順利完成任務返回哈爾濱(圖)
2010-04-12 11:13:43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偉琳 曲顯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南極科考隊員韓惠軍(左)與他的妻子。

  黑龍江新聞網訊 在毫無生命的南極內陸行進數千公裡,經歷-42℃的低溫、十級大風、遮天蔽日的地吹雪,參加第26次南極科考的我省兩名隊員韓惠軍、李福生在順利完成考察任務後,於10日搭乘『雪龍』號回國,今日下午抵哈。此次南極內陸科考,他們先後到達了中山站、長城站和昆倉站,成為我省首批到達過中國在南極建立的所有科考站的人,韓惠軍是我省第一位在三個站點執行過科考任務的人。

  三個『太陽』掛天空

  在內陸科考期間,我省科考隊員經歷-42℃的低溫。坐在行進的車中,他們身穿三件棉衣,依然覺得很冷。他們所經歷的最強大風是十級。韓惠軍介紹說,大風刮起時,正好趕到預定的宿營地,如果沒趕到預定地點則只能就地宿營待天氣轉好再行進。當時正值極晝,他們看到了天空中有三個『太陽』的奇觀。韓惠軍表示,這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形成的。

  加密『中國牆』

  在以前幾次南極科考中,圍繞著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科考隊設置了一個長200公裡、寬30公裡的矩形區域,並設置了觀測冰蓋運動的觀測網,它被科考隊員稱為『中國牆』。此次,除完成以前科考隊員設置的GPS點的復測外,韓惠軍和李福生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對GPS點加密。

  科考隊在中國南極昆侖站的天文觀測站成功安裝了一臺頻譜范圍更寬的太赫茲傅立葉頻譜儀,為我國在冰穹A地區開展天文觀測開闢了新窗口。考察隊員還安裝了『月光閃爍儀』等新的天文觀測設備,新天文觀測設備的運行將為我國建設南極天文臺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冰蓋之巔』鑽冰芯

  此外,他們協助其他隊員進行了冰芯鑽探工作。南極冰芯直接記錄著遠古時代的大氣組成,蘊藏著珍貴的古氣候和古環境信息。在南極『冰蓋之巔』冰穹A地區鑽取了一支100多米長的冰芯,通過研究這支冰芯,可以追溯過去五六千年以來的地球環境變化。當冰芯被鑽取出來時,會帶出冰屑,科考隊員會用容器接一些冰屑,等融化後『品嘗』。

  記者詢問喝『年齡』達幾千歲的冰屑化的水有何味道?韓惠軍笑著說:『是否能延年益壽不好說,但是這種水唯一的缺點是所含礦物質較少。』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