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2010年伊春市高中階段教育部分招生政策有調整
2010-04-14 14:14:35 來源:林城晚報  作者:張恩普 張增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伊春4月14日訊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根據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課改實驗區中考管理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為進一步體現教育公平的思想,促進我市初中教育均衡發展,對高中階段教育部分招生政策進行了調整。日前,記者就今年初中畢業生昇學考試的有關事宜采訪了市教育局負責人,該負責人就相關政策進行了解讀。

  高中階段教育招生范圍規定

  市一中、市二中、友好區三中、伊春區二中、馬永順中學、嘉蔭縣一中面向全市招生;鐵力市一中在雙豐局、鐵力局、桃山局、朗鄉局和鐵力市初中學校范圍內招生,其它區域的初中畢業生不允許報考鐵力市一中;友好區考生報考友好區三中時擇優錄取分數段降低20分,友好區考生報考友好區三中時擇校錄取分數段降低10分;伊春區考生報考伊春區二中時擇優錄取分數段降低20分;西林區四中以面向西林區、金山屯區、美溪區三區招生為主。西林區考生報考西林區四中擇優錄取分數段降低20分;其它普通高中原則上面向本區招生;市職教中心、伊春林校、市衛校、市機電學校、鐵力市職教中心、嘉蔭縣職教中心、西林區職高面向全市招生。

  全市招生計劃有變化

  今年全市普通高中計劃招生7302人,其中擇優生5034人,擇校生2268人,招生數量與去年持平。市一中招1040人,擇優生800人,比去年增加100人,擇校生240人;市二中招900人,擇優生630人,擇校生270人;友好區三中招900人,擇優生600人,擇校生300人;鐵力市一中招830人,擇優生581人,擇校生249人。今年計劃共招特長生405人(音樂108人、體育125人、美術172人)。其中,市一中55人、市二中20人(擇校)、友好三中70人、鐵力市一中30人、伊春區二中70人、馬永順中學40人、西林區四中25人、新青區一中65人。省示范高中配額招生及錄取有何變化

  為促進全市初中教育均衡發展,對配額指標及分配進行了調整。市一中、市二中擇優生數量增加和配額比例提高,配額指標也相應增加。市一中、市二中擇優生與配額生的比例由上年的7:3調整為5:5。市一中配額為400名,市二中配額為315名。以本年報考市一中、市二中的人數、上一年中考成績為依據分配配額指標。鐵力市一中配額分配范圍由本市學校擴大到鐵力區域內各學校(包括南四局)。鐵力市一中配額名額由2009年的120名增加到160名,其中60名分配到鐵力市鄉鎮學校,60名分配在鐵力市城區學校,40名分到鐵力區域林業局學校。鐵力市本市各學校的具體配額指標的分配由鐵力市教育局制定具體方案。南四局學校配額指標由伊春市教育局按照市一中、市二中配額分配方法進行分配。

  為緩解擇校現象,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今年從伊春區第六中學、第八中學配額指標中拿出20%,分配給第三中學、第五中學、第七中學、八一學校,由伊春區制定具體的分配辦法。伊春區學校不參與市一中配額的二次分配。

  錄取市一中、市二中配額生時,政府辦學單位的城鎮學校在擇優段降30分錄取;政府辦學單位的鄉鎮學校和企業辦學單位的學校在擇優段降40分錄取;錄取鐵力市一中配額生時,鐵力市四中、五中和南四局學校在擇優段降30分錄取,鐵力市其它學校擇優段降50分錄取。


  中考政策加分項目有變化

  為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根據相關文件規定,從今年起,普通高中招生除對品學特別優秀的學生、烈士子女、軍人子女、華僑子女、港澳臺學生、少數民族學生等實行加分之外,其他學生加分一律取消(此前有關高中招生加分政策文件全部廢止);往屆生不享受任何政策加分;今年少數民族考生成份由各縣(市)區(局)教育局(科)負責審核。

  普通高中特長生招生如何報考

  由各招生學校下發特長生招生簡章,術科報名由各招生學校組織,考生可到所招生學校報名,考生報名時間截止到5月14日。市教育局於6月12日統一組織在市職教中心進行術科考試。市教育局將聘請外地市專家擔任評委,以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特長生術科考試必須達到市教育局規定的合格分數線,纔能享受降低分數段錄取的資格。每名考生只限報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考生如報二個學校的志願,則取消術科考試和特長生錄取資格。

  錄取辦法有調整

  今年錄取的批次比去年增加一個,即七個批次,共有七個類別的志願供考生選擇。第一批次:市一中、市二中擇優;第二批次:市一中、市二中擇校;第三批次:友好區三中、鐵力市一中擇優;第四批次:伊春區二中、馬永順中學、嘉蔭縣一中、西林區四中擇優;第五批次:友好區三中、鐵力市一中、伊春區二中、馬永順中學、嘉蔭縣一中、西林區四中擇校;第六批次:一般高中錄取;第七批次:7所中等職業學校錄取。 今年志願填報分二次進行。第一次:4月下旬報考時,考生按自己的意願,可在上述七個類別志願中任選其中的一所學校,即最多可選7所學校。家長(監護人)要在志願卡上簽名。學校和教師要尊重學生和家長的意願,不得乾涉、包辦學生的志願填報;第二次:7月份,中考成績公布後,考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變更志願,進行二次填報志願。二次填報志願的方法:由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到所在學校進行填報,填寫《考生變更志願登記表》,由學校上報當地教育局(科),然後報市教育局。考生如遇到人為乾擾等特殊情況,可持戶口簿、身份證、准考證到市教育局初中科直接辦理。

  全市各高中招生由市教育局統一錄取,根據招生計劃、考生的報考志願及考試成績,按以上七個類別的志願順序分七個批次依次錄取,這樣的錄取方法給予考生較大的選擇空間。

  術科合格後,文化課加50分,如達到擇優生分數線,按擇優生錄取;錄取配額生時,特長生按文化課實際成績錄取;特長生達不到擇優生分數線,文化課加100分,達到擇校生分數線,按擇校生錄取。如達到擇優(或擇校)分數線人數超過計劃招生數,則按術科成績由高到低進行錄取,錄滿為止。總分相同考生錄取原則:應屆生優先。


  報考志願時應注意事項

  考生在報考時要注意的是:一是高中招生嚴格按考生填報志願的順序錄取,考生一旦被前面的志願錄取,就失去了後面所有志願的錄取資格,所以,沒有意願報考的學校志願一定不能填報。二是在填報省示范高中和市重點學校擇校生志願時,要考慮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不要盲目填報,以免影響其它志願的錄取。三是考生要慎重選擇學校,考生一經錄取,必須到錄取的學校報到上學,考生不到被錄取的學校學習,將不予注冊學籍。

  是否承認外省市轉回的學生結業學科成績

  因為所使用的教材不同、命題難度不同、組織考試嚴密程度不同,因此,我市對學生在外地參加的歷史、地理和生物考試成績不予承認。外省市轉回的應屆畢業生需參加語文、數學、外語、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體育10個學科的考試;外省市轉回的非畢業年級的學生也要參加相應學科的結業考試。如五四制二年學生需參加地理學科考試;五四制三年學生需參加生物和歷史學科的考試;六三制二年學生需參加地理和生物學科的考試。

  應謹慎看待外地學校來我市以優惠條件招生現象

  首先,外地學校以優惠條件到我市招生,這違背了省教育廳關於高中招生的政策規定。2008年省教育廳《關於嚴禁普通高中跨地區異地招生的通知》中規定,不允許跨地區招生,省教育廳對違規跨地區招收的學生,一律不予注冊高中學籍,並對違規招生學校予以處罰。其次,建議學生和家長要辨別真偽,防止上當受騙。近年來一些外地市學校,在中考結束後就來我市招生。為爭奪生源,吸引好學生,誇大自己實際辦學水平,甚至采取有償招生等手段進行招生。一些家長不明真偽,將學生送到外地學校就讀。報到入學後,其所在學校實際情況並不像該校招生時所說的那樣,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家長花了高額學費,卻得不到其承諾的教育條件和質量保證。再次,我市高中教育質量上昇較快,學生不必上外地求學。2008年以來,在全省15個地市高考總平均分排名中,我市列第七位,僅低於哈、齊、牡、佳、綏、大慶,這表明我市高考質量結束了在末位徘徊的落後局面,已經達到全省中上游的水平;市一中、市二中、友好三中和鐵力市一中的昇學率逐年提高,已達到全省同類學校水平,在伊春就讀是有質量保證的。2009年末,友好區三中和鐵力市一中已被省教育廳批准為省級示范高中。按照省教育廳有關規定,在外省就讀的考生在高考時必須回原籍報名參加高考,而外省的教材與我省有較大差別,眾多回來的學生不能適應省內教材,特別是從2007年全省高中實行新課程改革,隨之而來的高考制度要進行改革。從今年開始,我省自主命題。這樣,到外省就讀回黑龍江報考,是不會考出好成績的。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