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5日訊 噪聲、擁擠、空氣污染、忙碌躁動、人際關系疏遠、身心緊張、生存壓力大、懮郁與神經衰弱等,這些由工業文明與城市化進程加速所帶來的種種弊端,成了一些城市人離開城市、『上山下鄉』去擁抱自然的動力。如今,哈爾濱市一些市民興起了新的『上山下鄉』運動,將目光轉向農村。
當生活貧窮的時候,人們千方百計湧入城市,而當人們的財富積累與生活水平達到一定標准之後,就會出現向鄉村回歸的現象,俗話把這種現象稱為『窮奔市,富奔鄉』。
『上山下鄉』:享受田園風光
日前,在哈爾濱市一批富裕起來的人中開始出現『奔鄉』流。兩年前,做鋼材生意的馬先生在阿城區平安六隊購買了一處兩千平米的院落,他在這裡蓋起了一處鄉村別墅。馬先生說,當初買這個院落的時候就是看好了這裡有開闊的視野、自然的景色、舒緩的節奏、寧靜的氛圍和溫暖的陽光,這些都是在城市無法享受到的。
與馬先生的鄉村別墅不同,市民張曉光早在2003年就在現在的呼蘭區方臺鎮宋家村買了一處農民的宅基地。當時只有50多歲的他並沒有真的想要搬到農村去住,只是感覺這塊地賣的很便宜,所以就買了下來。2007年,58歲的他在這塊宅基地上蓋起了一座二層小樓,經過一番裝修和老伴正式搬到這裡。張曉光這樣形容他的小院:『每到秋天的時候,院子裡花草樹木郁郁蔥蔥,院子中央的李子樹上掛滿了果實。旁邊的菜園裡豆角上樹,瓜兒爬棚,還有那芳香四溢的花草。每當看到這樣的景象時,心情都無比舒暢。』據張曉光介紹,當時他買地只花了2萬元錢,這裡雖然離市區遠了一點,但平時有個啥事,只要掛個電話,女兒女婿們就會開著車從城裡過來,也很方便。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在農村買房的城裡人,在鄉下住的雖然舒適愜意,但也有不少懮慮。由於我國現行的土地政策,城裡人到鄉下買房不受法律保護。目前城裡人下鄉買房,基本上采取的是訂立『民間契約』的形式,這種私下交易,按法律規定屬於非法經營活動。因為有文件規定,農村宅基地屬集體所有,村民對宅基地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不得買賣或以其他形式轉讓。一旦所在村土地被征用,或是遇到舊村改造,城裡人在鄉下買的房子就可能被無償收回。因此,有律師建議,想要到農村居住的城裡人,應盡量采取向農民租房的形式。
當人們不再為衣食發愁後,就開始追求健康。到鄉下去『訂購』農家散養的禽蛋,有機肥種植的糧食蔬菜成為了很多城裡人追求『綠色』食品的首選。
預定『農貨』:以綠色的名義
當雞還是雞雛的時候,就被人提前預定;水稻還未插秧,稻米也被人『預定』一空……這就是時下在一些城裡人中興起的農副產品訂購。為了能買到更加『綠色』健康的農副產品,一些城裡人驅車來到農村,同農戶簽訂協議,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向他們訂購正在散養的雞鴨、『笨蛋』及用農家肥種出來的糧食蔬菜。
在稅務部門工作的王江生告訴記者,前幾年,每到過年的時候他都會給遠在農村的親屬打電話,讓親屬殺豬宰羊時給他留些肉,自家散養的『笨雞』、『笨蛋』也都要留一些。王江生說:『讓親屬給留這些東西,稀罕的就是沒污染,吃起來也特別香。』
王江生的很多同事都羡慕他有這樣的農村親屬,時間一長,大家商量乾脆在開春的時候,買兩只小豬放到親屬家代養,等到過年的時候把豬殺了,幾個人平分豬肉。就這樣,王江生現在每年開春都訂兩只小豬讓親屬散養,過年的時候再去取肉。除了豬肉,他還會跟親屬訂一些散養的雞雛,等小雞長大以後再去取。王江生的一位同事說,之所以要在農村訂購『笨豬』、『笨雞』,主要看重的是農村『原生態』的飼養方法。
市民姚女士說,市場上有一些商販出售『笨雞』、『笨蛋』,可由於沒有親眼所見,不知道這些雞、蛋是不是散養的。一年前,她買來幾只小雞雛,寄養在農村的一個親戚家,去年過年時她去農村將這些已經長大的雞雛取了回來,回家一吃果然與市場上賣的『笨雞』味道不一樣。嘗到甜頭的姚女士,前一段時間又給親戚送去了十幾只雞雛,順便在親戚的鄰居家收了十斤『笨蛋』。她說:『我放養在親戚家的那些雞雛每天吃蟲、吃草,是百分百的綠色食品,這樣的雞吃起來纔放心。』
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的一些市民不只到農村訂購『笨豬、笨雞、笨蛋』,他們還在農村包租稻田,請農民幫助種植『笨大米』,然後再全部回收。
城市人帶著技術到鄉村投資創業,有利於新技術在農村的擴展。同時,城市人利用地緣及人脈優勢到農村興辦實業,可以進一步促進城鄉一體化。
『掘金』創業:鄉土機會也多
2008年,劉英傑從日本留學回來後,帶著50萬元人民幣,准備在哈爾濱找一個創業項目,可是考察了幾個都沒成功。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發現,市場對正宗『笨雞』需求強烈,於是,他萌生了在林中養『笨雞』的想法。他先後找到哈爾濱市城區周邊的幾個林場,但都因林木茂盛、陽光不足加上周邊居民多而放棄。最後,他在五常市附近一個山坡上找到了一片樹林。這裡雖然路遠,但環境好、無污染、水電齊全,適合散養『笨雞』。在經過一番考察,他告別家人,放棄城裡的安逸生活,投資10多萬元到這個小山村養雞。
由於以前沒養過雞,吃的苦頭、摔的『跟頭』數不勝數,有時連走路都會不小心踩死自家的小雞。去年夏天的一個夜裡,雷雨交加,他沒有及時把雞全部關到雞棚,結果一晚上損失幾千元。面對這樣的損失劉英傑沒有回頭,他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向書本學習,向周邊的養雞大戶請教,終於使雞的成活率不斷提高。
在『笨雞』的銷量逐步增加時,劉英傑了解到,『笨雞』在農貿市場上的銷售價格為12元/斤至18元/斤,而他批發給商販的價格纔10元/斤。看到每斤2至8元的利潤空間,劉英傑萌生了自產自銷的念頭。為了盡快將自己的『笨雞』推向市場,劉英傑找到自己的同學擔任銷售經理。先在道外的幾個農貿市場開設了直銷店,隨後,又采取加盟的方式在哈爾濱市及周邊縣市開設了多家直銷店。
現在,劉英傑的『笨雞』生意越來越好,去年的2萬多只雞已經全部賣掉。『去年每只雞的銷售價格在20元左右,毛收入還不錯。但由於去年剛剛開始養雞,沒有經驗,雞的成活率不高,再加上一些天災人禍,整體算下來基本沒賺錢。但我看到市場前景很好,加上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准備增加養殖數,讓更多市民享受到綠色無公害的生態草雞。』劉英傑滿懷憧憬地。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董弘揚說,新『上山下鄉』運動早在多年以前在黑龍江省就曾有人提出過。讓社會精英人纔主動下鄉,帶動資本投資走向,真正啟動廣大鄉村市場,不僅可以使廣大農民在鄉村就業與創業,還能在鄉村創造真正適合大學生的就業機會。從目前的形勢分析,『市民下鄉』的好處有這樣幾個方面:
———繁榮地方經濟。城裡人住到鄉下,可以帶動地方產業經濟發展,但現實中也面臨一些問題,如城裡人在農村購買農民手中的宅基地不合法。
———『市民下鄉』可以減少市內交通擁擠,降低市內房價。吸引城裡人去的城市郊區及周邊農村,離市區一般在幾十公裡的車程,所用的時間與住在市內騎單車的用時相差無幾。
———有利於實現城鄉一體化。城裡人住農村,可給農村帶去更多的現代文明和生活方式,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