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鶴崗市大項目建設異軍突起
2010-05-07 10:03:4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郝洪山 潘宏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一年之季在於春。4月16日,投資16億元的鶴崗寶源焦化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噸焦炭及循環經濟建設工程項目正式開工。就在同一天,還有10個總投資約20億元的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工——這些都是鶴崗市自2005年以來推進的兩輪『項目建設年』活動結出的累累碩果。

  ——連續6年兩輪的『項目建設年』,使鶴崗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之路日漸清晰——努力實現由單一的煤炭經濟向多元經濟轉型、由單一的煤炭城市向綜合性城市轉型。為此,鶴崗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工業立市,把項目建設作為保增長的第一引擎,努力把傳統產業做強,把新興產業做大,切實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競爭優勢、經濟優勢,建設多元產業。

  ——連續6年兩輪的『項目建設年』,使鶴崗發展的步伐從『循序漸進』變為『大步流星』。2005年以來,共實施重點工業項目163項,目前已有135個項目竣工投產,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1億元。

  ——連續6年兩輪的『項目建設年』,使大項目紛至沓來,對提昇經濟水平的貢獻率越來越大。2009年,鶴崗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6.3億元,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9%,連續七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增幅位居全省第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0%,全省排名第九,連續9年保持15%以上的增幅。

  致力轉型建項目

  煤電化工、綠色農牧產品加工、新型建材、醫藥化工等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使有著『煤城』之稱的鶴崗市實現了從資源的原字號輸出到資源的深加工循環利用,從企業的單打獨斗到環環相連的新興產業鏈集群的匯聚。

  搶先建成煤電化基地,做強傳統產業。鶴崗提出,以深度開發煤炭資源項目為依托,發展接續產業,實施煤炭資源精深加工,加快就地轉化,延長產業鏈條,提昇產業效益,增強產業競爭力,由以煤炭采掘為主向以煤炭深加工為主產業轉型,為調結構爭取時間、積累資金、創造條件。加快建設煤焦化、煤氣化、煤轉電、煤層氣利用四個煤炭轉化產業鏈,爭取5年內使煤炭就地加工轉化率達到60%以上。近年來,鶴崗市規劃、建設、投產了一批特大項目,如300萬噸焦化年產能、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聯產10萬噸甲醇項目,25萬噸煤焦油深加工項目,300萬千瓦電力、中化工程集團240萬噸甲醇項目等,這些項目有的已投產達效,其餘均可在兩年內建成投產。

  率先建設綠色食品基地,做大新興產業。近年來鶴崗市以深度開發農、牧、林資源項目為依托,充分發揮黑龍江沿岸『綠色走廊』的生態優勢,努力發展優質、高效、綠色、生態農業,加快推進糧食深加工,整合區域大米加工企業和綠色優質大米品牌,著力發展優質大米及大米蛋白、米糠油等系列產品,使大米加工能力達到400萬噸,兩年內研制開發谷維素、甾醇、阿魏酸等米糠油下游產品。在油脂深加工上,著力發展高檔食用油、卵磷脂等下游產品,積極推進大豆濃縮蛋白、大豆分離蛋白項目;規劃建設大豆生物蛋白及系列產品項目,使大豆實現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轉變。

  發展其它替代產業,加大對外開放。在加大『煤電化基地』和『綠色食品基地』的基礎上,這個市提出要『爭先建成北國風光特色旅游勝地和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地』。以『鶴崗中俄界江游』被列入『省北部風光特色旅游區』重點開發區為契機,通過舉辦國際界江旅游節,全力打造『界江之都』旅游品牌。隨著項目建設年的深入實施,鶴崗新上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在醫藥、化工、食品、循環經濟、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等領域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目前,這個市正努力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支持鶴崗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作為提昇整體經濟競爭力,加快城市發展,經濟轉型和發展接續替代產業的支柱。


 

  在打造基地的同時,鶴崗始終謀求項目質量上的求好求新,即新上項目必須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在循環經濟、高科技方面有新突破,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科技含量。項目建設由原來的偏重數量向質量與數量並重加快轉變,不僅有煤接續、煤電和糧油加工等傳統項目,還有煤化工、儀表、制藥等精深加工項目,更有矸石發電、稻殼發電和矸石空心磚等循環經濟項目。禾友農藥、米糠油及深加工、木糖、保健調味品、抗艾滋病毒藥物等項目,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填補了省內、國內空白;鶴崗巨源金屬制品公司石墨電極項目填補了我省石墨化電極產品空白;鶴崗經緯木糖公司屬國內單廠生產能力最大的企業,並創造了國內木糖行業建設的時間最短、調試周期最短、工程質量最優三項同行業之最;華能鶴崗發電有限公司二期擴建工程3號發電機組實現並網發電一次成功,是東北地區第一臺60萬千瓦超臨界發電機組。

  內外兼修上項目

  為切實推進項目建設,鶴崗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優勢發展共享政策,在土地、稅收、人纔等方面推行了更加優惠的政策,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派駐服務組跟蹤全程服務,確保及時、順利、高效地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使產業集群初具規模。2007年組建了市工業園區管委會,加大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集中規劃建設了市級工業園區三個分區,即新華煤電化工業園區、鶴西高新技術工業園區、寶泉嶺鶴崗食品龍頭企業工業園區。

  通過打造軟硬環境,築金巢,引金鳳,使中化工程集團、遼寧北鋼集團、河北匯源集團、三精藥業、遼寧嘉晨等一大批國內知名企業進入鶴崗投資興業。同時,將招商引資與招商引智相結合,鼓勵創新、引導創業、重獎人纔,先後對國內木糖專家程憲民、國內石墨行業專家王永全、省內食品工業專家金洪達、張忠臣等給予科技拔尖人纔特殊貢獻獎。

  堅持『全黨抓經濟、全民創業、全社會上項目、全區域合力抓發展』的工作思路,鼓勵市內民營企業家積極開拓新領域,實現『二次創業』。國際女性創業個人成就獎獲得者、省創業之星、鶴崗興澤集團董事長張慧喬和丈夫姜興澤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企業擁有了雄厚的實力,他們把積累下的資金投放到工業項目建設上,投資5.5億元建成了熱電聯產項目,並與江蘇格蘭特集團合資11億元建設了百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鶴崗市東興物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了興達洗煤及峻豐洗煤等項目;鶴崗市經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建築業為起點,向醫藥和食品等新領域進軍,相繼建設了龍寶藥業、經緯木糖等產業項目……

  完善機制抓項目

  抓項目推進,『落地』纔是硬道理。近年來,鶴崗市在集中力量抓項目建設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機制。一是動員全社會力量抓項目,提出『全黨抓發展,全民共創業,全社會招商,全區域上項目。』二是實行副市級以上領導參加重點項目專項推進機制,副市級以上領導每人負責一個或多個重點項目的推進落實。三是將項目建設情況列為對各單位『一把手』的主要工作成績考核指標。四是對重大項目實行專項跟蹤服務,派乾部駐廠全程服務,建立了一個項目、一名市領導、一套專門機構狠抓猛推的工作機制。

  為優化服務軟環境,該市建成了省內面積最大、行政部門進駐最多的人民辦事中心,實行行政職能部門集體集中公開辦事服務,明確收費標准和辦事時限,統一收費服務和辦事管理,實現了『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一站式審批』的陽光作業,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建立項目開發建設服務中心、中小企業貸款擔保中心、國有資產運行管理中心等服務組織,強化發展服務。

  加大產業項目落實督辦力度。對重點項目全部實行『倒計時推進落實責任制』,市長與副市長、副市長與承擔建設任務的各部門分別簽訂責任狀,市政府每周召開一次項目協調調度會,對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確保項目建設進度。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在項目審批上,要求凡是涉及項目審批辦手續的部門,對政府確定的重點項目要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過程和時間,切實提高辦事效率,全部實行『綠色通道』。19家行政審批單位實行了『簡化審批承諾制』,工業項目審批時限比原來縮減了57%。加大資金籌措力度。搭建政府融資平臺,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和銀行貸款,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城投債券,爭取再擔保公司貸款等途徑,加快了市場化運作籌集資金的力度,解決項目建設資金需求。

  今年是鶴崗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項目建設攻堅年』,計劃全年實施千萬元以上各類產業項目100個,總投資約20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4個,新開工64個、續建36個,爭取今年投產69個。在這些項目中,既有總投資58億元的龍煤東化百萬噸化肥、投資37億元的華鶴52萬噸大顆粒尿素、投資16億元的寶源百萬噸焦化、投資10.2億元的120萬噸鳥山煤礦等一大批煤電化項目,又有興匯百萬噸玉米深加工、金可達8萬噸啤酒、萬禾園油脂公司二期擴建、龍江乾露飲品公司高檔植物蛋白飲品等綠色食品加工項目,還有機械加工、新能源項目、新材料項目及節能環保和循環經濟項目、醫藥化工項目等。隨著這批項目投產達效,鶴崗煤與非煤經濟的比重將由7?3調整到3?7。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