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5日訊 在哈爾濱市一些大型超市,不少店內設有『無公害』『有機』蔬菜專櫃,記者連日調查發現,這類蔬菜的市場銷售情況並不樂觀,有的商家已撤銷專櫃轉而主營普通蔬菜,有些超市則兼營無公害和普通蔬菜。
價格太高成瓶頸
在友誼路沃爾瑪超市,記者看到無公害專櫃上的蔬菜都用保鮮膜獨立包裝,貼有無公害產品標志,櫃臺前時有顧客,卻少有人買。記者觀察記錄,12個光顧者中僅有2人購買。問及為何看完不買時,謝大娘告訴記者:『好是好,但兩個茄子5元錢也犯不上啊!』記者發現,普通的茄子售價2.45元/500g,而無公害茄子要26.20元/500g,價格差高達13倍。張先生說:『太貴了,不符合我們小市民的生活。』隨後,他走向普通櫃臺。
正在普通櫃臺挑選苦瓜的王阿姨說:『聽別人說過無公害的好,可我們退休工資有限,那頭一斤菜能吃這個好幾斤呢!』記者看到,普通苦瓜3.95元/500g,『身嬌肉貴』的無公害苦瓜22.60元/500g,差價18 .65元/500g,一盒2個苦瓜就要10元錢。
概念不清難掏腰包
記者在幾家超市隨機采訪15位消費者,調查是否了解無公害蔬菜與普通蔬菜的不同,七成市民回答『無公害就是綠色』、『殘留農藥化肥少』、『吃起來更健康』,三成人表示不知道什麼是『無公害』。當問到極少數購買無公害蔬菜的消費者時,他們表示:就是心裡上感覺更可靠,其實吃起來也沒啥特別味道。還有一些市民對無公害蔬菜的認證標准提出了質疑。
深入人心有待時日
記者在向幾家超市了解時,商家紛紛表示,產地少、產量低,種植技術、進貨渠道及安全要求高,促使無公害和有機蔬菜成本高,其價格居高不下。據麥德龍超市生鮮品區經理介紹,由於無公害和有機蔬菜由生產加工到成長成熟,到推向市場,這一過程經過不少環節,成本較高,市場價格自然會高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價格並不是其銷量少的主要原因,其實很大原因在於消費者對有機和無公害蔬菜的認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