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郭俊峰攝 |
黑龍江新聞網訊 讓龍江文化涓涓細流潤澤千家萬戶。
『硬件』不足『軟件』難跟 『現代化』文館呼之欲出
《決定》援引
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大中城市的基礎文化設施。
群眾呼聲
哈爾濱市市民王敏:『我經常帶著孩子去省圖書館看書,借書。省圖書館現在的整體環境還是不錯的,可就是經常人滿為患,節假日更是如此。有時候我都擔心人身安全。我希望作為我省最大的綜合性圖書館,省圖書館能夠「身強體壯」起來。』
現狀調查
12日上午9時許,省圖書館裡已是人潮擁擠。無論是少兒借閱室,讀者自修室、親子共讀室、文獻借閱室、服務大廳,都擠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讀者。
省圖書館館長高文華告訴記者,作為我省最大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在過去的一年,省圖書館各項業務統計數據再創歷史新高,全年接待讀者達1877377人次,外借文獻達893044冊次。接待人次比免費開放前的2007年增長了109%,比2008年增長了38%。
但門庭若市,卻讓高文華亦喜亦懮。喜的是,作為我省最大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重要的文獻信息中心,省圖書館越來越發揮著讓讀者共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成果。懮的是,作為一個服務全省公眾,日平均接待讀者5000多人次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其服務設施空間與接待能力出現了日益尖銳的矛盾。面對偌大的讀者量和逐年激增的趨勢,省圖書館現在的館捨空間已明顯滿足不了社會的需要,硬件設施的維護以及讀者的人身安全都將存在隱患。
如何能真正破解這一發展瓶頸和梗阻,高文華認為,目前全國數字圖書館工程建設正在各省掀起新的高潮,國內多家5萬餘平方米的省級公共圖書館陸續建成開放,我省圖書館必須『擴張』、『突圍』纔有發展。
破解之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我省『硬件』、『軟件』兼具的『現代化』文化服務場館可謂鳳毛麟角,還有一些市縣『溫飽』問題尚未解決。在省城哈爾濱,標志性文化設施稀缺,沒有省級藝術發展中心,沒有一個硬件設施達到標准的音樂廳、大劇院,藝術院團的排練演出場地也極其緊張。與此同時,對高新技術的運用也很滯後;公共服務水平也亟待提高。一些基礎文化設施建成就已落後,甚至一開始建就落後;還有一些建起來又養不起用不起,使設施的影響和功能受到削弱。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今年我省將『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相結合,將建設一批重大標志性文化設施。今年將開工建設省博物館新館,它將成為一座凸顯龍江地域文化特色、現代化設備齊全的展覽館。在建的中國木雕藝術館建築規模約6000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木雕藏品最豐富,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級木雕藝術館。以打造冰雪藝術品牌為主旨的冰雪畫美術館,建成後有望成為哈爾濱新地標建築。
『十二五』期間我省還將規劃建設省藝術中心(大劇院)、省數字圖書館等重點文化設施。在地市,推進市地中心城市圖書館、群眾藝術館和博物館建設。
免費開放力推精品 讓文化飛入百姓家
《決定》援引
廣泛開展公益性文化服務,推動群眾性文化活動向經常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發展。
群眾呼聲
哈爾濱市市民趙憲榮:『近兩年,我省一些展館免費開放,還增加了許多與觀眾互動的活動,確實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我和愛人就經常在節假日帶著孩子參觀博物館等文化場館,感覺很受益。我盼著哈爾濱所有文化展館都能免費對外開放,並增加更多的有益的活動,形成與觀眾的互動。』
現狀調查
『「天天免費開放,月月推陳出新」,在過去的一年裡,省博物館以其新奇多變而充滿活力的「容顏」,吸引了逾百萬觀眾慕名而來,成為名副其實的「百姓博物館」』,近日,省博物館館長龐學臣接受記者采訪時興致勃勃地說。
自2008年2月21日免費開放以來,省博物館就開始對其『經年不變的老面孔』進行大手術。去年更是開創了『加強精品展示,堅持推陳出新』的新思路,新舉措,使得基本陳列換新顏,臨時展覽常看常新。另外,省博物館還歷經三個多月的時間,對《黑龍江歷史文物陳列》、《自然陳列》和《鄧散木藝術陳列》三個基本陳列展廳進行了軟件、硬件設施的完善與加強,並購置了多媒體等陳列設備,使省博物館更具現代展館的氣息。
據了解,2008年,省直和基層8家博物館在全國率先實行免費開放,當年接待觀眾激增至347萬人次,2009年又達到365萬人次。
待解之題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現在我省十三個地市和大部分縣都有了自己的博物館,博物館總數達到115座,數量上在全國位居前列。在廣建博物館並力推免費開放的同時,也凸顯了一些問題。如『重建築設計,輕陳列設計』的傾向,導致一些展覽出現四個『缺乏』:缺乏歷史深度,缺乏科學內涵,缺乏生動細節,缺乏藝術表現形式。這樣的展覽勢必無人叫好,沒有生存空間。另外,一些地市將展館建設當作『門臉』工程、『政績』工程去做,『重申報,輕管理,重開發,輕保護』,不搞調研,倉促建成,其社會效益可想而知。
據省文化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省將進一步加大博物館免費開放力度,國家文物局已確定補助我省1620萬元,推進47個博物館免費開放。與此同時,將推進『特色博物館』建設,增強時代意識、社會意識、群眾意識、服務意識,增加陳列展覽的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和互動性;並加強館際、館校合作,推進博物館進課堂、進社區、下農村。
深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特別是要對傳承人進行有效保護。重點做好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項目的全方位保護工作,加強保護性傳承和研究開發,評定省級傳習基地和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此外,省圖書館在繼續做好『龍江講壇』、『哈爾濱講壇』等公益性講座的同時,將在免費服務上下功夫。我省還將深入開展『送歡笑到基層』下鄉演出活動,完善文化流動服務網絡建設,推動各級各類文化單位向農村和邊遠地區送展覽、送圖書,使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務進入貧困和邊遠地區。廣泛開展文化活動,辦好『城市之光』、『金色田野』等全省性大型文化活動,和『哈爾濱之夏』等各地的文化藝術節活動,進一步推動群眾性文化活動向規模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發展。
鄉鄉都有文化站 人人都是文化人
《決定》援引
強化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基本實現鄉鄉有文化站的目標,大力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社區活動場所。大力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繼續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和農家書屋建設工程。
群眾呼聲
肇東市農民張百利:『我們鄉去年8月建成了一個文化站,鄉親們可高興了。可是,不知道怎麼搞的,卻始終沒有真正的當做文化站使用。我聽說,有些地方的文化站成了當地農民「致富站」,農民們通過學習技術,掌握行情都發家致富了。我們也盼著自己鄉裡能有個名副其實的文化站。』
現場調查
某鄉綜合文化站設在鎮政府後院,記者發現裡面的圖書閱覽室沒有圖書,也沒有桌椅和書架。據當地有關負責人介紹,文化站原本圖書就不多,為方便各村農民借閱,就把圖書分散到各村文化閱覽室去了。
哈市某區內的一個大鎮,綜合文化站2008年投入使用,是全區第一個面積達300平方米標准的鄉鎮綜合文化站,但運行情況不盡如人意。裡面只有幾張辦公桌和沙發;有個小型劇場卻沒有桌椅板凳,近三分之一空間儲放雜物;圖書閱覽室既無書架,也無一冊圖書,只有幾張辦公桌和一個看屋老人。據了解,文化站原有的一千多冊圖書也被分散到各村文化閱覽室去了。
當然,也有一些文化站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記者在一個周末走進了巴彥縣西集鎮綜合文化站,看到這裡十分熱鬧。文藝活動室裡,十幾位老人正在唱歌,歌聲悅耳嘹亮;棋牌活動室裡,四五桌中老年人正在興致勃勃地玩牌或打麻將;圖書閱覽室裡,幾個人正在挑選或閱讀書報。
破解之路
據省文化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2006年開始啟動,已經完成新建和改擴建鄉鎮綜合文化站481個,建設總投資1.67億元。已經投入使用的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設施,基本符合農民群眾的實際文化需求,在有些農村鄉鎮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
為了充分發揮現有文化設施使用效能,推動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我省將把重心由抓建設為主轉變為抓建設和服務管理並重,全面提昇各級文化單位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建成文化站的管理,貫徹落實文化部《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分期分批完成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培訓。
據了解,今年我省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計劃建設364個,佔全省鄉鎮總數的40.5%,將是我省建設鄉鎮文化站數量最多的一年,連同此前建成的481個鄉鎮文化站,全省鄉鎮文化站總數將達到845個,佔全省鄉鎮總數的94%。同時,爭取落實文化站設備配套資金4280萬元,相關設備上半年可配送到位。此外,我省正在協調解決未納入國家規劃的5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建設問題,力爭基本實現鄉鄉有文化站目標。
我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將在已實現縣村全覆蓋基礎上,今年將重點建設47個區支中心和428個鄉鎮級基層服務點,加快推進農村全覆蓋步伐,到『十二五』末期,共享工程服務網絡將實現城鄉全覆蓋。